第139章 世家在搞平衡
- 三國?為了丞相大人得加錢
- 天師府門生
- 2131字
- 2024-06-10 16:27:35
231年,華夏大地暫時停止了戰爭,強兵讀武不是辦法,還是要發展經濟,種云在進行外交活動。
諸葛丞相還在漢中北伐,當然進展不大,不過種云寫信請來南昌共謀大事的想法,被拒絕了。
種云不死心,直接聯系劉禪,派出陳泰去說服拉攏成都本地世家,還有荊州派,承諾未來實行世家共同治理國家。
陳泰先找到在白帝城防守的李嚴,把種云的信給了他,在信中,承諾未來李嚴作為中央干部參與管理天下,還同意李家作為巴中的地方官。
李嚴動心了,不過他沒有立刻答應,他希望能說益州的荊州派和東州軍一起。
同時陳泰說服了譙周等人,成都方面默許了種云的聯合要求,不過還需要劉禪的決定,畢竟諸葛丞相帶著大軍,誰也不敢跳出來。
劉禪這個人其實還是挺可愛的,他的水平是一般,也許是劉備的錯,趙云好不容易救出來,他還摔孩子,孩子的腦子摔壞了,當然怪他。
幸運的是諸葛亮不嫌棄劉禪腦子有問題,還是當成寶貝一樣愛護。出師表寫的,吃的在鍋里,錢在柜子里,有事就問幾個大叔,這照顧的太細致了,簡直是保姆一樣。
劉禪也知道感恩,他看到種云的說法動心了,他做天子,還是漢家天下,采取世家共同治理,這是好事啊,他不用管事,只需要吃吃喝喝。
而且劉禪也知道,無論是諸葛丞相還是種云,甚至孫權和曹魏皇帝都比他強的多,這簡直是天上掉了餡餅!
他發圣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諸葛丞相,沒有下決定,只是說他認為可以,就看丞相大人同意不。
成都方面默許了聯合建國,種云的西面就和一個國家一樣,李嚴已經開始做生意了,沒錯除了必須留下的兵力,他重點不搞練兵了。
諸葛丞相在猶豫,他也知道,只是考成都,北伐看起來很美,其實希望幾乎沒有。他擔心的不是種云會不會坑他,沒必要。
他擔心的是聯合了太平軍,東吳怎么辦,畢竟一直是盟友,他是實在人,做不出過河拆橋的手段。也是老了,他很念舊。
種云還和曹魏南下的世家打官司,沒錯他們沒有公開斗爭,大家還是在曹魏皇帝面前爭論,陳群的態度也很滑頭,他也擔心種云做大。
種云當然是先發制人,卞太后不在了,曹娥親自出馬,帶著孩子們來找皇帝哭訴,說種家被欺負了。
曹魏皇帝頭大,這種爛事他不想管,他只是想平了東吳,至于怎么做的不是很關心。
司馬懿也發現情況不樂觀,也請求帶兵滅了公孫遼東政權,沒兵心里不踏實。
曹魏皇帝也在衡量,他希望種云成功,干脆封了太平公,種云從侯爺成了公爵,這可是大事,不過很少人知道。
東吳也在忙,孫權發現種云的太平軍圍攻建業,他開始用盡方法,來打敗太平軍,不過效果一般。
江東世家不配合,反而暗中和種云聯合,太平軍也答應他們,滅了東吳后,江東世家也可以參與中原管理,都是北方來的世家,共同的祖先也都是一家,沒必要互相殺戮。
世家的處世哲學,哪方弱小支持誰,世家就是權力平衡的砝碼。
早在曹操時期,就開始扶持力量來維護皇權,以此來對抗世家。否則也不會宗室輔政。
曹魏的朝堂便是曹家與世家共同執政,暴露皇權的虛弱,使得司馬宗室覬覦皇位。
曹丕為了削弱宗室,便扶持世家,疏遠兄弟。世家借著皇帝的名義,打擊對手,收攏權力,一時間風光無兩。
但他們忘了,權力是寄托于實力的。權力的源頭是“皇帝”,而本身都沒有什么實力的,作為皇權延伸,又能靠什么來維持自己的權力?
世家的打壓,必然引來其他世家的不滿。正好這時候,遼東公孫有了“不臣之心”,以奸佞諂媚,讒陷忠良,蠱惑圣聽,擾亂朝政為由,準備起兵。
此舉正合世家的心意,于是世家決定集體“裝瞎”。借司馬懿的手,給曹魏皇帝一點“教訓”。
世家不出力,曹魏皇帝不得不派司馬懿領兵。但他們的士兵怎么是公孫遼東政權的對手?
公孫家的基本盤在遼東,能防守曹魏勢力,可想其軍事實力絕對不弱。
皇帝身邊的士兵都是什么人?不過是一群皇宮保安罷了。
因此,在所謂的六軍都敗后,不得不向對方妥協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野心是會增長的,司馬懿便是如此:小兒,我為何不取他而代之?
想要登位,勢必要提高自己的威望,而提高自己的威望,就需要踩著一些人上位。所謂威望,也不過是讓人聽話的東西罷了。可能是智慧,也可能是武力。
司馬懿動的便是武力,擋他路的統統除掉。
“謀反”這東西,你除非有絕對的實力,否則那一次不是爭斗一番?威望不足,軍事實力也不足以碾壓所有的武裝力量。
哪怕在世家一族內部,司馬懿一系也是反對“篡位”的。
之所以反對是因為利益與收益不成比例。皇帝召見他,也得起身迎接,這樣的待遇還非得冒著殺頭的作用,去篡位?當世家的代言人,既能收獲權力,又沒有風險,為何參與叛亂?
而且其他世家也不允許篡位。大家本來搭伙吃飯,你倒好要吃獨食,這能行?
天時地利人和,司馬懿也就占了個地利罷了。
這個時候,世家的砝碼作用又開始顯現,為阻攔篡位而聯合,陳群等都開始了反司馬懿的準備。
公孫遼東政權只有三個選擇,一投降,二表面臣服實際割據,三拼死一搏,沒準能拿下皇位。
為何說投靠朝堂,便能保存“門戶”?因為公孫也是世家的人,他太清楚世家的尿性了。主犯死了,再追責也沒意義了。畢竟若是深追下去,朝堂的世家那個沒“罪”?
朝堂不過是世家的游戲場,皇權衰落到極致。皇帝也就是比傀儡多些自由罷了。公孫臨死前的三策,正是看出了世家在其中的關鍵。他明白,沒有絕對的實力,無法打破世家的壟斷。
世家向來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罷了。司馬懿和種云都是世家推出的代言人,只不過種云準備跳出游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