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報答
- 似水流年
- 黃旭
- 1206字
- 2024-04-15 18:35:34
對母愛真正的報答,是1990年母親第一次住院之后幡然醒悟的。
突如其來的一場腦中風和心臟疾病打倒了母親,不能說、不能動,吃喝拉撒更是渾然不覺,母親為社會、為家庭奉獻了大半生未曾停歇,突然一病不起,這讓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我傻了。那年我19歲,中專二年級,一夜之間突然長大,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父親和兩個舅媽先在醫院輪流照顧,考完試我從鄭州回來,日夜守護在母親身邊,一刻不離地照顧著,整個暑假看著母親安靜地躺在那里,消瘦無力,第一次懂得了心疼。
母親第一次中風,通過及時治療和精心照料很快就痊愈了。母親第二次中風是在六年后,我婚后的第一個春節,父親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我們在醫院日夜守護母親一個月,她卻未能痊愈,落下偏癱后遺癥,生活已經完全不能自理。癱瘓后,母親不能說話。但是看得出母親也是喜歡浪漫且容易滿足的人,逢到母親過生日買個蛋糕、買衣服鞋子,或者母親節送一束康乃馨,母親便會笑得很開心,高興好一陣子。全家坐在一起吃頓餃子,父親總是把餃子盛到碗里親手用勺子搗碎、晾上,然后我給母親脖子上圍上毛巾,一勺一勺喂給母親吃。母親愛吃餃子,易下咽,吃完了餃子,母親會點點頭含糊不清地說:“好吃!”
2014年11月,母親再一次因腦出血住院,我們兄妹幾個守在醫院二十多天直至母親痊愈。
隨著年歲的增長,70歲以后的母親身體和精神已大不如從前,雖然父親還是一樣精心地照料,卻是白天醒著打呼嚕,晚上不睡,吃得也少。
母親年事已高且身體和精神狀態每況愈下,侍奉一天便少一天了。每每想到這些,我侍奉母親時更是小心翼翼,從不敢懈怠,學著父親認真、細致、耐心地做好一日三餐以及日常護理、藥物搭配等細節。每年父親的單位組織老干部出去旅游或者有事需要外出幾天,我就住在父母家里侍奉母親。
照顧母親的很多細節,至今想來依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首先是母親的每日三餐和吃藥,因為母親的牙都掉了,飯食須軟。早飯是稠乎乎的雞蛋面粥泡饅頭或者蛋糕;午飯是煮得很軟、搗得很碎的面條或餃子,保證肉菜面食齊全、營養全面;晚飯是紅薯粥或者南瓜粥。早飯、晚飯吃得很快,20分鐘就能很順利地喂完。中午飯要慢一點。母親坐在沙發上,我坐在小凳子上,送入一勺,母親一口飯要咀嚼十下八下,才能聽見咕嚕一聲咽下,再快速送上一勺,咀嚼、吞咽、再重復。我不時地擦拭著從母親嘴里流出來的飯和菜,一頓午飯吃完需要1個小時。母親無法正常地吃藥,就要把藥片或者膠囊混在粥飯里吃下去。此外,照顧母親解手是一件頗費體力的事情,讓她坐在特制的凳子上解完,我一手抱起母親一手幫母親擦拭。母親已經肌肉萎縮,身體沉,直往下墜,一個人抱不起來,常常累得我腰疼、渾身大汗、尿失禁,兩個人癱倒在地為難到哭。親身經歷了這些,我體會到父親的不易,更深切地體會到一直很要強的母親的痛苦與尷尬。
我深感多年來父親照顧母親的艱辛與不易,更為自己面對辛勤操勞一生的母親忍受病痛折磨無能為力而深深自責。
對母親的思念是我無盡的、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