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公元前217年)

Opening of the Second Punic War(B.C.217)

在任何一個國家,當形勢開始轉向支持戰爭時,它通常會來勢洶洶,橫掃一切。迦太基的情況就是如此。漢諾的派系徹底成了少數派,遭到壓制,沒有了發言權;而漢尼拔的朋友和黨羽在政府及整個社會都大獲全勝,人人都渴望參戰。部分原因是尚武精神的自然感召。一旦有人感受到這種尚武精神,因為責任,別人也會很容易受到感召。就像一把火,一旦被點燃,就會向四面八方蔓延,燒毀一切攔路虎。

此外,占領薩貢托后,漢尼拔發現了大量珍寶。它們不光使他變得富有,還鞏固了他的軍政大權。薩貢托人想方設法阻止珍寶落入漢尼拔之手。他們孤注一擲,拼死到底,拒絕所有投降條款,最后變得幾近瘋狂,幾近絕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根據史學家提圖斯·李維的記載,薩貢托人發現城墻已破,塔樓已倒,所有希望化為泡影時,當街點起大火,將及時收集的可以燒毀的珍寶扔進火堆。然后,許多要員顯貴縱身跳入火海。這樣一來,可恨的迦太基征服者既得不到戰利品,又得不到戰俘。

盡管如此,漢尼拔還是得到了大量金銀,其中既有金銀幣,也有金銀餐具,以及薩貢托商人在豪宅和倉庫里積攢的許多貴重商品。這些財產增強了他的政治軍事實力。他將拖欠的軍餉足額發放給士兵,還額外拿出一部分戰利品分發給士兵。他把豐富的戰利品和禮物,包括錢幣、珠寶首飾,運回迦太基,送給朋友們和他想結交為朋友的人們。他這種仗義疏財的做法以及在西班牙的勝利所帶來的名望,將他推向了權勢與榮譽的頂點——迦太基人推舉他做了蘇菲特。

蘇菲特是迦太基共和國的最高行政官。如前所述,迦太基的政體是一種貴族共和政體。這種共和政體施政很謹慎,以防統治權、行政權落入一人之手。正如羅馬共和國由兩名執政官共同掌權、法國在第一次大革命后由五人共掌大權一樣,迦太基人每年選出兩名蘇菲特——迦太基人對掌權者的稱呼,盡管羅馬作家不加選擇地稱他們為蘇菲特、執政官或者國王。漢尼拔現在位高權重,如此便可與同僚們聯手,掌控迦太基的最高國民權力機構。此外,他還被授予駐西班牙勝利大軍的統帥一職。

當這些事件的消息——薩貢托被圍困并搗毀、羅馬共和國的使者的要求被拒、迦太基積極備戰——傳到羅馬城時,整個城市陷入恐慌。羅馬元老院和民眾舉行了喧鬧、混亂的集會。會上,人們群情激憤地討論了所發生的事件,以及羅馬共和國應該采取的行動。事實上,羅馬人對迦太基人心存畏懼。漢尼拔在西班牙的戰爭給羅馬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羅馬人認為他是一個殘酷無情的人,有著令人生畏的人格魅力。他們立刻得出結論,漢尼拔會遠征意大利。他們甚至預見到了戰禍臨城的危險,而薩貢托的毀滅就是例子——這一事件說明他們對漢尼拔性格的認識是多么恰如其分。

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后,羅馬共和國與迦太基和平共處了大約二十五年的時間。其間,雙方國力不斷增強。但和羅馬共和國相比,迦太基取得了更加長足的進步。事實上,在第一次布匿戰爭剛剛打響時,羅馬人是很成功的。但最終,迦太基人證明了雙方打了個平手。因此,羅馬人現在似乎很害怕與這樣的強敵再次開戰,何況敵人現在正由漢尼拔統率。

因此,羅馬人決定再次派使團出使迦太基,在挑起戰爭前,再努力一把,爭取維護和平局面。于是,他們挑選了五位德高望重、最具影響力的公民趕赴迦太基,以再次確認,迦太基元老院公然支持漢尼拔的行動是不是故意的以及他們最后的決定。這個使命重大的使團起程了。他們到達迦太基,出現在迦太基元老院面前,說明此行的目的,但自然無人愿聽。迦太基的演說家答復了他們,雙方都試圖將違反和約的責任推給對方。這是一個莊嚴的時刻。為了世界和平,為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是長久幸福地生活下去,還是國破家亡,皆由辯論的結果決定。不幸的是,辯論反而加深了兩國之間的裂痕。

“好極了。”羅馬共和國的使者最后說道,“要和平,還是要戰爭?你們隨便挑。”

迦太基人反擊道:“愛怎樣就怎樣,隨便!”

“那就開戰。”羅馬共和國的使者說,“既然非得如此。”

和談失敗,羅馬使團歸國。但他們卻取道西班牙回羅馬共和國,目的在于跟西班牙、高盧大大小小的王國和部族談判,力勸對方支持羅馬共和國。因為漢尼拔要入侵意大利,必須途經這些地區。可惜他們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漢尼拔早就在這一地區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并鞏固了自己不可動搖的地位。結果是,羅馬共和國的使者的提議,全被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拒絕了,比如強大的沃爾西人部族。羅馬共和國的使者在沃爾西元老院面前,告知沃爾西人戰爭的可能性,并邀他們與羅馬共和國結盟。沃爾西人帶著嘲弄的口吻拒絕了這一主張。他們說:“從薩貢托的命運我們看到了與羅馬共和國結盟的下場——讓那個無力防御的城市獨自面臨如此險境。看來,將自己的安危寄希望于別國,純屬枉然。如果你們想結交新盟友,最好還是去不知道薩貢托的故事的地方試試運氣。”他們的回答,得到了西班牙其他國家的贊賞。據了解,羅馬共和國的使者游說沃爾西的希望破滅后,接著又去了高盧,古代的高盧即如今的法國。

一到達高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羅馬共和國的使者就召集了一場大軍事會議。這次集會呈現的景象蔚為壯觀,因為尚武的元老院顧問們以一種最令人生畏的方式全副武裝地來到會上——好像他們是來戰斗的,而不是來協商和討論的。德高望重的使者們把問題擺在高盧人面前,先是鼓吹羅馬共和國的強大,并夸下海口一定能打贏這場迫在眉睫的戰爭。之后,他們邀請高盧人支持自己的事業,號召高盧人,如果漢尼拔試圖穿越高盧人的國家,就拿起武器截擊漢尼拔。

人們幾乎無心聽使者們把話說完。他們話音剛落,整個元老院就爆發出不滿和反對的喊聲,甚至有嘲笑、喝倒彩的。最后,會場終于恢復了秩序。負責傳達元老院意見的官員是這樣回復羅馬共和國的使者的:高盧人從羅馬人那里看到的只有暴力和傷害;而從迦太基人那里看到的卻是和善與友好。他們才不會傻到去招惹漢尼拔,引火燒身,使他無暇顧及死敵羅馬共和國。就這樣,羅馬共和國的使者處處碰壁。他們發現,直到穿越羅納河谷,都沒人愿對羅馬共和國示好。

漢尼拔現在開始深思熟慮地、小心謹慎地為進軍意大利制訂計劃。他清楚地知道,這是一次重大、持久的遠征,因而需要為出征的軍隊和身后的國土提前做好周密安排。嚴冬近在眼前,他的第一項措施就是遣散大部分軍隊,讓他們回家探親。他告訴士兵們,開春后將有大的行動,離開西班牙很長一段時間,去到很遠的地方。所以,中間這段時間,他們可以回家探親,處理私事。他對下屬的關愛和信任,加深了士兵對主帥的依戀。士兵們春天回到營地,不僅帶回了精氣神,還對自己從事的事業更加忠誠。

漢尼拔把士兵們送回家后,自己也回到了新迦太基。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新迦太基的位置比薩貢托還要往西。他在那里過冬,專心致志地完善自己的計劃。除了為自己的遠征做必要的準備外,他還得為自己即將離開的國家做好打算。為防出征后國內出現叛亂,他妙計迭出。其一就是,從阿非利加招募一支軍隊駐守西班牙,再從西班牙招募一支軍隊駐守迦太基,保護迦太基政府。通過調換軍隊,兩國都將被國外軍隊管制。這樣一來,比起駐守自己的祖國,兩支軍隊更不會因同情駐守國人民的疾苦而起兵造反,因而會更加聽命于主帥。

漢尼拔心里明鏡似的,西班牙大大小小的行省和州縣,拒絕與羅馬共和國結盟,而為自己捧場。他們之所以這么做,要么是受到利誘,要么是受到威逼。他還清楚地知道,自己出兵意大利后,可能會遭遇失敗。這一方面會使他們從他身上獲利的希望落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他對他們的威懾力度,從而增加了他們反叛的可能性。

作為雙保險措施,他采用了如下妙計:他從所有與迦太基結盟的國家征召了一支軍隊,盡可能選擇名門望族的年輕人。將這支軍隊組建起來并委任主官后,他將這支軍隊運往迦太基,以便讓士兵們的國家和部族明白,他不光把他們看作在軍隊服役的士兵,也把他們看作人質。他會留著他們,以確保他們的國家的順從與忠誠。這支軍隊有四千人。

漢尼拔有個弟弟,名字恰好和他的姐夫一樣,也叫哈斯德魯巴[1]。在遠征期間,漢尼拔把西班牙政府交給了他。漢尼拔給他提供的士兵,如前所述,主要來自阿非利加。除了步兵,漢尼拔還給他提供了一小支騎兵,又給他留下十四頭大象。由于漢尼拔認為羅馬人很有可能從西班牙海岸登陸,所以還為他組建并裝備了一支擁有約六十艘戰艦的小型艦隊,其中五十五艘戰艦都是一流的。在現代,船舶的等級與效率通過其運載的大炮數量來衡量,而那時,則是根據槳的組數。哈斯德魯巴的五十五艘戰艦都是五層帆船,正如他們稱呼的那樣,即五列槳帆船。

與此同時,羅馬人也沒放松準備工作。盡管是被動參戰,但當他們看到戰爭在所難免時,他們便打算全身心地投入戰斗。他們決心建立兩支強大的軍隊,由兩名執政官一人統率一支。計劃是這樣的:一支軍隊去迎戰漢尼拔,另一支前往西西里島,從那里直逼阿非利加海岸,目的在于威脅迦太基的首都。這一計劃如果成功,會迫使迦太基人召回漢尼拔意欲入侵意大利的一部分或全部軍隊,以保護其阿非利加的家園。

羅馬人招募的軍隊達到七萬人,其中三分之一是羅馬共和國的士兵,余眾則來自意大利的各個小國,以及地中海上與羅馬共和國結盟的島嶼。軍中有六千騎兵。當然了,由于羅馬共和國試圖渡海進入阿非利加,所以羅馬人需要一支艦隊。他們組建并裝備了一支艦隊,擁有二百二十艘一流的戰艦,即五層帆船。此外,還有一些較為輕便的船舶,專門完成需要速戰速決的任務。那時還有比五層帆船更大的船舶投入使用。人們偶爾會提到,這些船有六列槳,甚至七列槳,但因其過于笨重,在行動中不能有效使用。它們要么作為指揮官的旗艦,要么用于典禮及游行。

之后,根據羅馬風俗,羅馬人在這種場合以莊嚴的抽簽方式來決定兩支軍隊的任務。注定去迎戰來自西班牙的漢尼拔的那支軍隊,其統帥是執政官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另一位是賽姆普若尼烏斯,由他統率的則是要進軍西西里島和阿非利加的遠征軍。一切安排就緒后,關于最終投票和決策的問題被正式、莊嚴地擺在羅馬人面前:“羅馬人真的決定下令向迦太基宣戰嗎?”決策是肯定的。通常是在場面壯觀的慶典上宣戰,緊接著是獻祭和宗教儀式,來取悅諸神,祈求護佑;信奉神靈的人感到自己受到了神靈的保佑后,無論參戰的出發點有多么邪惡,他們都會勇氣倍增,信心十足。羅馬軍隊的士氣也因此得到了鼓舞。這些祭祀和儀式結束后,那就真的是萬事俱備了。

與此同時,春天來臨后,漢尼拔也在向埃布羅斯河進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旦越過這條界河,他就會成為進入羅馬共和國版圖的侵略者。他理直氣壯地跨過河,沿地中海海岸前進,逐漸接近比利牛斯山脈,高盧和西班牙以此山為界。

迄今為止,漢尼拔的手下對他的計劃一無所知。現在,軍隊的指揮官很少向手下透露計劃,古時候更甚。此外,那時的普通士兵,根本沒有途徑得知這些信息;而現如今,各種消息滿天飛。這樣一來,盡管羅馬共和國和迦太基軍隊的所有將官以及消息靈通的市民,都對漢尼拔的計劃一清二楚,但他自己的士兵除了知道他們要進行危險的遠征外,對其他細節則一無所知,既不會想到什么意大利或羅馬共和國,也不會想到那里的國土有多么廣袤,以及他們將要征討的國家有多么強大。

漢尼拔的軍隊日夜兼程,來到比利牛斯山脈腳下,發現真的要翻越群山了。為了達到目的,士兵們正在進入極其荒涼幽暗的峽谷。他們中的某些人變得灰心喪氣,并開始抱怨。實際上,不滿和恐慌已經非常嚴重,甚至有一支三千人的隊伍集體離隊,打道回府。漢尼拔的全部軍隊超過十萬人馬,經審問,他發現還有一萬多人也這樣消沉悲觀。

現在,讀者可以想象一下,在這樣十萬火急的情況下,漢尼拔會怎樣做?他會追回那些逃兵,以擾亂軍心之由處死他們嗎?或者他會網開一面,放他們一條生路,而去挽留那些還未離開的,安撫并鼓勵他們,以堅其志嗎?這些他都沒有做。他將那一萬名離心離德的士兵召集到一起,告訴他們,既然他們害怕與軍隊共存亡,或者不愿這么做,他們可以回去。無論揮師何處,他都不希望軍中有如此缺乏勇氣與信念、膽小怯懦之人。他們只會成為累贅以及阻礙他人奮勇向前的絆腳石。說完這些,他命令他們回家。經過這件事,留下來的士兵們決心和勇氣倍增。在他的帶領下,這些人繼續向前,翻過了比利牛斯山脈。

漢尼拔允許逃兵回家這一做法,充分體現了他的大度,也影響了繼續前進的士兵。然而,我們不能認為,完全是他的寬宏大量鼓舞了士氣。這是一種策略。在這種情況下,看上去的寬宏大量,恰恰達到了他的目的。他在所有他認為應該嚴厲的情況下,都是鐵面無私、冷酷無情的。指揮官必須具備一定的遠見卓識,知道什么時候該罰,什么時候該賞,明白恩威并施、寬嚴相濟的道理。漢尼拔與亞歷山大大帝和拿破侖一樣,擁有這樣高明的遠見卓識。毫無疑問,正是對這一原則的應用,才促成了他的這次行動。

就這樣,漢尼拔翻過了比利牛斯山脈。他面臨的下一個挑戰是,強渡羅納河。

注釋

[1]本章出現的哈斯德魯巴,均指漢尼拔之弟。——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英超| 仪征市| 额济纳旗| 平江县| 双柏县| 扬中市| 海盐县| 当阳市| 安乡县| 百色市| 韶关市| 天祝| 宜宾市| 营山县| 广南县| 竹山县| 合肥市| 慈利县| 综艺| 星子县| 泗阳县| 嘉黎县| 盱眙县| 留坝县| 丰镇市| 乡城县| 侯马市| 郴州市| 广西| 滁州市| 潞西市| 河北区| 饶阳县| 平远县| 临沧市| 台南市| 金昌市| 莎车县| 新巴尔虎右旗|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