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
阿爸阿媽,也是為自己這樣憂愁過,那時的自己,滿心的以為,苦難會持之已久。
不過,在鎮上有這樣的一棟房子,說什么也不會差。
要是再兩年前,就算年薪三四十萬,他也會羨慕這樣的家庭。
京城花銷不低,要是沒辦法在學校租房了,他大概也得去外面找房子。
村里也不是沒有北漂的,六千塊錢一個月,到了月底一分錢都不剩。
“夠辣呀阿叔~”
黃楚感嘆了一下,引來大叔的笑聲。
“這可是我們贛省的辣片牛肉,我們本地就好這一口,這可是老手藝呢~還是年輕時去過省城,呆過廚房,我那小子覺得可以搞,來這的熟客多少都要來一片,你們這三人,真不曉得吃不吃的完這幾片呢~”
黃楚聞言,看著在網板上冒著煙氣的辣片牛肉,頓時覺得阿妹真會挑。
“她很能吃辣~”
說著,看向了阿妹,大叔也看了去,發現她們所剩無幾了。
“喲,還真是嘞~”
只要好吃,就別管辣不辣了,辣椒這時也烤好了。
那火別看不冒明火,可是那溫度極高,辣椒表皮布滿了焦黃,帶著一點一點的黑斑。
干燒,不涂一點料。
大叔拿過來,就拿了個大盤,開始剪了起來。
黃楚覺得古怪,大叔竟然也沒有去其他地方,看來還真是來幫忙的。
這么一想,這不會連工錢都沒有吧?
畢竟,看大叔不想聊時,就覺得是了。
你看看人家兒子,不僅用父親的房子,就連父親也被征用。
那些師傅也沒有人來催,偶爾還能在旁邊坐著一起聊天,看來還是熟客好。
這里的師傅有五六個,加上后門旁那里有個廚房,里面三個師傅,這個地方十來個人了。
“你們這工資高嗎?那些師傅總要開錢的吧?”
黃楚略開玩笑的說著,看向那休息的兩個師傅說到。
大叔臉色有些不開心起來,也不知道是看見了偷懶,還是自己沒有工資。
“還行吧!招兩個清理工就可以了,清理工開二千二,鎮上沒幾家有這個價,都是白天自己來干活的,師傅招了十個,都是一樣的,沒什么區別,都開三千八的價,咱們也不是搞菜的,也不用交什么房租嘞~我和我老婆耶都不用開錢。”
這個事大叔有話說,黃楚覺得很好玩,沒想到工資還不算低,不過并不比菜館的后廚輕松。
那三人廚房剛才輪換了兩次,似乎冒著熱氣,沒有辦法,為了保證用餐環境的暖和度,做了一番功夫。
抽氣和供暖都有,按照大叔說的,每個月的營業額沒有八萬以上屬于白干,想要盈利賺大錢,至少十萬起步。
畢竟,這廚房用人,工資都去了四萬多了。
商業用電,每個月的農用額度大概在三百度以下,超過了開始遞增。
這個供暖,絕對是電暖,畢竟贛省也不是什么冷到需要隨處建立水暖系統。
商業用電,超過一千度之后的遞增,他還真沒了解過。
一千度按均價算,八毛到一塊之間,那也不低了,心中也想這店到底賺不賺錢。
祁山是一個兩萬多人的鎮,夜生活不是很猛,常年做生意,不能保證每個月的額度,卻要把我均攤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那收銀臺的女娃,不需要開工資哦~”
黃楚心中猜測,絕對是女朋友,但女朋友也需要開工資呀!
除非已經到了談婚論嫁,錢共用的地步,不然她平時的花銷從哪出?
就算女孩愿意,她父母也有意見吧?
畢竟,這還沒過門,就替別人做牛馬,那可是大忌。
“哈哈哈,那是我兒媳婦嘞,剛生完三月,過來幫忙收錢嘞,之前也是這活,這店就是他們夫妻倆搞的,這開不開錢我可就不清楚了。”
“呀?我就說嫩漂亮女娃,怎可能沒得人要,原來都是你家兒媳婦了,那可就不一樣了,連孫子都有了。”
“什么孫子呀~咳,孫女了。”
大叔說著,突然意識到了什么,就向黃楚靠近了一些,低聲說著。
“咳~那也挺好呀!”
“你呢?你結婚了沒嘚?看你這面相這么俊,女孩子都喜歡。”
黃楚確實很俊,大叔覺得沒自己兒子什么事,想吹噓容貌都沒有辦法。
黃楚沒想到,還能說到自己身上。
“嗯,有女朋友,不過她是我的校友,還在讀書。”
一說到這里,心中格外思念,也不知道這丫頭,現在在做什么。
這幾天的信息,只是淺淺而談。
她現在已經能夠自若淡定的談論那些黃色內容,甚至尺度之大,超乎想象。
這就是零與一之間的隔閡與威力,一旦踏破這個界線,未來便是無限。
“呀?小哥還讀書呢?看起來確實很年輕嘞!在哪讀的書?”
“目前在京師大。”
“嘖嘖,我那兒子,之前就讀了個昌南大學本科,就把他得意的,現在還不是回家搞這個?”
看著大叔懨懨的樣子,就知道對于他兒子的決定很不滿。
不由的想起一個笑話,三千薪資的公務員地位比年賺五百萬老板的地位還高。
這就是系統內和系統外的一種鄙視鏈,黃楚對此,并沒有什么認不認同,個人理念的差異,是允許存在的。
“那可是二幺幺院校,是值得高興的。”
黃楚太知道本地最高學府的江湖地位,不談那些特殊院校,普通高校里整個省還有誰比的上。
非要說什么工科大之類的,難道昌南大里面就沒有他們的分校嗎?
在地方,合作關系尤為重要,那根本不是錢可以買到的東西。
京大清大,要說真的和他們區別很大嗎?
這個還得從歷史根源去追溯,沒有什么是值得說就是區別很大的。
無非就是從一開始的資源偏差,導致資質上一開始就有的區別,但教育理念一樣。
不過,國際上的資源差異,就很大了。
就他知道,京師大與京大,不在一個教育理念里,一個注重綜合偏理科,一個注重教育偏文化類的,在這個時代就有天然的落差。
但你能說京師大沒有京大的那些學科嗎?
可學子們還是知道,選哪個好。
京師大也不是沒想過改革,走他們的那些路線,復制一下。
但行成了格局,還曾一度被冠上不好的名頭,網絡上褒貶不一的評論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