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性與中國時刻:“東方明珠大講壇”講演錄(第2輯)
- 郭為祿 葉青主編
- 949字
- 2024-03-29 16:23:07
一、開場致辭
陸宇峰教授(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
歡迎來到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明珠大講壇”,我是主持人陸宇峰。“東方明珠大講壇”是我校立足“學術興校”發展模式和“多科融合”發展格局,由科研處主辦的本校最高級別的學術論壇,旨在打造覆蓋全校各學科,具有學界美譽度,產生全國影響力的一流學術殿堂,在華政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和高雅的學術氛圍。
從2020年3月29日到9月16日,我校先后邀請了於興中、尤陳俊、余凌云、蔡從燕、陳利、謝鴻飛、張泰蘇、王軼、徐勇、梁治平等10位海內外知名學者主講第一季的十期“東方明珠大講壇”,并邀請了高鴻鈞、徐忠明等學術名家與談。今天是第11期“東方明珠大講壇”,也是第二季“東方明珠大講壇”的開壇。
第二季“東方明珠大講壇”開壇,有幸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季衛東老師,主講風險社會的法治理論。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空前規模的大轉型,“黑天鵝”成群掠過,不確定性如影隨形,決策的風險正在激增。顯而易見,不確定性、風險與法治之間存在著極其緊張的關系。法治將確定性和可預測性作為追求目標,甚至還有一些決定論的傾向,但是不確定性卻表現為偶然和出乎意料,風險則以發生的蓋然性為本質特征。如果法學要正視風險,就意味著要把危害發生的概率作為確定責任和義務的根據。如果法學要正視不確定性,就意味著必須加強對偶然的去隨機化處理。其結果是,勢必要加強事后的監控和司法救濟,并在決策過程中不斷激活人們的風險溝通。在邏輯延長線上,還要強調法律系統的事實認知側面,以及法律職業的反思理性。為此,不得不把信息處理等社會科學的知識和方法導入立法、司法以及執法領域,進而推動文理交叉融合的基于經驗科學的法學研究。
在上述這些問題上,季衛東老師基于深厚的系統論法學的功底,做了大量精深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牢牢占據著中國法學理論的前沿,十分期待季老師今晚的講解。本期的“東方明珠大講壇”也有幸邀請到了兩位中青年系統論法學的代表人物與談,第一位是上海交通大學的賓凱老師——一位堪稱“學術掃地僧”級別的人物,第二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的副院長泮偉江老師——國內系統論法學的重量級學者;此外,我校的科研處處長屈文生教授等專家學者也將在線參與本次大講壇。現在有請季衛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