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電子硬件設計
- 朱玉龍 高宜國編著
- 1209字
- 2024-05-10 11:53:12
1.3 汽車電子企業和汽車電子產業鏈
最初的汽車電子產品都是由整車企業自己開發的,但是由于汽車電子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競爭的加劇,使得整車企業改變了原有的模式。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迅速實現了剝離、重組,形成了相互獨立又具有一定合作基礎的關系,提高了彼此的專業化分工程度。目前,汽車電子產業鏈包括汽車半導體芯片及元器件廠商、汽車電子產品等零部件廠商和汽車整車廠商。其中,半導體芯片及元器件廠商位于產業鏈的最上游,汽車電子產品等零部件廠商位于中游,汽車整車廠商位于下游。汽車電子包括電子模塊、嵌入式軟件和機電系統。有部分企業利用半導體芯片技術進行嵌入式系統開發,提供軟件服務;有些企業主要集中于電子模塊的開發;當然也有企業甚至考慮將機電系統一起整合起來提供給整車廠商使用。汽車電子產業鏈如圖1-7所示。
事實上,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汽車零部件工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大致可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1)西歐的平行式供應體系:整車廠商和零部件廠商各自平行發展,整車廠商在市場化原則的基礎上向零部件廠商采購產品,形成配套關系。整車廠商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資本紐帶聯系性相對較低,使得在產品采購上具有雙方可選性。
2)日本和韓國的金字塔式供應體系:豐田等日本整車廠商一般只與一級供應商有著緊密的關系,一級供應商提供總成系統或電子模塊,一般只有十幾家或幾十家。每個一級供應商有更多的二級、三級和更低級別的零部件供應商,并且由上而下供應商數量逐級增多,形成了以整車廠為中心、吸收大量配套企業參加的零部件供應體系。零部件廠商往往將嵌入式軟件、電路板級設計和機構設計等部分設計轉移。整車廠商一般對一級和二級供應商資本股份進行參與,與之形成了長期穩定的配套供應關系。

圖1-7 汽車電子產業鏈
3)美國的多元化供應體系:美國的汽車公司與零部件子公司實現了分離,但二者之間仍然保持著緊密的配套關系。整車廠商確定供應商時,既重視資產關系,同時也進行全球化采購,重視產品質量、價格、供貨及時性、售后服務等因素。
全球化的進程和汽車電子化的過程,加速了整車廠商與零部件廠商之間資本和固定供應關系的分離,進而形成相互獨立和共同競爭的趨勢。歐美整車廠商和部分日本廠商都紛紛改革供應體制,實行全球生產、全球采購策略,逐漸改變了原有采用聯盟零部件產品的局限。典型的例子為通用德爾福、福特偉世通、菲亞特馬瑞利和梅賽德斯奔馳海拉。
為了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零部件廠商則更多地介入整車新產品的開發和研制過程中,同整車廠商一起進行開發,甚至對某些產品進行預研開發,這使得供應鏈之間的合作更加規范、技術發展更快。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整車廠商為了確保自己的利潤空間,勢必在降價的同時需要汽車電子企業進行成本吸收。為此汽車半導體企業和汽車電子企業也開拓了不少市場,并在部分產品上與整車廠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形成汽車電子產業鏈共贏的一體化體系。總體而言,汽車產業鏈的技術與研發重心逐漸開始向零部件制造商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