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安全性設計與工程應用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編
- 901字
- 2024-05-10 11:23:17
1.2.3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發展歷程
在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研發相對較晚,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高功率密度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問世,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開發和驗證才真正開始。2000年前后,各大汽車公司推出了很多型號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樣車,目的是進行概念設計和原理驗證。代表性產品有:通用的HydroGen1/2/3代燃料電池概念車;豐田的FCHV1/2/3代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概念車;本田FCX-V1/2/3/4代燃料電池概念車;戴姆勒NECAR1/2/3代燃料電池概念車等。2005年以后,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開始進入工程化的技術攻關階段,集中解決功率密度、耐久性、環境適應性、成本等工程化技術問題,并開始示范運行的工作,同期推出的產品有:本田的FCX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福特的福克斯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日產的X-Trail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奔馳的F-Cell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通用的Equinox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2010年以后,陸續有一些汽車公司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產品開始進行商業化應用,2015年以來,豐田Mirai、本田Clarity和現代Nexo正式進入商業銷售。截至2021年底,Nexo累計投放量為22337臺,占全球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保有量的45.1%;Mirai全球投放量達17933臺,占比36.2%;本田Clarity及其他產品共占18.7%。
中國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研發工作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國家“十五”期間“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十一五”期間節能與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電動汽車重點專項的資助下,我國基本掌握了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整車、動力系統、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形成了燃料電池發動機、動力蓄電池、DC/DC變換器、驅動電機、儲氫與供氫系統等關鍵零部件配套研發體系,具備了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整車的生產能力。研發的樣車有東風的“楚天一號”、同濟大學的“超越”系列、上汽的“上海牌”和“帕薩特”、一汽的“奔騰”、長安的“志翔”等。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都有上百輛我國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電動乘用車和公交車參與示范運行。2015年以來,我國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也進入了商業化應用階段,截至2021年底,我國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保有量約8921輛,2021年度我國銷售燃料電池電動汽車1586輛。全國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城市群格局已經形成,共47座城市進入到落地實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