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沒有上前,反而是看著那漢子離開,直到最后,才搖了搖頭,有些可惜道。
“國難有大將,龍蛇都出,看來這大魏的確是到了非常之時了!”
作為方外之人,對此知道明確,就如剛才之人,雖然普通,但氣運已有嶄露頭角之勢,如果不死,必是軍中大將,乃至于更進一步,都不是不可能。
文士這樣想著,又走了數(shù)步,看著街面上人群洶涌,仔細分辨間,才朝著軍營而去。
那兒的治安,總歸是比別處好。
隨著前線大敗,就是京師內(nèi)城,也逐漸不安穩(wěn)了,反倒是校場,還能維持住面子。
不久后,到了軍營附近。
看到一處地方,文士取出些錢,走到一處茶攤前,對著凳子休息的茶攤老板一伙說道:“來一壺茶。”
“……好嘞……承惠,二十文!”
小二聞聲,一個鯉魚打挺就起身了。
“一壺茶這么貴?”
聽到這么貴的茶水,文士的臉色終于有些了變化,看著小二,有些不可置信道。
“嗐,客官,您以為呢,如今兵荒馬亂,京師告急,物價上漲,二十文,已經(jīng)很便宜了……”
小二也有些無奈,要知道,擱以往,這壺茶才不過兩三文罷了,但沒辦法,都在漲價。
“好吧,好吧,快點上一壺。”文士搖了搖頭,不再糾結(jié)這個問題,只是吩咐盡快上茶。
“好嘞……一壺涼茶!”
說話間,小二一甩肩頭的毛巾,高聲一呼,徑直就往茶館內(nèi)走去。
桌子前,只有文士獨自望著校場發(fā)呆。
“……嗯,這位九皇子多少有些本事,看來是下了功夫的,我觀此處軍氣穩(wěn)定,看來多少是有些效果的。”
“不過,還得再看看,至于扶龍庭之事,還是要再看看。”嘴上不斷嘟囔著,文士的眼睛有著精光。
說話間,就見到不少穿戴整齊的軍卒一一返回。
“客官,您的茶水……”小二提著茶壺,又是一聲吆喝,但轉(zhuǎn)身就被文士拉住。
“勞煩問問,這兒的官軍兄弟,我看著,都像是換了新衣服?”
一聽這個,小二頓時笑了,他當(dāng)什么事呢。
“那可不,還是朝廷有錢,前幾天,我看著一個個都換上了新衣服,哪像之前,一個個的,就跟乞丐也差不多了……”說著,搖搖頭,嘆了口氣。
“后邊,又發(fā)了銀子,一個個可闊氣了!”
說著,也是羨慕,仿佛親自拿到了那筆錢似得。
見此情景,文士只是點點頭,便沒有再說什么。
“……軍容整齊,則克知軍心安定,軍餉發(fā)放,則軍隊安定,這位九皇子,倒是做了一件對的事。”
文士說著,自顧自喝了一杯。
“可惜,天命更易,師門差我下山,要幫的,終歸不是大魏!”
說話間,吧唧吧唧嘴,有些味淡,又飲了一大杯,這才有些滋味,于是,放下杯子,這才起身離開。
而軍營內(nèi)。
“都督,緊急軍情……”有一軍士,忽然沖了進來。
“什么?”
聞聽消息,宋云天不敢怠慢,當(dāng)即接過,只是一掃,面色就是一變。
“該死,襄國大軍繞過了燕州!”
“傳我軍令,擂鼓聚將,準(zhǔn)備應(yīng)戰(zhàn)……”
“是!”
“都督,陛下召見……”
宋云天眉頭皺起,“這個時候,唉,恐怕時不我待了……”
“快,速令諸將在軍帳處等我!”
“是,都督。”
……
“燕州果是堅城,不易攻打,我國在此城下浪費足足半個月,錯過了太多戰(zhàn)機!”
“大王,雖說浪費了些時間,但我國大軍也不是沒有所獲,近一個月以來,我國掃蕩魏國境內(nèi),大獲全勝,其邊境邊軍幾乎已經(jīng)被我朝掃蕩干凈,兒臣請父王給我一支兵馬,直搗魏國都城!”
“我勢必拿下魏國皇帝的狗頭,為我襄國賀!”
此言一出,襄國國主韓次笑道:“太子果然有韜略,可惜,本王此番率軍,卻非為此事而來。”
“嗯?”
這話一出,眾人都是疑惑。
看到這兒,襄國國主韓次也不賣關(guān)子,而是幽幽說道:“我國地處偏遠,這次遭了大災(zāi),不得已,提前征伐魏國,此番大勝,雖說勢如破竹,可實際上,各軍損失也是不小!”
“我們號稱四十萬眾,難道真有這個兵力?”
“諸位知道,我軍出征前,對大魏是何等的忐忑和恐懼?都忘記了?”
“之前,我宣稱四十萬,就是為了提升士氣,這個不談,但是,隨著我軍破關(guān),掃蕩魏軍之后,這股戰(zhàn)而勝之的勇氣便有了!”
“這才是我軍入關(guān)之后真正的所獲之物,以后魏軍再與我軍戰(zhàn),這層優(yōu)勢將會很明顯!”
至于所獲得的糧食和金銀細軟,以及其他輜重武器,則是次要的了,打破恐懼才是關(guān)鍵。
“這些時日,大軍在燕州之下,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我軍的攻堅能力著實還是差了很多,這一次,都要引以為戒!”
“是,大王。”
聽到韓次的言語,眾人都是應(yīng)著。
稍許,下令大軍繼續(xù)前進。
捏著地圖,這一次,韓次選擇的,明顯是魏國京師。
而襄國大軍浩浩蕩蕩朝著遠方行進。
在他們的身后,則是一團煙火氣沖天的燕州城,為了防止被燕州守軍偷襲,襄國征集附近百姓,在外圍,又修砌起一圈高聳的城墻。
雖然堅固程度不如燕州,但卻可以讓少數(shù)的襄國軍隊繼續(xù)圍困燕州,此法被襄國國主韓次,稱為鎖城法。
主要就是因為燕州之內(nèi),有著七八萬殘余的魏軍,一旦讓他們出城,極有可能對襄國軍隊脆弱的后方造成威脅。
甚至,有可能斷絕襄國大軍的歸路。
實際上,從某個方面來說,這并不是沒有可能,雖然這一來串的勝利,讓襄國軍將有些得意到摸不著南北,但國主韓次還是非常清醒的。
他深知,魏國各鎮(zhèn),還有相當(dāng)一部分精銳的兵力,加上各地的勤王軍,屬實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甚至,戰(zhàn)后,魏國也有不少能人,可以重新整合大軍,這都是他作為國主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