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地坐在了鄰桌,點了與我同樣的熱茶,同我一起看萬家燈火。
我自小便沒了父母,這些年說不難過都是假的。
因為當時年紀太小,只記得某天城中的房屋商鋪都一夕之間變為了廢墟。阿爹阿娘帶著我逃啊逃啊,可是那么大一座城,終究還是沒能跑出去。
阿娘把我塞進了裝滿爛菜的簍子里,告訴我,一定要藏好,無論發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出來,等她們回來。
可是她們沒有回來。
而我隨著爛菜一起被裝上了車,拉到了城外。
在我以為,我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陽的時候,奶奶出現了,將我帶回了家。
后來,戰亂被平息。
可城中的百姓傷亡大半,這其中,也有我的阿爹和阿娘。
她們被朝廷派來的人安葬在了城外的山上。那些一排又一排的墓碑上,卻沒有一個姓名。
“你要北上了,是嗎?”
我看著遠處的山峰,對身旁的人發問。
旁邊的少年沒有回答,只是放下了茶碗。
其實我早就知道答案了。
可我們都無能為力。
“那就預祝將軍凱旋。”
我一口氣將剩下的茶飲盡,側身走向了小巷之中。
我走后,宋朝在茶攤獨坐了一夜。
那日之后,我明顯能感覺到,從前城墻上落在我身上的那道視線消失了。
而奶奶逐漸操心起我的婚事,請來二嬸子為我說媒。
起先朱府還派了人來要納我為妾,被奶奶幾棍子打了出去,奶奶氣得病了好一陣子,后來朱府突然送來了銀兩和補品致歉,便沒了消息。
斷斷續續說了幾戶人家,奶奶問過我的意思,我只說都依她。
等到了草長鶯飛的三月,我的婚事終于定了下來。
對方姓蘇名識禮,是書堂里教書的先生,雙親也早早地離世了,只留給了他一座宅子和一屋子的書籍。
但他為人和善,干活也很利索。
一定親,他便時常來家里看望奶奶,幫我們修繕損壞的桌椅。
在我不知多少次見他往我家趕來時,我終于忍不住開口對他說:
“我原以為,蘇先生是個書呆子呢。”
他聽了卻只是靦腆地一笑,答道:“我只是多讀了些書,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蘇先生說話文縐縐的,有些話我都聽不太懂,不過他說,他往后會說得通俗易懂些。
一日我們約定好去買東街的點心,卻撞見了許久不見的宋將軍。
他好像又瘦了,站在一眾巡街的士兵前面,從我們身旁經過。
他走后,拎著點心的蘇先生對我說:“你還不知道吧?明日,宋將軍就要帶兵北上了。”
我點點頭,與他一起去了學堂,將點心分給了幾個學生。
學堂里年紀最小的虎娃兒看見有點心吃,也沒心思念書了,一個勁兒的往我手上瞟。
蘇先生并未責怪他,叫他上前來,考了他道題,答對了就多給他一塊。可惜虎娃兒絞盡腦汁都沒想出來答案,大家看著他急得抓耳撓腮的樣子都笑出了聲。
第二日一早,浩浩蕩蕩的軍隊就離了城。為首的少年將軍,穿著一件大紅色的披風坐在馬背上,回頭最后望了一眼空無一人的城門,掉轉馬頭,奔赴戰場。
我從城門后走出,望著宋朝離去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見。
“宋朝,你一定要平安回來。”我喃喃道。
城墻上那個總看著我的小將軍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