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神之一手
- 易醫生,開局就指點老師
- 學著點
- 2528字
- 2024-08-24 21:01:48
隔著玻璃窗觀看的專家們互相對視了一眼,輕輕發出一陣哄笑。按照他們的經驗,手術失敗了,可惜了這么快的手法。
幾人小聲的議論,“還是年輕啊,不知天高地厚,這是他敢插手的事嗎。”
張裕軒一陣昏眩,心里不住大罵:“陳瑞林,老子叫你不得好死。”
陳瑞林扶著墻身,就差沒倒下去。頭上汗如雨下,“完了、完了,彭杏南,我操你祖宗,你可把我害苦了。”
易凌霄穩了穩心神,長吸了口氣,像個雕塑一樣,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看著淤積想辦法。
這時,副主刀氣憤地走下手術臺,這樣的狀況,根本就不該做手術。
其他副手也準備收拾殘局。
幾分鐘過去,易凌霄終于想得通透。
看來只得用土辦法了。
他抬起頭來,四下一看,好家伙,就剩下監視數據的護士還在崗位上。
“這幫孫子,出了事與你們有個鳥關系,幾分鐘都不肯等嗎。”
他也懶得喊人,走到循環機前,重新啟動了循環機。
能在這個場合中出現的都是醫院的精英,是歲月的流失才增長了他們的經驗與資歷。
他們心里都有同一個想法,張董事長為他老父的病魔障了,請來了個混世魔王。這樣的情況,還不縫合打開的胸腔嗎。
首席專家拿起對講電話大叫:“還不停止手術,你要張老太爺下不了手術臺嗎?”
易凌霄沒有搭腔,自顧自看著心臟,腦海一直想象著接下來的畫面,兩針似乎是來不及。到了要手術的時候,必須停止體外循環了,不然,隨著吸力,手術無法進行。
看看還是沒人插手,他又走到循環機前,按下了停止鍵。
切開心臟后,果然如料想的一樣。從此時起,他必須先用一分三十秒處理心室心耳、左右心室血管的淤積,再用三分三十秒完成手術。
包括易凌霄與醫院的專家,共同認可的是手術的關鍵時刻是五分鐘,可都沒想到,淤積的血液沒有計算在內。
按照科班教程處理,用清潔棉紗沾上酒精,一層層去刮洗,五分鐘都不一定能清理得了,哪里還有時間縫合支架,光是插入都來不及。
易凌霄之所以有這么好的手術功底,就是從少年時起救治各種動物練出來的。他家窮,沒有手術材料,救治動物,自然不會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更多時候都霸蠻做的。人說到底,不就是動物嗎。
專家們不解地看著他的動作,叫他停,偏不停,不把張老太爺整死在手術臺上不放手,難道與張家有仇嗎?
易凌霄使出了他的獸醫本色,令人害怕的一幕出現了。
切開左心耳后,他不停地擠壓其中的殘留。實在擠不動,便用手指刮去其中的淤積。
其操作之原始彪悍,是醫學課程不敢教的。
一分十秒,就清理完了心臟的淤積,方法雖然粗魯,但勝在解決了時間問題,比預計多出了二十秒。
插入支架后,兩針連逢已來不及,好在三針連逢也在計劃之中,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縫合起來。(手術針是鉤子形狀,筆者查了一些資料,三針連縫的確要極高的縫合水平,在搶分多秒的時刻,省出了兩次抽線的時間。)
像征著失去生命的心電直線已經過了四分二十秒了,易凌霄的速度慢了下來。
手術還沒完!神仙來了也救不了老太爺了,觀察手術的專家們已經釋然了。
病人的生死此時不是專家關注的問題,他們想到的是,以前擔心會被年輕的同行擠兌到不堪的地步,現在不用考慮了。
不能揣測他們是否有幸災樂禍的心理,但臉上露出的的不屑已經是十分明顯,誰叫董事長不聽他們的勸呢。
此時已是掃尾,易凌霄一邊檢查縫合后的地方,一邊還要繼續縫合,速度自然慢了下來。三分三十秒,已是這個手術的極限時間。
第一次使用三針連縫,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他把手術做到了極致。
這么緊張的時間,易凌霄仍然分出心來,檢視手術,以免留有后患。張老太爺何其有幸,得到易凌霄這樣的高手出手。
四分五十秒,所有的一切都停止了下來,易凌霄的一聲輕喚,“關掉體外循環,啟動體內循環。”
可沒人回應,副手、護士雖不敢離開手術室,卻都冷眼看著易凌霄沒動身。
此時的他們,生怕被一絲一毫的動作所連累。
“這幫該死的,辛虧還有十秒的空閑。”
他一個虎跳,兩三步就趕了過去,按下了這救命的按鈕,血液從吊瓶內涌向體內。
時間只是二十秒,已經失望了張裕軒,沒有發出半點聲息,恍惚過完了一輩子。
等到驚呼聲響起時,他以為老父過去了,膽顫心驚看向手術室,聽到的卻是:“出奇跡了,心電圖跳動起來了。”
易凌霄也不再喊副手、護士,一個人開始縫合胸腔。
直到最后一針,替創口消了毒,才滿頭大汗走下了手術臺。
有了心電顯示屏,不用去摸患者的脈搏,三個小時的手術,爭的就是那出現意外的五分鐘。
檫了檫臉上的汗水,他步履從容走出了手術室。
助手們報道張老太爺一切正常后,張裕軒和陳瑞林老淚縱橫。
前后不到三分三十秒鐘,易凌霄神奇的手術征服了這些專家學者,雷鳴般的掌聲響徹了觀察室。
不管他們以前是什么心態,這掌聲卻是切切實實的。
申東最好的酒店‘天子一號’包廂的笑聲,不時由服務員的進出傳到屋外。
搬掉了壓在心頭多年的石頭,張裕軒興高采烈地與陳瑞林拼著酒。
沒見京都來人吶,張董事長這是在招待誰。一餐飯的工夫,易凌霄神乎其技的大名傳遍了申東的高、中層。
這是一個合作共贏的局面,對整件事情慧眼識人,穿針引線,計劃周密,膽大心細的陳瑞林,張裕軒把他放到了可以商量問題的層面。
這時,一個人匆匆走了進來。
張裕軒對陳瑞林說道:“這是我弟弟,你的事我都跟他說了。”
張裕軒的弟弟叫張裕輊,上前握著陳瑞林的手,“真不知怎么感謝你們,你是我家的恩人。我原來打算把你放到衛生系統,聽了大哥的介紹,看來還是低估了你。“
”申東是個經濟之都,經貿協會是最為重要部門,我跟上面做了匯報。讓你去那里,級別一樣,但擔子更重,不知你怎么看。”
“我個人完全服從組織分配,只是我對申東的情況不是很了解,還得請您為我做主。”陳瑞林壓抑著興奮,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又是調回老家,又是進入更重要的部門,至此,陳瑞林的謀劃完全實現。
這個位置,也是上面看在張裕輊多年不攬權、不越權的份上答應的。
“有這個態度很好。你在畢遵衛生系統工作做得出色,我們也有耳聞。放心大膽的去工作,很多事情有我嘛,我會給你做后盾的。”張裕輊搖著他的手說道。
功莫大于救命,治好了張裕軒兄弟的老爹,讓張裕輊原來的班底心服,對陳瑞林一來就安排這么重要的位置也毫無怨言。
酒酣耳熱之余,張裕軒慈祥地望了望喝著果汁的易凌霄,對他說道:“易醫生,這么高明的手術是誰教給你的。”
都會問這個問題,易凌霄謙虛地說:“沒有多么高明,只是熟練而已。”
張裕軒又問了一句:“業余時間都有什么愛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