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意外變故
- 易醫生,開局就指點老師
- 學著點
- 2021字
- 2024-08-24 00:43:44
放下電話,一切都不可逆轉了,這不是小孩過家家,陳瑞林知道自己面對的是怎樣的龐然大物。多日籌劃,他的未來就在易凌霄的手上。
他一臉莊重來到胡華輔的辦公室,看著他不做聲,這是從未有過的事。
看到會長憂喜參半的神情,胡華輔頓時就知道了,“申東來電話了?”
陳瑞林繞著室內轉著幾圈,最后說道:“也不知是禍是福?”
每臨大事有靜氣,說是說得好,又有幾個人能做到。
胡華輔真誠鼓勵道:“會長一心只為畢遵的醫療事業著想,會有福報的。”
“惟愿如你所說,通知小易,我們動身。”陳瑞林吩咐道。
“我得親自去一醫院,他剛報道就去請假,會鬧得滿城風雨的?!?
接著胡華輔又小心說道:“會長,當初小易去一醫院,我許了他個愿,就是他爺爺的安置問題?!?
“你是怎么許愿的?”
“這次我可僭越了,許了個讓他租房的愿。不這樣做,他不答應去一醫院?!?
陳瑞林欣慰地看著胡華輔,行事就是有方寸,申東一來電話,還能再去百灣找人,“做得不錯,也不算僭越,什么事都請示,黃花菜都涼了?!?
“只是租房不太好,小易能有多少收入,除去租金,還能留下多少,他爺爺沒有退休金,又丟棄了家里的農事,日子怎么過得下去?!?
“這樣吧,以曾志剛的名義,就在協會邊上租間房子,這樣就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
得知陳瑞林一行三人到達申東,張裕軒放下手頭的事情,趕緊做出安排。
張老太爺是醫院的???,身份不同,在醫院能得到最大的重視。
本著有言在先,也是規避風險的老套路,醫院的首席專家最后還是對張裕軒說道:“董事長,老人在我們醫院也不是一天兩天,這樣的病情,據我們所知,國際上也沒有成功的先例。“
”手術到了縫合支架的時候了,必須停止一切血液循環,正常情況下大腦缺氧是不能超過十分鐘的,超過十分鐘就會對腦髓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老太爺身體機能抵抗力差,極限是不能超過五分鐘,這就是我們不敢動手的原因。我也不隱瞞,即使給我們二十分鐘時間也做不到。“
”這是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僥幸?!?
“一個小青年,我們又沒有實際接觸過,這么大的手術,讓人不放心呀?!?
“其實,用藥物養著也不失是個好辦法,這是醫院同行的一致認為。”
對于專家的提醒,張裕軒不是沒有考慮,但現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此時,他更相信陳瑞林。
張裕軒與陳瑞林都是外行,一起到醫院看完患者的現狀后,就把做手術的時間安排交給了易凌霄。
申東的醫療條件不是陽城、畢遵能比的,這個時候就已有了很多先進的設備。沒有這些設備,易凌霄根據患者資料,也有把握做好手術。有了這些設備,像開腔、縫合等器具,又能減少一些失誤。
易凌霄默默冥想了一會,各種因素都考慮了一下。這是多年老病,早一天晚一天無所謂。患者這樣的家庭,先期的護理、營養都無問題。
他從容地對兩位說道:“為了早一點解決患者的痛苦,今天就做手術吧?!?
看到瀟灑自如的易凌霄,陳瑞林心里有了底,為了表示自己的慎重,他還是說道:“是不是準備再充分一些,讓董事長更放心一點。”
就近觀察過病人,也聽了醫院主治專家的介紹,易凌霄已經沒有多大疑惑了。
陳瑞林與胡華輔對姑媽一家的情分,投機是投機,事情卻做得漂亮。早一天治好病人,早一天還了他們的情,就早一天放下心里負擔。
他是研究過患者與病人心理學的,趨趣說道:“您一路上念叨著老太爺的病,不就是為了早一天讓老太爺康復嗎?”
兩人輕松的對話,就象是今晚去哪吃一樣,全不把這個申東難做的手術放在心上。
這么快!張裕軒除了深感詫異,又有點不放心了。他閱人無數,多少專家教授,面對此病,哪個不是謹言慎行,反復參詳。
看陳瑞林的舉止,兩手微微有些顫抖,也不知是激動還是害怕。
再看易凌霄,英俊的外表,沉著的舉止,輕松的語調,全無半分做作。
這樣的表現,不是瘋子,就是天才。有句話不是這么說的嗎,瘋子與天才,也就一線之隔。
這人是瘋氣多一點,還是天分多一點。
要是瘋得沒邊,苦了自己一家不說,可就害了老父。
再是擔心,此時已是上了單行道的車,哪里還有回頭路。就算對易凌霄不放心,也只能對陳瑞林放心。知天命的年紀,他是知道事情的輕重的。
想罷,他笑呵呵的說:“還是要尊重人才,我們兩把老骨頭就聽易醫生的安排吧?!?
手術開始后,所有有資格進入觀察室的醫生,看著幼稚面孔的小青年熟練的操著手術刀,這是一個小青年該有的手法嗎。
沒有三兩三,哪敢上梁山。
先期的動作也無需贅述,這是易凌霄做老了的事,就像賣油翁,無他、唯手熟爾。
手術的難點,就在于切開左心耳插人支架后縫合的問題。
到了縫合支架的關鍵時刻,重頭戲開場了。
護士按照手術設計的要求,啟動了體外循壞按鈕。
隨著體內血液抽盡,護士停止了體外循環。五分鐘,必須處理完心臟的搭橋手術。
沒有意外才是意外,易凌霄傻了眼,老人營養過剩,血液粘稠,殘留淤血一層又一層。
要是切開心臟,根據經驗,效果只會更壞。
若是不管不顧,直接將支架插入,手術是能按時完成的,效果在現場還不錯。但過不了多久,病人血液的流通又會出現問題。
為了現場的效果還是為了病人的將來,易凌霄毫不猶豫,保護了大腦需氧再說。
他立馬招呼護士,“趕緊重啟體外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