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CEP框架下中國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問題研究
- 王琳等
- 2127字
- 2024-05-23 15:00:51
前言
“高質量發展”是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貿易作為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國經濟企穩增長至關重要。2021年我國商務部發布了《“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要優化貨物貿易結構、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等,為我國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關鍵抓手和政策基礎。隨著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不斷抬頭,世界經濟動蕩加劇,貿易摩擦呈現頻繁化、復雜化和長期化趨勢,尤其美國實行單邊主義、擾亂全球產業鏈的行徑給世界經濟復蘇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此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暴發對全球供應鏈和生產網絡產生長期不利影響,世界各國面臨經濟恢復分化與全球流動受阻等問題,多極格局在大國博弈中日漸顯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加速了世界經貿格局、貿易規則和體系的變革,依靠勞動力和資源優勢的傳統貿易形態不可持續的問題進一步凸顯,貿易高質量發展成為建設貿易強國的必經之路。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作為當前簽訂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不僅開創了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推動了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穩定發展,而且對促進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乃至世界經貿規則重構都具有重要意義。RCEP生效以來,各成員國貿易往來更加密切,區域內貿易成為拉動貿易增長的關鍵力量。我國國內企業可以依托RCEP統一大市場,充分利用RCEP規則和機制,并結合自身業務發展需求和RCEP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勢,優化區域資源配置,實現轉型升級,以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不斷擴大優勢產品進出口規模,持續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鑒于此,本書緊緊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根本要求和鮮明導向,從RCEP文本入手,對RCEP框架下中國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展開深入研究。本書首先闡述了RCEP的起源與發展,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的貿易合作現狀,以及雙邊經貿合作對各自的影響;其次從RCEP關稅減讓、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投資負面清單和經濟技術合作四個方面分析了RCEP的生效對中國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RCEP對出口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無論是對于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還是對于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全面轉型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經濟工作實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書的核心觀點如下:
第一,通過總結我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的貿易合作現狀發現,東盟依然保持著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無論是進出口規模還是增速均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相較于中日貿易規模的緩慢發展,中韓貿易規模呈現強勁的擴大趨勢,2022年韓國超越日本成為我國第四大貿易伙伴國;在RCEP生效的一年中,中國與新西蘭的貿易關系不斷升級,進出口總額呈現上升趨勢;中澳經貿規模保持平穩,有待進一步釋放經貿潛能。
第二,通過對RCEP生效前各成員國進口關稅稅率進行測度發現,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的進口關稅基準稅率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國別差異,但部門差異較為顯著,農林牧漁業的進口關稅稅率高于采礦業和制造業。
關稅減讓作為RCEP文本中最核心的部分,此項措施的生效對各成員國的宏觀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但對非RCEP成員國的GDP、貿易、福利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沖擊。RCEP關稅減讓措施的生效擴大了我國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的出口規模,在RCEP成員國中東盟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的出口規模增長幅度最大。
第三,通過對RCEP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測度發現,2013—2018年RCEP各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均有提高,其中新加坡、新西蘭、日本排名前列,韓國、中國等處于中等位置,柬埔寨、菲律賓等則處于低位。基于此,本書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無論是從出口規模還是出口增加值角度,RCEP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均能促進中國出口高質量發展。因此,在“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條款的推動下,RCEP各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會有效促進中國出口規模擴大和出口增加值提高。
第四,通過對RCEP文本中的投資章節進行考察發現,RCEP成員國中發達國家保留不符措施的數量明顯高于發展中國家,對外資的限制相較于發展中國家也更加具體,韓國、文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保留本國在未來時期采取更具限制性外資進入政策的權力。RCEP投資負面清單制度生效后,給RCEP成員國帶來了無差別的巨大經濟效應,對非RCEP成員國的影響甚微。此外,RCEP投資負面清單制度的實施顯著促進了中國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的對外出口,且這種促進效應在長期更為明顯。
第五,經濟技術合作是RCEP文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RCEP成員國之間資源的重復使用,實現RCEP成員國與其自由貿易伙伴國之間的互惠互利最大化。國際間的經濟技術合作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各國出口貿易質量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相較于發達國家,技術創新合作對于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質量的提升具有更深遠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由王怡凡、楊嬌嬌、譚雍盛和王琳擬定研究框架,由王琳完成最終審閱定稿。本書具體執筆情況如下:第1章和第7章由譚雍盛執筆,第2章和第5章由王琳執筆,第3章和第8章由楊嬌嬌執筆,第4章和第6章由王怡凡執筆。本書的順利出版得到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的支持,這里表達誠摯謝意。當然,文責自負,歡迎讀者們批評指正。
王琳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