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CEP框架下中國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問題研究
- 王琳等
- 755字
- 2024-05-23 15:00:54
2 RCEP的起源與發展
RCEP設想最早是2011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巴厘島舉行的東亞峰會上提出來的。2012年11月,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第21屆東盟峰會上,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領導人共同發布了《啟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的聯合聲明》,這標志著一個覆蓋16個國家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建設正式啟動。從2013年5月舉行首輪談判,到2017年11月首次領導人會議、2019年11月印度退出,直至2020年11月正式簽署,整個過程歷時近8年。2020年11月15日,歷經8年的反復談判,東盟10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成員國經貿部長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此舉成為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近20年來最重要的成果。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速同步放緩。在疫情全球肆虐、逆全球化思潮涌動、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多重影響下,全球化受到巨大挑戰,區域一體化日漸成為全球化的重要補充。RCEP作為一個大型的區域貿易協定,通過匯集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等不同利益集團在內的經濟體構建統一的自由貿易區,對于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RCEP15個成員國的GDP總額約26.2兆美元,出口總額約5.5兆美元,涵蓋全球22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出口總額和人口約占全球總量的30%,RCEP的正式簽署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本章首先簡要回顧了亞洲金融危機后該地區試圖通過推進經濟合作復蘇東亞經濟的想法,到2012年RCEP談判啟動時該想法的具體實現;其次,梳理了RCEP的談判歷程,根據談判進度將8年的歷程分為緩慢推進、加速推進和凝心聚力三個階段,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談判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最后,介紹了RCEP的發展前景,包括對亞洲經濟一體化的積極影響和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考驗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