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物權編案例研習
一、《民法典》物權編的相關規定
2007年我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現行的《民法典》在原來《物權法》的基礎之上修改并將其納為第二編,并按照國家對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結合現實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物權編也分為總論與分論。
(一)物權的通則
《民法典》規定了物權制度基礎性的規范,包括平等保護等物權基礎基本原則,物權變動的具體規則以及物權保護制度,很好地貫徹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了新的表述,為貫徹會議精神,《民法典》將有關基本制度的規定修改為:國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二)所有權
所有權是物權的基礎,是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是動產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民法典》第二編的第二分編規定了所有權制度,包括所有權人的權利、征收征用歸國家集體和私人的所有權、相鄰關系、共有等所有權基本制度。針對近年來群眾普遍反映的成立業主大會難、公共維修資金使用難等問題,尤其是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增加規定緊急情況下使用維修基金的特別程序,《民法典》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在征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是動產時,明確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的相關責任和義務,增加規定業主、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應當執行政府依法實施的應急處理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積極地配合開展相關的工作,業主應當依法予以配合等內容。
(三)用益物權
用益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他人的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該編規定了用益物權制度,明確了用益物權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等用益物權,并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之上,做了進一步的完善:一是落實黨中央關于完善產權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要求,明確住宅建筑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是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第三百五十九條第一款)。二是完善農村集體所有權相關制度,落實農村承包地的“三權分置”改革,增加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刪除了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以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第二編的第十一章第三百九十九條),考慮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正在推進過程當中,《民法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作了銜接性的規定(三百六十一條和三百六十三條)。三是為了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設用地供給、多渠道保障住房制度的要求,增加了居住權這一個新型的用益物權,明確居住權原則上無償設立,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遺囑,對他人房屋占有、使用(第二編第十四章)。
(四)擔保物權
《民法典》第二編的第四分編對擔保物權做了規定,明確了擔保物權的含義、適用范圍、擔保物權等共同規則以及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的具體規則。擔保物權是指為了確保債務履行而設立的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與2007年的《物權法》相比,《民法典》在現行物權規定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完善了擔保物權制度。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一是擴大了擔保合同的范圍,明確了融資租賃、所有權保留等非典型擔保合同的擔保功能增加,規定了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第三百八十八條第一款);二是刪除了有關擔保物權具體登記機關機構的規定,為建立統一的動產抵押和權利質押登記制度留下了空間;三是簡化了抵押合同和質押合同的一般條款(第四百條第二款,第四百二十七條第二款);四是明確了實現擔保物權的統一受償規則(第四百一十四條)。
(五)占有
占有是指不動產或者是動產事實上的控制和支配,第二編的第五分編對占有的調整范圍,無權占有情形下的損害賠償責任,原物及孳息的返還以及占有保護等作了規定(第二編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