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歷經多次分權式改革。20世紀80年代的地方分權將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員的考核任務與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緊緊地綁在一起,引發了地方政府為GDP、就業等經濟和政治目標展開競爭,通過限制本地資源流出和外地產品進入的方式實施地方保護,形成了類似“諸侯經濟”的市場分割局面。Poncet(2003)曾以關稅等價的邊界效應衡量中國省際邊界分割水平,認為我國省際分割高于歐盟國家之間的分割,由此造成的效率損失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0%左右(鄭毓盛,李崇高,2003)。

中央政府在改革初期已經意識到市場分割的嚴重性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不良影響,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將建立統一的全國大市場作為從計劃經濟體系向市場經濟體系轉型過程中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相關部門針對地區封鎖和行政壁壘現象2001年出臺《國務院關于禁止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實行地區封鎖的規定》(“303號文”),要求地方政府改變或撤消屬于實行地區封鎖或者含有地區封鎖的文件。一直到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今天,中央政府依然在強調打破地區分割和隱性壁壘,推動形成全國統一市場。然而即使中央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其一旦觸及地方政府利益、威脅某些行業的壟斷地位,也會遭到地方政府的消極應對。典型案例如工信部聯合國家發改委于2016年年底發布并于2017年實施的鹽業體制改革政策,該政策允許食鹽批發企業跨省備貨、跨省銷售,但由于競爭機制的引入打破了當地鹽業公司的壟斷地位,在改革實施40多天內,便出現多省份以各種理由查扣外地食鹽的情況。也正是由于各行業中都存在類似情況,市場分割問題在經濟進入轉型升級時期的當下依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障礙之一。

學術界對市場分割經濟后果的認知集中在宏觀經濟學領域,如阻礙長期經濟增長、長期抑制產業升級、帶來整體技術效率損失等,然而制度規則只有通過作用于微觀組織行為形成傳導機制,才能最終影響宏觀經濟績效,因此將外部制度規則納入對企業行為及其經濟后果的考察具有重要意義。管理學領域對市場分割下微觀企業經濟活動及其后果的探討相對缺乏,為本書的研究提供了空間和契機。

本書正是基于上述大背景,從市場分割下企業傾向于規模型擴張抑或創新型增長的分析視角,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經營策略的選擇進行研究。全書從構思到成型,再到正式出版,耗時數年。部分數據跨時較長,但其研究方法與創新可為后續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及思路借鑒。與以往文獻相比,本書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本書驗證了市場分割對微觀企業一體化(本書主要討論企業縱向一體化,企業橫向一體化不在本書討論范疇,后文同)水平的促進作用。以相對價格指數法衡量省際市場分割指數,以被廣泛使用的價值增值比率衡量企業一體化水平。本書發現市場分割越嚴重的地區,企業尤其是地方國有企業的縱向一體化程度越高,作用機制主要是市場分割下企業面臨的弱競爭環境降低了企業通過專業化分工提高企業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的動力,且地方保護為企業提供的豐富資源為企業創造了有利的一體化條件,從而導致這一結果。我們處于一個精細化分工的時代,企業面臨的市場需求多樣且變化頻繁,企業間競爭日益激烈,專業化分工是提升企業對市場響應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地方國有企業在市場分割的背景下進行一體化發展未必是將占優資源配置到更有價值的方向,某種程度上可能是資源錯配的體現。

其次,本書提供了市場分割阻礙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模式轉型為創新驅動模式,從粗放型增長模式轉變為集約型增長模式的微觀證據。我們既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驗證了市場分割促進微觀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規模型擴張,即市場分割越嚴重的地區,地方企業尤其是地方國有企業的一體化和多元化水平越高;同時也發現市場分割降低了地方國有企業的創新產出,即地方國有企業的規模型擴張,部分是以犧牲創新型增長為代價的。為了更清楚地觀察市場分割對企業影響的區域性差異,我們引入異地子公司比例作為調節變量,發現市場分割對地方國有企業一體化水平的促進作用僅存在于異地子公司在總公司中占比較低的企業中,而市場分割對地方國有企業創新產出的抑制作用也隨異地子公司在總公司中占比的增加而得到緩解。

最后,本書區分了市場分割對微觀企業經濟后果的短期正向影響和長期負向影響。市場分割下企業在競爭程度較低的環境中通過規模擴張獲取市場力量,本書以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高于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程度來衡量其產品市場競爭地位,驗證了市場分割對地方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地位提升的推動作用,這種推動具備短期效應。技術創新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獲取長期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本書檢驗市場分割下的企業創新產出水平,以探討市場分割對企業的長期影響,并發現與短期正向影響相反的結論——市場分割伴隨著地方國有企業創新產出的提升而降低。同樣,異地子公司占比在兩種相反的效應中都起到反向調節的作用。

在充分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書在研究視角上具備一定程度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

其一,不同于當前為數不多的發現市場分割對微觀企業負面影響的研究,本書從規模擴張和市場競爭地位的視角發現市場分割對微觀企業的短期正面影響,從微觀層面解釋了市場分割存在的原因。

其二,不同于研究地方政府在地方國有企業中扮演“支持之手”或“掠奪之手”角色的文獻,本書從短期支持和長期掠奪的視角發現在市場分割背景下,地方政府對微觀企業短期和長期的影響存在矛盾。這種短期影響與長期影響的矛盾從多維視角說明了地方政府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扮演角色的多面性。地方政府以分割市場形式為企業提供的“支持之手”,雖然在短期內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企業長期發展存在不利影響。

其三,不同于多數從宏觀視角分析市場分割經濟后果的文獻,本書基于微觀視角對市場分割經濟后果進行分析,且本書在微觀層面發現市場分割促進企業規模型擴張卻抑制創新型增長的結論與宏觀層面文獻的結論也是吻合的。市場分割推動了區域短期經濟增長(陸銘和陳釗,2009),但區域潛在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鄭毓盛和李崇高,2003)。這一反差與我國經濟新常態轉型也密切相關。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粗放型增長需要轉變為創新型增長,而市場分割推動的正是以要素資源推動的粗放型增長,但這種推動并非為最優的。

新常態經濟的特點之一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本書發現市場分割推動的微觀企業規模型擴張是以阻礙創新型增長為代價的,短期內產品競爭地位的提升是以長期內創新能力下降為代價的。這既為現有政策提供了實證依據,也從微觀角度證明了市場分割下資源配置的錯位。且本書的結論主要存在于地方國有企業中,然而長期來看市場分割導致的資源錯配不僅抑制了非國有企業在市場上的資源獲取和發展,對國有企業也是不利的,市場分割下沒有真正的“贏家”。

2018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擴大消費和促進有效投資……”,打破市場分割,才能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向創新驅動型經濟的轉變。然而市場分割內生于經濟增長,打破市場分割勢必會影響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短期利益,本書的研究也發現市場分割推動了地方國有企業的規模擴張,短期內提高了其市場競爭地位,這在微觀上可能成為逐步消除市場分割的障礙之一;因此考慮國有企業的利弊得失,使微觀企業著眼于長期發展,成為市場整合的助力者,是打破市場分割的形式之一,也是本研究考慮的主要方向。

筆者
2023年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申扎县| 雷州市| 玉溪市| 灵石县| 西乌珠穆沁旗| 灵武市| 林口县| 马尔康县| 湖州市| 罗定市| 富源县| 墨竹工卡县| 长春市| 泰宁县| 桂林市| 布拖县| 图们市| 彭泽县| 福鼎市| 砀山县| 贵溪市| 关岭| 巍山| 靖西县| 盐亭县| 高州市| 缙云县| 娄烦县| 沁源县| 长武县| 博白县| 锡林浩特市| 额济纳旗| 洛南县| 抚州市| 阜康市| 隆林| 个旧市| 铁力市|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