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一、研究思路

本書遵循“導論—文獻述評并提出問題—理論基礎和概念界定—通過扎根發現影響因素并提出研究假設—實證分析影響路徑并驗證假設—提出對策建議—研究結論和未來展望”的思路,采用質性分析與量化分析相結合的混合方法研究設計研究思路,為扶貧政策執行的有效性提供實證經驗和理論支持。本書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整合如圖1-1所示。

圖1-1 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

二、研究內容

本書首先根據扶貧和政策執行研究相關的文獻述評,界定關鍵概念、闡明基礎理論,然后對政策執行影響因素的既有研究成果進行述評和分析,作為運用扎根理論構建影響因素分析框架的前提。其次,通過對涼山州的實地調研和訪談、運用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挖掘影響涼山州扶貧政策執行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結合理論基礎對各因素的影響路徑提出研究假設,對涼山州選取足夠的樣本量進行問卷調研,以結構方程模型研究方法對各影響因素是如何影響扶貧政策執行的進行實證檢驗,從而對研究假設進行驗證。最后,提出基層扶貧政策執行的有效經驗。本書將從以下七個部分展開研究:

第一章主要對本書的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進行簡要概述,然后對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進行綜述,詳細描述選擇“質性—量化順序”的混合方法研究的理由和具體操作,并對研究的創新與不足進行分析和闡述。

第二章主要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總結和述評,根據文獻綜述的結論,提出扶貧政策執行影響因素既有研究成果中傳統因素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本書的研究主題。

第三章闡明研究所依據的基礎理論——政策網絡理論、整體性治理理論、能力貧困理論,對政策執行、扶貧政策、扶貧政策執行影響因素這些關鍵概念進行界定,為第四章分析影響因素和影響路徑打下基礎。

第四章主要是對涼山州的若干脫貧村進行深度調研,以扎根理論為質性研究方法,通過對涼山州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已脫貧村進行實地調研和深度訪談,挖掘出影響當地扶貧政策執行的因素。本章首先對扎根理論研究方法、研究流程及選擇理由做詳細介紹;其次,對扎根理論在本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分析,主要包括總體思路、研究對象選擇和主要步驟;再次通過開放性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提出七大核心要素;最后,通過理論抽樣和理論飽和度檢驗確定這些要素達到理論飽和,并結合三大理論基礎和訪談原始材料提出影響路徑的研究假設。

第五章以實證研究方法(結構方程模型)對第四章提出的研究假設進行驗證并評價。主要內容包括設計問卷量表,以涼山州全州共17個縣市的脫貧村作為調研范圍,抽樣并發放調研問卷。將收集上來的問卷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驗證性因子分析(CFA)和結構方程模型(SEM)檢驗,對第四章提出的研究假設以及各要素的影響邏輯路徑進行實證驗證和分析。

第六章在第五章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對涼山州基層扶貧政策執行的有效性經驗進行總結。

第七章為研究結論與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常山县| 织金县| 利川市| 永平县| 乡城县| 海南省| 石台县| 乐清市| 东港市| 吉木萨尔县| 汤原县| 昆山市| 十堰市| 铜陵市| 明星| 珲春市| 抚顺市| 堆龙德庆县| 花莲市| 枝江市| 镶黄旗| 十堰市| 温宿县| 宁津县| 和田市| 新昌县| 金川县| 庄河市| 全椒县| 湖南省| 高平市| 安化县| 甘洛县| 双流县| 富民县| 福海县| 深圳市| 瓮安县| 澄江县| 安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