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稅收(第二版)
- 劉蓉 朱明熙主編
- 3007字
- 2024-05-23 14:31:41
第二節 稅收的特征
一、稅收的一般特征
雖然目前學界對稅收范疇的界定沒有達成廣泛的共識,但根據其對稅收理論與稅收概念的認知,仍舊可以總結出稅收的本質,我們將其歸結為稅收的一般特征。
(一)稅收是政府取得財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稅收是政府取得財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稅的征收權。稅收是以政府為征收主體的,只有政府才對社會公民具有征稅權,其他任何組織或機構均無權征稅。第二,稅收與財政收入的關系。一般來說,政府財政收入比稅收的概念更為廣泛,即不僅包括稅收,還包括政府債務、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公有財產收入、行政性收費與貨幣的財政發行等形式,這些都是政府獲得財政資源的重要方式。不過相較而言,在這些財政收入形式中稅收是政府使用最普遍、籌集財政資金最多、穩定性最強的一種。總之,稅收是財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也始終是各國政府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二)征稅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
眾所周知,迄今為止,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會存在一定的社會公共需要。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具有社會公共職能,政府則是社會公共職能的執行者。國家與政府在履行公共職能的過程中必然會消耗一定數量的社會資源,形成一定的公共財政支出。一般來說,這種財政支出不具有受益的排他性和使用的競爭性,容易引發社會公民的搭便車行為。因此,國家與政府不可能會采取讓社會公民或社會組織自愿出價的方式來籌集資金,而只能采取強制征稅方式。換言之,稅收是國家獲得社會資源的一種方式,而國家征稅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其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的財政需要。當然,國家征稅同樣要受到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目的的制約,稅收必須用于滿足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的資金需要,應盡可能地避免將稅收用于非公共產品與服務項目。
(三)政府征稅依托的是公共權力
一般意義上講,國家具有雙重身份,即公共財產的所有者與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提供者。由此,國家同時擁有財產所有權和行政管理權兩大權力。在財產所有權下,國家從其擁有的財產獲得財產或產權收益。在行政管理權下,國家可以憑借行政權從其行政權力管轄范圍以內的個人或經濟組織處取得稅收收入。政府之所以能夠使用公共權力征稅,是與社會共同需要的存在及政府以非市場化的方式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直接相關的。換言之,國家在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前提下,為整個社會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并由國家作為公共權力的代表來行使征稅權。
(四)稅收依賴于法律形式進行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從本質來看,法律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其行為規范具有強制性、公共性和普遍適用性。法律主要用于調整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與社會關系。稅收是社會經濟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應在一定的法律規范下征收。政府既不能隨意征稅或多征稅,社會公民也不能隨意不納稅或少納稅,由此可見,稅收必須借助于法律的形式來進行,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是通過稅法來規范、約束和調整的。另外,國家征稅的目的是為實現其公共職能,為公共產品與服務籌集資金。國家征稅的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若想保證征稅的效率與公平,國家只能通過法律的形式,對社會成員的納稅行為進行科學、統一的規范。同時,由于公共產品與服務的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等特征,以及征稅引起經濟組織和個人等主體經濟利益的減少,導致納稅人容易產生“搭便車”的行為動機,進而形成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基于此,國家只有利用法律的權威性,才能把稅收秩序有效地建立起來,并保證稅收及時、足額地上繳。
二、稅收的形式特征
稅收是最主要的財政收入形式,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3個特征。
(一)強制性
稅收的強制性是指國家憑借行政權,通過法律規范來確定國家作為征稅者和社會公民作為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具體來說,稅收的征收是通過國家法律或法規的頒布、執行而進行的,對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具有強制的約束力,納稅義務人必須依照稅法規定納稅,履行與納稅有關的義務,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種權利和義務關系表現在三方面:第一,國家作為征稅者具有向社會公民征稅的權利,并同時承擔向社會公民有效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責任與義務;同時,社會公民作為納稅人具有分享國家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利益的權利,并同時承擔向國家納稅的義務。第二,政府征稅是憑借政府行政權強制執行的,而不是憑借財產權協議解決的,這也是稅收同利潤、利息、地租等其他分配形式的區別所在。后者是以財產占有為依據的分配關系,而稅收則是以國家政治權力為依據的分配關系,與生產資料和社會財產的所有方式和比例無直接關系,所以這種形式適用于各種所有制和個人。稅收的強制性是稅收作為一種財政范疇的前提條件,也是保證稅收分配活動順利進行,滿足國家公共職能實現的必要保證。第三,稅收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是以法律形式來確定的,對政府與社會公民都具有法律約束力。
總之,稅收的強制性是稅收范疇最為明顯的形式特征,這是由稅收的本質所決定。稅收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價值體現,但由于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享用的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等特性,以及政府向社會公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非排斥性特征,共同決定了分享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消費者不可能自愿出價。政府只有采取強制征稅的方式,才能使政府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價值得以補償并維持下去。
(二)無償性
稅收與政府債務不同,政府債務到期要給債務購買者還本付息,也不像商品買賣一樣可以直接等價交換。這是因為稅收體現的是直接的無償性,而債務與商品買賣體現的是直接的有償性。稅收的直接的無償性是指稅收征收后,不直接償還給具體的對應納稅人,而是以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形式從整個社會角度間接返還給納稅人。同時,國家也無須為此做出某種預期的承諾或付出相應代價。而直接的有償性體現的是一種直接的、一一對應的關系和至少是等量的關系,例如國家以債務人的身份向銀行、企業、居民等債權人發行公債,屆時向這些債權人還本付息,這就是有償性。由此可見,稅收的這種無償性同國家債務所具有的有償性是不同的。應當明確的是,稅收的無償性不是字面意義的“無償”,其本質是指不具有直接償還性或返還性,而是通過提供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等形式間接返還給納稅人。但因此也要認識到,每個納稅人所支付的稅收可能與他從稅收使用中享受的利益并不是對等的。
(三)固定性
稅收的固定性是指在征稅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征稅對象和征稅數額的比例等,征納雙方都要遵循。一般說來,納稅義務人只要取得了應稅收入,發生了應稅行為,擁有了應稅財產,就要按照法律規范的要求納稅,不得違反。同樣,政府及其征收機關也只能按照稅法規定來征稅,不能隨意更改。當然,稅收的固定性也不是絕對的,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國家利用稅收杠桿的需要,稅收的征稅對象、稅目、稅率不可能永遠不變,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也可做相應調整和修改乃至變更、停征等。稅收的固定性因而也是相對的。
綜上所述,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這三個特征是互相聯系的。強制性是無償性的基礎,強制性和無償性決定著固定性。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稅收特征也在演進,例如強制性與自愿性、無償性與有償性、固定性與靈活性等在交替變化,這種變化體現了稅收內涵的豐富與發展。稅收的特征是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的基本標志,它們反映了稅收的共性。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6版)課后習題詳解
- 中外高等服裝教育比較
- 2020年全國法律碩士《397法碩聯考專業基礎(法學)》歷年考研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15小時高清視頻】
- 貿易經濟學(第三版)
- 設計概論(微課版)
- Photoshop創意設計項目實戰:Photoshop 2021(全彩微課版)
- 計算機視覺教程(第2版)
- 服裝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第4版)
- 2020年課程與教學論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 產業經濟學
- 汪流《電影編劇學》(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
- 肉品科學與技術
- 赫爾《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史際春《經濟法總論》(法律出版社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