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稅體制變動對居民消費需求的影響研究: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
- 孫萌
- 10字
- 2024-05-23 14:47:1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1.1 宏觀背景
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在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消費既是生產的目的,又是刺激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提高居民消費的規模和質量,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長極。對于我國而言,人口規模龐大、國土空間廣闊,蘊含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消費潛力。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內外需求結構的變化,消費的相對重要性不斷增強。特別是進入新時期以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擴大內需在驅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日益突顯。
從國際來看,當前世界仍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經濟增長持續放緩,跨境貿易和投資明顯減少,全球需求減弱,地緣政治復雜多變,全球動蕩之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帶來負面影響。從國內來看,隨著經濟發展逐步進入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消費已經超過投資和出口,成為驅動經濟增長貢獻度最大的因素。在外需驅動不足、內需結構調整的背景下,能否擴大居民消費成為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財稅政策和財稅體制在擴大內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財稅政策主要通過兩種渠道影響居民消費:一是收入渠道。稅收收入會影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同稅種會通過不同經濟行為的收益和成本,來影響居民的當期和跨期的消費行為。二是支出渠道。財政支出會影響企業的生產行為,特別是能夠刺激私人資本投資,進而改變居民的儲蓄和消費決策;政府消費也會對居民消費產生“擠入”或“擠出”效果。此外,財稅體制中的政府間財政關系能夠改變政府整體在經濟中的作用,進而影響居民消費。可見,財稅政策和財稅體制能夠對居民的消費行為產生多重影響。從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角度來看,研究財稅政策變動以及財稅體制改革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政府行為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1.1.1.2 政策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并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長效機制,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擴大國內市場規模。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要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一系列政策目標和改革方向的提出,反映出隨著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動力微弱,消費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逐步受到重視。促進消費并更好地發揮消費的帶動作用,成為我們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以及有效應對國內外重大挑戰的重要切入點;而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則是促進消費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我國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這從國家治理的戰略高度為未來的財稅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要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新的戰略部署從政府間財政關系、預算制度改革、稅制改革等方面進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財稅體制改革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關鍵舉措。無論是規范政府間財政關系,還是優化稅制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都能對居民消費產生重要影響。在經濟轉型迫切性加大、消費需求驅動作用日益凸顯的背景下,研究財稅體制改革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有助于我們從更為宏觀的視角看待財稅體制的改革舉措,有助于我們從更為全面和長遠的角度判斷改革措施的經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