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推進社會誠信建設
社會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社會成員之間只有以誠相待、以信為本,才能形成和諧友愛的人際關系,才能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
(一)醫藥衛生和計劃生育領域信用建設
加強醫藥衛生機構信用管理和行業誠信作風建設。樹立大醫精誠的價值理念,堅持仁心仁術的執業操守。培育誠信執業、誠信采購、誠信診療、誠信收費、誠信醫保理念,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合理收費等誠信醫療服務準則,制定醫療機構和執業醫師、藥師、護士等醫務人員信用評價指標標準,建立誠信醫療服務體系。加強人口計生領域信用建設,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信用信息共享工作。
(二)社會保障領域信用建設
在救災、救助、養老、社會保險、慈善、彩票等方面,建立全面的誠信制度,打擊各類詐捐騙捐等失信行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制度,提高基金征收、管理、支付等各環節的透明度,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
(三)勞動用工領域信用建設
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制度,制定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示辦法。建立用人單位拖欠工資違法行為公示制度,健全用人單位勞動保障誠信等級評價辦法。規范用工行為,加強對勞動合同履行和仲裁的管理。加強勞動保障監督執法,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人力資源市場誠信建設,規范職業中介行為。
(四)教育、科研領域信用建設
加強教師和科研人員誠信教育。開展教師誠信承諾活動,自覺接受廣大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監督。發揮教師誠信執教、為人師表的影響作用。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培養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探索建立教育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學校教師和學生、科研機構和科技社團及科研人員的信用評價制度,努力解決學歷造假、論文抄襲、學術不端、考試招生作弊等問題。
(五)文化、體育、旅游領域信用建設
建立健全文化企業主體、從業人員以及文化產品的信用信息數據庫;依法制定文化市場誠信管理措施,加強文化市場動態監管。制定職業體育從業人員誠信從業準則,建立職業體育信用等級的第三方評估制度,推進相關信用信息記錄和信用評級的廣泛運用。制定旅游從業人員誠信服務準則,建立旅游業消費者意見反饋和投訴記錄與公開制度,建立旅行社、旅游景區和賓館飯店信用等級第三方評估制度。
(六)知識產權領域信用建設
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誠信管理制度,出臺知識產權保護信用評價辦法。重點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將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信息納入失信記錄,強化對盜版侵權等知識產權侵權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提升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信用建設,探索建立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標準化體系和誠信評價制度。
(七)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領域信用建設
推進國家環境監測、信息與統計能力建設,加強環保信用數據的采集和整理,實現環境保護工作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完善環境信息公開目錄。建立環境管理、監測信息公開制度。完善環評文件責任追究機制。建立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制度。完善企業環境行為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強化對能源審計、節能評估和審查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信用評級和監管。加強對環資項目評審專家從業情況的信用考核管理。
(八)社會組織誠信建設
依托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加快完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信息。健全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制度,引導社會組織提升運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規范社會組織信息公開行為。把誠信建設內容納入各類社會組織章程,強化社會組織誠信自律,提高社會組織公信力。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行業信用建設中的作用,加強會員誠信宣傳教育和培訓。
(九)自然人信用建設
突出自然人信用建設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依托國家人口信息資源庫,建立完善自然人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信用記錄,實現全國范圍內自然人信用記錄全覆蓋。加強重點人群職業信用建設,引導職業道德建設與行為規范。
(十)互聯網應用及服務領域信用建設
大力推進網絡誠信建設,培育依法辦網、誠信用網理念,逐步落實網絡實名制,完善網絡信用建設的法律保障,大力推進網絡信用監管機制建設。建立網絡信用評價體系,大力推動網絡信用信息在社會各領域的推廣應用。建立網絡信用黑名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