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拖拉機
- 重生在八零年代
- 林茂
- 2052字
- 2024-04-16 17:59:19
這個時代,拖拉機并不罕見,但也不多見。
尤其這臺拖拉機還屬于自家大隊的,所以,楊立軍一把拖拉機停好,不少社員便好奇的圍了上來,摸摸這看看那,議論紛紛。
孩子們雖然一再被呵斥、驅趕,還是興奮的圍著拖拉機跑來跑去。
劉志平看著滿滿當當的車斗,說:“這家伙,沒少拉呀。”
李玉堂拍了拍拖拉機的擋泥板,興奮的說道:“這家伙老有勁兒了,拉這些東西不費勁兒,跑起來‘嗖嗖’的,老快了。”
“嗯。”劉志平點了點頭,“二十八馬力,能拉好幾千斤呢,也難怪這么貴。”
“貴確實是貴了些,一萬來塊呢!”李玉堂伸手比量了下,有些肉痛的說,“哎,一沓子大團結,這么厚,一下子就花出去了。”
劉志平拍了拍拖拉機,笑著說道:“您也別心疼了,換回這么個大家伙挺值的,尤其對咱們,能頂大用呢!”
“呵,說的也是。”李玉堂笑了笑。
兩人聊著天,趙德彪和張廣把布料搬進庫房,王春香仔細的盤點、記錄。
卸完布料,楊立軍麻利的搖著火,開著拖拉機向大隊駛去。
到了大隊,里面正在上課的張小竹、孟曉玉,以及補課的孩子、聽課的老師也都好奇的出來圍觀。
補課的這些孩子和跟著車跑過來的匯合到一起,圍著拖拉機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張小竹、孟曉玉兩人不住的攔著他們,生怕磕了碰了。
林彩英走上前咳嗽了一聲,孩子們頓時聲音變小,林彩英的目光掃過這群孩子,孩子們頓時安靜下來。
張小竹小聲對林彩霞說:“這些孩子還挺怕你姐的。”
“我也沒想到這些孩子會這么怕她。”林彩霞悄聲說道。
林彩英對孩子們說:“看可以,但都離拖拉機遠點,不許站在車頭前,也不許往上爬,知道嗎?”
“知道了。”孩子們參差不齊的喊道。
“還有不知道的嗎?”林彩英提高了聲音問道。
“知道了。”這次,孩子們的聲音很高、很整齊。
劉志平笑著說:“行,彩英有兩下子,這幫孩子也就你能管住,我和支書喊了半天都不聽,真是調皮的很。”
“因為我會罰他們,即便不是我們班的,我也會讓別的老師罰他們,哪個不聽話就罰哪個!”林彩英說道。
有的孩子聽了林彩英的話,悄悄的躲在了別人身后。
大人們頓時笑了起來。
這個時代,老師用教鞭打手板、罰站、寫檢討,都沒有任何問題。
家長們都非常支持,認為小孩子就需要管教,老師懲罰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是負責的表現。所以,有不少孩子如果在學校被老師懲罰了,回家都不敢告訴父母,因為大概率會來第二遍。
李玉堂見這幫孩子聽話了,便指揮著幾個社員從車斗里卸下苞米收割機、犁杖和兩臺苞米脫粒機。
一個鐵質大油桶,李玉堂安排人卸到了地窖里,老頭對這東西非常在意,生怕它起火爆炸。
卸完車,李玉堂坐在板凳上抽著煙,臉上帶著幾分滿足,咱青山大隊有自己的拖拉機了,還有收割機、脫粒機......這樣的日子過的才有奔頭嘛!
劉志平蹲在一旁問道:“支書,別的農機啥的您打沒打聽,有沒有適合咱們的,以后有錢了,咱也多置辦些。”
“去一趟,哪能不打聽呢。”李玉堂搖搖頭,“可是價格太貴了,有個什么谷物聯合收割機,是四坪生產的,你猜那玩意多錢?”
“比拖拉機還貴?”劉志平問道。
“拖拉機?”李玉堂撇了撇嘴,“兩個拖拉機都買不了一臺!”
李玉堂伸出四根手指比量著,“四萬多塊,好家伙,太嚇人了。”
“那么貴!”劉志平也很吃驚,“那誰買的起啊。”
“嗯,一般人買不起。”李玉堂說道,“我問了,買那玩意的基本都是大農場,像咱們大隊、生產隊,買一些和拖拉機配套的簡易收割機、播種機啥的就不錯了。”
“是啊,是不錯啊!”劉志平有些唏噓的說,“真沒想到,咱們也有拖拉機了,這下再也不用擔心下雨了。”
李玉堂說道:“可不是嘛,你說這雨吧,不下不行,莊稼受不了,可一下吧,咱服裝廠受不了,這回好了,這玩意兒勁可大了,下雨也能走,再也不用著急上火的了。”
兩人正閑聊著,趙德彪興沖沖的走了進來,到拖拉機跟前伸手摸了摸,說:“剛才都沒好好瞅瞅。”
圍著拖拉機轉了兩圈,趙德彪問楊立軍,“軍子,這玩意好開不?”
沒等楊立軍說話,李玉堂說道:“你可別瞎捅咕,再撞著人可麻煩了。”
趙德彪說:“哎呀,大舅,您不用擔心,這玩意好開,一點兒都不難,是吧軍子。”
“嗯,挺好開的,一會兒就能學會。”楊立軍說道。
“我試試?”趙德彪興奮的搓了搓手,說,“就在院子里,不往外開。”
“不行,試啥試,你再捅咕壞了。”李玉堂堅決不同意。
拖拉機也是車,只要是車,對很多男人就有著非比尋常的吸引力,趙德彪尤其如此,拖拉機擺在眼前不能開,簡直是百爪撓心。
想了想,趙德彪說:“大舅,咱們大隊不能就軍子一個拖拉機手啊,萬一他哪天有事兒出不了車咋整,我學學,到時候也能頂上不是。”
李玉堂說道:“你可別扯淡了,頂啥頂,你不好好上班,來這兒鬧啥。”
“到點兒了啊,我下班了。”趙德彪說道。
“哦,下班了啊,三兒呢,咋沒來?”李玉堂問道。
“三兒回家做飯去啦,這還用問嗎,全村兒誰不知道?”趙德彪笑嘻嘻的說道,“三兒現在可不得了,村兒里這幫老娘們可稀罕他了。”
“我們家桂芬動不動就念叨我,說我成天跟三兒在一塊兒也不知道和三兒學學,也給她做幾天飯。我跟你說大舅,就因為三兒,全村這幫老娘們都快造反了。”
“別胡說八道,啥就造反,給自家媳婦做兩頓飯不應該的嗎。”李玉堂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