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7章 回憶(一)

應本色站在小廟窗前,廟外一輪碧綠色的彎月高掛,廟內大殿篝火搖曳。

當此之時,李重元不由得,便想到了前世……

………………………………………………

他并不是這個世界的原住民。

一年之前,在剛到達這個世界之時,他也還不叫這個名字。

前世的他叫做本色,無姓。

是個一出生,便被親生父母遺棄,且雙腿殘疾,還患有漸凍癥的可憐人。

孤兒院出于某些原因的考量,同時也是覺得,興許他還有治愈的希望,便收留了他。

只是,隨著他的日漸長大,周圍的人也都開始覺得,他能治愈的希望,那是越來越渺茫……

或者說,干脆就沒有。

于是,應本色便不得不停止了治療,開始了一直坐輪椅的日常。

由于行動不便,前世的應本色,必須得有人,二十四小時在他身邊看護。

而為了上面的撥款,當然,也是為了自己心中的悲憫。

孤兒院的院長,便當仁不讓的接過了這項重任。

孤兒院院長姓袁,袁院長給前世的小男孩起名叫做“本色”,但卻沒有讓他跟自己一樣姓袁。

至于應本色現在的“應”姓,則是他剛來到這方世界后,那位撿到他的老道士,“平常真人”給的。

前世的袁院長,還是位收藏家,尤其喜歡收藏古籍,和神秘學古董。

在他的辦公室中,不僅有《老子》,還有《莊子》,《列子》,《抱樸子》,和《陰符經》等等線裝的道家古籍。

還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像是銅印,符箓,桃木劍,法衣,令牌等等。

閑暇之余,袁院長也經常給坐在輪椅里的應本色,讀道家經典,說佛家禪語,以及講一些神怪故事聽。

甚至在一次講道經講到興頭上時,還教了應本色,一種名為“歸真呼吸法”的吐納術。

而修習了歸真呼吸法后的應本色,則在入睡的更為踏實一些的同時,還能略微緩解一些,病魔所帶給他的痛苦。

有一天,收藏家袁院長,不知道又從哪個攤位上,帶回來了一柄白玉如意,小心翼翼的,將其放在了辦公室中的書柜頂上。

但天意弄人,不出意外,意外還是發生了……

當天下午,一只毛皮漆黑,四爪潔白的小貓,便邁著無比優雅的步伐,偷偷從打開的窗戶之中溜了進來。

黑色小貓一個餓虎撲食,躥上書柜頂部。

白色小爪輕輕一揮之下,那只精致無比的白玉如意,便隨即直挺挺朝著地面砸下。

好巧不巧,剛好就砸在了柜子下方,正坐在輪椅里的,應本色頭上。

前世輪椅里,原本就虛弱無比,一動都不能動的應本色,連句完整的話都沒來得及說出口,便當即嗝屁,一命歸陰。

咽氣之前的應本色,雙目之中所看到的最后一幕景象。

是那只小野貓,望向頭頂血流如注的自己,滿是無辜,又略帶有些不解的眼神。

小野貓當時的神情,似乎是在說,它好像從來沒見過,像應本色這么脆弱的人類……

那一年,前世的應本色十二歲。

每天被人當成吉祥物,當成金字招牌,生不如死的生活,在讓他不得不更早成熟的同時,也使他從心底深處泛起了灰暗……

應本色一直渴望站起來,也一直想要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可當他發現,這一切竟是那么的遙不可及之時,便也開始漸漸盼望起來了死亡……

………………………………………………

“修仙??”

“修什么??”

李重元又回憶起了前世的《性命法訣明指》一書。

天下地上安祖竅,日西月東聚先天。

玄關之后谷神前,正中有個空不空。

涵養本源在方寸,雙林樹下覓本宗。

垂簾明心守祖竅,手腳和合扣連環。

乾坤合成靈祖竅,包羅天地空不空。

杳杳冥冥圓光獻,這個正位神歸中。

玄札妙今不可言,細入微塵大包天。

人若能知此妙竅,萬年不壞一金仙。

我師了然、了空禪師曰:“初煉性命之功,先得煉性。

每于靜坐之前,務要掃除一切雜念。寬放衣帶,身體不受束縛,自然血脈流通無阻。

及入坐時,身如槁木,心似寒灰。兩日下觀鼻準,不可太閉,太閉則神氣昏暗;亦不可過開,過開則神光外馳。當以垂簾看鼻準,意念在兩日中間齊平處為最佳。久之,慧光自然現出。此修丹起初收拾念頭之法。

俟心氣適和后,含眼光,凝耳韻,舌頂上顎,調鼻息。如息不調,恐有閉塞喘急之患。息調,身心全忘。塞兌,終日如愚。”

盤膝穩坐,左腿向外,右腿向內,為陽抱陰。左手大指,捏定中指。右手大揩,進入左手內。

《捏子訣》:右手在外,為陰抱陽。此名子午八封連環訣。

《經》云:‘手腳和合扣連環,四門緊閉守正中’是也。

慈善堂玄晝子吳彩臣問曰:“弟子閱看丹經、道書,皆言先煉這個祖竅內之光,不知有何益處?各門指為性功,名目不一,而又不肯說明。真性究由何處發生?乞師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吾人腦中之仁左右有小管各一,左曰太極,右曰沖靈。上接天谷,下達涌泉,中通于心。丹經云:性者,心也,發于二目。命者,腎也,發廣淫根。真性乃心中靈氣,發于腦仁二小管。是以眼視正中,性光嘆出,煉之日久,即與命接,合而為二。性命和合,為觀空不空。不知和合之理,無所成也。”

本善堂玄正子徐秀峰問曰:“恩師前傳弟子靜坐須得萬念皆空,方寸煉性,開目觀空,可是正道?乞師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觀空而不空,為真道;觀空而空,為偽道。

因不知歸中,故慧光不能發現。心下、腎上中間虛空之處,內有靈氣,機發則成竅。神氣歸中,靈氣上騰而成這個○為不空。無光之虛空為頑空,靈光之虛空為真空。真空不空,頑空乃空。不空即是靈光,實為神氣,由于黃庭所發者。

昔我師了空曰:‘金機飛電,虛室生白,圓圓陀陀玄關生。’有玄關者為不空,而人之生死,全賴此虛無神氣,以之為主宰。氣聚神來則人活,氣散神去則人死。故曰:‘有神無氣不能生,有氣無神不能死。’心中元神力性,腎中元氣為命,神氣和合,方為正功。”

修善堂玄舉子戴文宣問曰:“祖竅能通真人息息之根,求師詳示。”

千峰老人答曰:“祖竅真處,舉世罕知。正在天之下,地之上。日之西,月之東。正中是祖竅,前是玄關,后是谷神,中是真性,內藏真息。雖與口鼻之息相通,而常人之息以喉,由口鼻進出,不能入于祖竅以歸根。真人之息行內呼吸,四個往來,不用口鼻呼吸,則息息歸根矣。欲尋真人之息,須調后天呼吸之息,以尋真息歸根。其氣藏于祖竅,故息調則氣和,息住氣不散。我師了然曰:‘所謂氣歸元海壽無窮’是也。”

普善堂玄法子徐忠山問曰:“祖竅果在何處?求師指明。”

千峰老人答曰:“二目之中心內即足祖竅,老子曰‘玄牝之門,’是為守中抱一。內里有顆黍米珠;為人身天地之正中,藏元始祖氣之竅也。是知竅而不知妙,妙者,性光也,就是這個○而已。儒謂之‘仁’;‘仁’;《易》曰‘無極’;釋謂之‘珠’;亦曰‘圓明’;道謂之‘丹’;亦曰‘靈光’;皆指先天真一之氣。知此一竅,則金丹大道之能事盡矣,所謂‘得其一,萬事畢’是也。

是以用功之時,兩眼歸中守--,養于祖竅之內,勿勤勿怠,謂之安神祖竅、為煉性之所,立命之根。

昔我師了然曰:‘不煉祖竅,則真息不住,而神化無基,藥物不全,而金丹亦不結。’蓋此竅為總持之門,萬法之都,無內無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無心求。以有心守之,則著相;以無心求之,則落空。

然則如何煉之而后可?曰:‘垂簾明心守祖竅,見著性光是功夫。閉口藏舌頂上腭,五行之中神氣凝。’吾之念正,則天地之心亦正;吾之神清,則太極之理自明。倘能一念不起,久久澄清,虛極靜篤之時,則虛室生白,金機飛電,復見天地之心,而自明矣。”

樂善堂玄關子劉鳳璋問曰:“閉門藏舌,舌頂上腭,各門全有此法。又能將氣一升,舌尖一頂;氣一降,舌放下。而名此舌曰‘鑰匙’。此理可真否?”

千峰老人曰:“此是人道之法,使世人先明如何作人,積功累行,以求其真道,與人性命生死無干。

彼以舌為蓮臺,氣為祥云。舌頂上腭,一升氣,謂之元神由頂而出,即佛坐蓮臺,駕云上天,為離。氣又一降,舌尖放下,謂元神回至世界,為坎。氣升舌頂,名為元神填離而成乾,坎遂成坤,此彼等取坎填離之命義也。

舌頂上腭,真道有斯功,而非此種解釋。即如取坎填離,乃是還精補腦之別名。因人年齡日長,知識日增,而七情六欲,處處削年剪命,雖知損生危命之源,仍不肯加以限制。追至腰僂目短,形容枯槁,詎知腦力虧耗,記憶退則思路不張,根蒂無由滋榮。精神衰,則職責難盡。是故修道人首先保精固腎,實則留陽鎖命耳。

昔吾師了空曰:‘上腭是天池穴,因其上通腦髓,恐其往下泄氣,用舌頂住天池穴,引真氣由玄膺穴下降丹田,生有甘露,順歸氣管,過十二重樓。’故舌尖倒頂上腭,真氣聚于祖竅之前。眼常觀此竅,耳常逆聽此竅,舌常頂此竅,運用思維,念念不離此竅,行、立、坐、臥,心心常在此竅,一轉瞬間,亦不可忘卻此竅。憾然心清氣爽,浩然氣暢身壯,寂然無思無慮,豁然知空不空。了然悟性。真性功夫至此,自然精神朗發,智慧日生,心性靈通。忽有一點真陽,從中而發出,此為玄關現矣。

故我師南無派敲蹺道人曰:‘玄關無定位,黃庭一路為玄關。’若不舌頂天池穴,而黃庭先天真一之氣泄矣。如果不知上腭部位,可至補牙館參觀,石膏上牙模形深陷處一○是也。如不頂住上腭,真氣不能下降丹田。此是真人行吸呼氣之法也。”

樂善堂坤生玄潤姑劉葛氏仲芳問曰:“弟子正在參禪打坐之時,手腳恍惚亂動,身似向前撲倒,猛吃一驚之狀。叩師揩明,感受何病?”

千峰老人答曰:“此是意念未歸中,而舌亦未頂上腭之故,即生此怪狀。速將意歸中,此柄立消。如見一切景象,俱是幻境,只是意念歸中,壞景自除。”

至善堂玄誠子馬元良問曰:“燒香、拜佛、念經.受戒、念禪機話套、別父母、拋妻子、不留后嗣,可是真道否?”

千峰老人答曰:“全真燒香、拜佛、念經、受戒,僅修未來福德而已。欲求長生,不得明師指點,萬無成功之理。平居暇日,閱看幾種丹書,記憶許多詞句,竟在人前顛倒審非,賣弄我是正道。究其實際,真實口訣未曾前聞。而初學者極易受其欺騙,且又深信不疑。

我之身體發膚,皆受之父母,而能得孝于其親,即所以報本也。奉養無虧,不違教訓,顯揚繼述,慎終追遠,此為孝也。誰之父母,莫不欲其子續宗嗣、按香煙、代代相傳。詛料汝之知識薄弱,而竟別父母,拋妻子,未曾留后,孤意而行。在彼時胡不反躬自問,與我有何冤仇,令我斷子絕孫,偶一念及,能不發愧?殆亦不思之甚也!

《慧命經》曰:‘昔曰如來佛往山修道之時,夫人曰,你去,我日后何靠?如來回頭指之曰,日后你生一子。后果生一子。又,鳩羅摩乃西天十九祖,中華國王請至此邦說法。后對王曰,臣僧欲生子。王果與他宮女,眾僧皆不悅。

鳩羅摩知其情,謂王曰,以針供眾僧。眾僧不敢食,鳩羅摩獨食一缽。此時說法曰:食得針,娶得親;食不得針,娶不得親。次日,其計從諸毛孔而出,后果生子,此為性命雙修之直道。太上老君之子名宗,為魏國宰相。是佛老二教主不斷絕后嗣之明證。

清光緒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余在金山寺辛遇了然、了空禪師,致心苦求,傳我至道,決破周身關竅。三日夜,授余全訣。拜別之際,師曰:‘子年三十五歲,無有后裔,留下子孫,再用大功不遲。不可將精氣受傷,精氣神足,如用大功,立可成也。’乃知此是性命雙修金丹大道,并非絕嗣斷后之道,須知太上、釋迎皆有子耳。

有志修道者,宜審自己所處之境遇若問,如果境遇佳善,心內雜念有限,不致被俗務羈身,無須棄家修道。茍能內外兩忘,洗心滌慮,則三年九載,可以立證金仙,何妨在市、居朝、在家、出家之人?

或多因感受刺激,或因審勢所迫,遂致逃入修行,一時心安。殊不知恩怨各有前因,欠債仍須還債,斷非一逃一修可以了事。不如不慌不忙,將各債務逐漸清還,世網許許解脫,俟父母百年之后,再覓靜處修煉身心,不被事物沾染。此意不被情欲牽動,心意常定,然后在世混俗、和光同生,尤覺盡美盡善。俟家內各事料理停當,再入山修煉過大關撒手之法,未嘗不可。

現今世態變遷,人心難測,旁門邪說流行。若出家,如在家。迫于生活困難,假道欺人者甚眾,幸勿為其所欺!”

從善堂玄從子李從賢問曰:“弟于切學道,不曉道之真偽,乞師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真偽不可不辨。真道無他,只是先天真一神氣耳。神者,性也;氣者,命也,即元精也,而此氣亦在元精之內。柳祖師云:‘守竅靈慧自然生’,生出真慧下與氣穴真命相接,即為金丹。祖師恐慧命發生之時,學者不知下手之訣,慧命順出陽關能生人,其元精正行半路之際,得真師口訣,一下手,便使元精逆回,作能丹。非是元精不動,陽物自舉,吸空氣為采藥。余胞史趙魁一云:‘此元精將出之時,若不下手點住生死竅,一出陽關,化為后天有形之精而泄矣。’順出是精,逆回即元氣。學者若得真師,先問有無下手決法,如有此訣,是否采空氣。若言非采空氣,能還精補我身,體如童體,馬陰藏相,陽物不舉,方為真道。

上言采藥,無念來之,為先天小藥。有念來之,乃是幻丹,無所成功。學者不知丹藥原質,被人引誘,誤人旁門。故此節直將金丹藥物、道之真假,分別說明,使學者易于識辨,庶不致認假為真耳。”

守善堂玄朕子趙潛虛問曰:“師傳初功,弟子每日應如何煉?應如何養?乞師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凡點完祖竅,再點,陰陽和合,三花聚頂、四門緊閉、正氣朝元完畢,再細細開通周身關竅。非是片言所能說明,唯有這個祖竅真實口訣,細悟各祖師所說自知:

了然禪師曰:‘一念不生全體現?’

了空禪師曰:‘心中元神能放光,腎中元精能化氣。’

彭茂昌仙師曰:‘神火注于爐中煉,四相和合歸正中。’

盼蟾子敲蹺老師劉名瑞曰:‘虛靈乃先天獨存。’

譚至明,道號來生老師,曰:‘玄關是煉性,下手是煉命。’

家兄趙魁一(子元真人)曰:‘一意不生,祖竅點燈,無人無我,性藏氣穴。’

余與胞兄趙魁一自幼年在外訪道,四十余年所得真偽師三十余位,有性命雙修口訣者,俱已列前。自此而下各師祖,留下祖竅口訣,分別列左:

柳華陽曰:‘本性靈光,不得慧命,不能了道。’

伍沖虛守陽真人曰:‘無相光中常自在。’

伍真陽守虛真人曰:‘如遇至靜至虛,不屬思索,見聞覺知。’

曹還陽曰:‘回光近照,為和合凝集。’

李虛庵曰:‘性者空空,發于正中。’

虎皮座張真人曰:‘此竅非凡物,乾坤共和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

張紫陽曰:‘虛心實腹義俱深,只為虛心要識心。’

劉海瞻曰:‘中央神室本虛閑,自有先天真氣到。’

呂純陽曰:‘守中絕學方知奧,抱一無言始見佳。’

正陽翁曰:‘要識金丹端的處,未生身處下功夫。’

李清庵《中和集》云:‘兩儀肇判分三極,乾以直專坤辟翕,天地中間玄牝門,其動愈出靜愈入。'

邱祖長春曰:‘當時一句師邊得,默默垂簾仔細看。’

馬祖丹陽曰:‘若能常守灣灣竅,神自靈明氣自充。’

張三豐祖師曰:‘真心浩浩無窮極,無限神仙從里出。’

趙避塵曰:‘天下地上安祖竅,日西月東聚先天。’

憶余幼時,在光緒初年曾得便血之病。祖母帶余至千峰山桃園觀,又名旮旯庵,其廟距陽坊鎮十里,求廟內劉名瑞老師看病。因病痊愈,認為道師,賜名趙大悟。師是南無派,行輩列第二十代。劉名瑞著有《敲蹺洞章》、《道源精微》、《氵盤氵翕考》,傳留于世。此山距北平六十里正西北方。茲將南無派根脈列后:

二十代師劉真人,上名下瑞,宇秀峰,號盼蟾子,又號敲蹺道人。生于道光已亥年戊戌月丙午日,順天宛平縣齊家司桑峪社靈水村人。

十九代祖師甄真人,上有下虛,字智本,號凝陽子。生于嘉慶己卯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山東濟南府宿遷縣新家集人。

十八代曾祖曾直人,上必下先,字靜垣,號希精子。生于乾隆辛亥五十六年六月初六日,直隸河間府阜城香河屯人。

十七代高祖高真人,上成了岳,宇慧機,號定元子。生于乾隆庚辰二十五年正月十五日,直隸永平府撫寧縣大。

十六代老祖邢真人,上功下廣,字省三,號翼蟾子。生于雍正乙卯年正月初八日,北通州人。

余又于光緒九年,得受天津北門外河北堤頭村劉云普老師武術、道法,后至民國七年三月初三日在千峰山慶樂高賢館,得受閉陽關法訣。我師日:‘閱盡丹經干萬篇,末后一著無人言。陽關擬閉準長生,佛祖迄今皆單傳’。

真心浩浩永無窮,神仙出自丹田中(張三豐祖師口訣)。

人身正中,居丹田之穴;雙目之間,聚先天神氣(趙避塵口訣)。

又于光緒十九年,在江北淮安關板閘村小會經堂,遇悟蟾老師傳授性功‘觀空而不空,無他無我’之炒法。

又至光緒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水路過瓜州金山寺,幸遇了然、了空禪師,致心苦求,決破周身關竅。三日夜,授余全訣。臨別囑日:‘子年三十五歲,無有后裔,爾留下后嗣,得受天命,當傳我之法訣,續其命脈,以接度有緣之人。’二師曰:‘余身釋教,實在是龍門傳留邱祖龍門派也。’

頭代祖師趙抱元,上道下堅。前隨師云游天下,后修白云觀。邱祖親派當家,并面授性命雙修全訣全法,傳留龍門四十字派,接續后裔。

二代祖師張碧芝,上德下純。在白云觀當家,得受趙抱元道戒衣缽,暗傳性命雙修全訣。

后傳三代祖師陳沖夷,上通下微。在白云觀當家,得受張碧芝道戒衣缽。大修廟工,暗傳性命雙修全訣。

后傳四代祖師周大拙,上玄下樸。在廟當家,師陳沖夷,暗傳性命雙修全訣真功。自知性命由我,故將本龍門道戒衣缽傳授張靜定當家,自己大西蜀碧陽洞修煉了手撒手之法。在洞收弟子張靜虛,數年后,師命外出度道。

五代祖師張靜虛奉師命在外度道,因常代虎皮為座,故世人皆稱虎皮張真人。游過數省,看世人全無福德,因此末度一人。后,明嘉靖皇帝知張靜虛有道,皇帝強請之。張靜虛看不是求性命真道之理,故辭退不去。嘉靖帝加罪,發邳州。三年后,至六安州廬江縣馬神廟,謹度寒儒李虛庵一人。因李是儒家,師賜法名真明,無教開,是六代真字派。

六代祖師李虛庵,安徽省六安州廬江縣馬神廟人也,是儒門秀士。于萬歷已卯年,遇師虎皮座張靜虛傳受性命雙修全訣全法。后至壬午年,張師至李虛庵家,師助養道費銀五、六兩,不足養道。后至萬歷丁亥年,南昌縣武陽里曹還陽將李師請至家內,曹家二兄與三友皆得性命雙修真功。各友助銀六兩,還是不足過大關之用。曹與二友又助銀三十兩,而修成正果。

七代祖師曹還陽,南昌縣武陽里人也。曹祖法名常然,力大家富,于明萬歷丁亥年得李虛唐師全訣全法。在家修數年后,有南昌縣縣令請求真道,曹祖因他是貪官,不傳,縣令大怒辭出。后將曹祖押獄,以撒手閉氣法脫離獄難。至縣令走后,又出世將全訣傳與伍氏弟兄,為龍門第八派。

八代祖師伍守陽、伍守虛,JX省南昌縣辟邪里人也。自萬歷癸巳年遇師曹還陽,至壬子年才得全訣全法。歷二十年內,求真偽師數十位,賣田舍,破家什,苦心苦行,而得曹師真訣,著《天仙證理》、《仙佛合宗》等書行于世。后至清乾隆年,度柳華陽于禪門。

九代祖師柳華陽,洪都之鄉人也。幼而好佛,因人焚宇有悟,常懷方外想。后乃投皖水之雙蓮寺,落發出家,才知我釋門無有性命雙修真訣。忽發一念,于每夕二鼓,五體投地,盟誓虞印。閱及半載,辛遇龍門八代伍守虛道師,傳以全訣真法,賜名。太長’。又遇壺云老師,開通一身關竅。臨行,師囑曰:‘佛教雙修,今已斷滅,子當續其命脈。’奉師命,度了然、豁然、會然、李思白,號瓊玉。

后至嘉慶四年五月,在北平前門外天橋西仁壽寺度了空(清凈)全訣侖法,為龍門第十代清字派,因是釋教道名多有不知行。

十代祖師,了然(清禪)、了空。了然在乾隆年得授全訣,了空在“慶四年八月,在北平仁壽奪得授全訣,后至金山寺掛單住持。至光緒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趙避塵由淮安關水路過金山寺,遇二位禪師,得授全訣,賜名上一下子,為龍門十一派。

十一代,趙避塵,上一下子。至民國九年五月,了空師賜天命,又蒙眾位老師公惟千峰衍派。胞兄趙魁一為開荒師,加字趙順一子,為普度師,苑清姑為幫襯師。

又,光緒二十年,在淮安關清江浦江淮四舟上遇師朱寶祥,莊淮關稅樓后。

光緒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在北平三宮廟內得廣四爺真理。

又,于光緒三十二年,遇大連灣小平島彭茂昌老師,傳授采藥法訣、性功回光近照之法。

又于民國九年二月,在北平文昌閣受譚至明老師訣法,傳金山派,賜名趙一子。

又,是年五月,了空師法駕至京北平西府鎮鹽店,賜天命,使余普度,訣破關竅,火速行道。余深知胞兄度人之眼難,故在家不出度。身受天譴,以作口保,致出人命,受獄刑。九位問官會審,余遂九日不食,因此得釋。及至民國十七年,仍不出度,復受獄刑,在獄始行發愿,出獄之期,即我度道結緣之期。四月初間出獄,十七日出度北平。度弟子八百余人,傳千峰先天派金仙大道,留傳四十字如下:

玄妙先天道,自然性體空。悟真圓光現,慧命上昆侖。

金丹乾坤大,禮義善養功。虛靈清靜意,留名萬古春。

初度:涿縣慈善堂開荒師吳文煥(玄陽子)、度師幫襯謝玉順(玄升子)。

二度:北平西直門外本善堂開荒師徐秀峰(玄正子)、度師李顯(玄逢子)幫襯。

三度:北平西單牌樓樂善坤堂開荒師劉葛仲芳(玄潤姑)。

四度:北平平則門普善堂開荒師徐忠山(玄法子)。

五度:昌平縣城東南二十五里留芳卷村修善堂開荒師戴文宣(玄舉子)。

六度:北平北新橋至善堂開荒師馬元良(玄誠子)。

七度:HEB省大名府南樂縣城南樓家營村從善堂開荒師李從賢(玄從子)。

八度:北平南橫街路善堂開荒師萬慶華(玄路子)。

九度:北平后門外守善堂開荒師趙潛虛(玄朕子)。

十度:北平香廠悟善堂開荒師李國升(玄先子)、度師徐慶森(玄今子)。

十一度:天津河北三馬路東興里宏善堂開荒師朱錫堂(玄宏子)、度師孫駿昌(玄仁子)、幫襯樊氏(玄清姑)、金氏(玄靜姑)。

十二度:天津德國界牛莊路乾善堂胡志忠(玄乾子)。

十三度:平南長辛店街積善堂開荒師梁珍(玄拂子)。

十四度:豐臺孫家莊一善堂孫照元(玄清子)。

十五度:北平西城中沈篦子胡同寧善堂開荒師張執中(玄寧子)。

十六度季輔臣(玄信子)住河北滿城縣兩漁村,開荒師。

此十六位開荒師皆得全訣、全法,與丹經道書無不相符,余受諸位老師全訣,通傳十六位大弟子接度,使天下人人得有性命雙修之份,有所皈依,不致再誤入歧途,自此十六位以下,有得天命全訣訣者,逐一列后。但未得天命者,不許其傳,庶免有誤后學。

十七度:博善堂玄道子汪維振、外度師玄譚子劉子元、玄妙子孫金昆、玄通子唐風蓮、玄清子阿山。

十八度:心善堂玄極子王玉瓊,莊平谷縣后羅莊。

十九度:法善黨玄盛子許其和,住平谷縣城內。

二十度:寶善堂玄法開閻月亭,理門領眾。

二十一度:同善堂玄德子謝德新,理門領眾。

二十二度:忠善堂玄扌離子葛永春,天津陳家溝人,

二十三度:明善堂玄功子龍占鰲。

二十四度:孝善堂玄虛子李文龍,住阡兒胡同廟內。

二十五度:靈善黨玄致子扈大中,住鐵匠胡同。

二十六度:提善堂玄宴子謝福仙,莊通縣馬駒橋鎮。

二十七度:武善堂玄禮子孫錫坤、玄敬子曲禮和、玄微子楊灌楚、妙靜子田洪。

二十八度:瑞善黨玄瑞子鄭瑞土、玄賢姑王淑賢。

二十九度:正善堂玄一子王克寬,四川成都人。

三十度:潤善堂玄培子楊培蘭,住山西文水縣。

三十一度:思善堂玄睿子郝睿,住山西渾源縣。

三十二度:童女眾善堂玄湘子果仲蓮、妙清姑果葵英、玄素姑余素霞.妙筠姑果文英。

三十三度:廣善堂玄浩子雷振聲。”

第二法訣·玉鼎金爐

前對臍輪后對腎,中間有個真金爐。

十字街前安玉鼎,神氣之宅呼吸根。

玉鼎者,正在兩耳尖上之中心方寸玉枕之中心,是元神室也。金爐者,正在腎前臍后,兩胯上之中心,此是真金爐也。

此爐是真氣穴,《黃庭經》云“上有黃庭上關元,后有幽闕前命門”是也。

此竅是存神養氣之所妙處,將祖氣藏在竅內,若藏非藏,若無非無,心意不可胡思亂想,呼吸之氣隨意出入而為正功。

玉鼎正在大腦中心,內藏一胞,為先天真性所居之處,即元神室也。兩邊各有一管,聯于眼珠,復下通心,故曰:性者,心也,發于二目。又曰鼎內存性,鼎原無鼎,真氣發時,與性合一,方為玉鼎之名。又曰臍下一寸三分,前七后三正中心處曰真氣穴,所指“前對臍輪后對腎,上有黃庭下關元”,中空之一穴,又名金爐。爐內存命,故曰:命者精也,發于淫根。爐原無爐,精生氣發則為爐。血液至此管,變化為陰精,亦即生精之所也。

蓋人食五谷百味,先入食道,過橫隔膜,至胃之賁門,始到胃中混合。胃之消化力,因胃壁感受脾之振動而成。而脾得呼吸氣,致有伸縮功能。故食物因之靡亂成粥,出幽門,到十二直腸,內有括約筋,移動收約定俗成則閉,緩張則開,名為共同管,上有吸收津液小管,向上復分為兩管,名曰經胸管,入大動脈,大靜脈,氣血流入經脈,循環周身,周而復始。

“血行脈中,氣行脈外,即動靜二語默之際,毫無一息停留。舌根下有兩管,左為肩井,石為石泉,口中津液皆由此生,吞入任脈,落于丹田,立化成陰精。此吞津液法,求師口傳,否則必入食道,經大小腸,出二便,無所用矣。

悟善堂玄先子李國升問曰:“師言吞津液法,弟于不明:乞師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得此吞法,乃是造精捷徑路耳。以舌頂上騰,舌根兩穴,較他時生出津液速而且多,待至口不能容,氣管正要噴出,斯時引頸而吞,必大任脈,下至真氣穴,漸化為陰精、陽精。精足則氣足,氣足則神旺,身體焉有不強健之理了未經師傳,精液吞下,先入胃中,再入左心房,方能化血;出心臟,經由大動、大靜兩脈,血液周流全身,始大任脈管,血色漸化灰白,而有粘性,俗名淫水。若容其在此,時時作怪,擾亂心君。自古至今,男女受斯害者多矣。此管若發漲,婦女易失貞節,男子荒淫縱欲,置生死于度外者,比比皆然。

“外腎一舉,名為活子時到,須要無念采取。而采取法,復有老年、少年、童貞之別。以童貞本元體,毫無虧損,如將其圓陀陀、光灼灼之慧命收歸中宮,時時醒悟,刻刻覺照,護持十月,即可大藥過關,養成仙體。再得出胎口訣,將道胎引出,親為佛子,謂之頓法。余受師傳后,若遇童貞,非得留后再傳,無使人絕其后嗣也。

“中年以下手法使其補足從前虧耗之精,精、氣、神充足,慧光自現,馬陰藏相,即可大約過關,謂之漸法,如遇年邁之人,已過六十四歲者,身中真陽不生,當以添油接命法,得此真訣,淫根一萌,外腎必舉,立即凝心以宰之,收呼而吹之,頃刻之間、淫根縮回矣。或問曰:‘外腎久日不舉,若再不腎修煉,當如之何?’

余應之曰:“不舉乃是無精之證,精不生則氣不生,真氣不存,則死期將至矣!”

宏善堂朱錫堂問曰:“如法而行,陽仍不回,當以何法繼之,求師示之。”

千峰老人答曰:“既行前法,陽不縮回,另用文武火,心意注定生死竅,淫根一縮,然后吸呼氣從尾閭關一提,升到頂心。一降,落于丹田,急促謂之武火,微微謂之文火。務要息息歸根,片時真陽必縮回。我胞兄魁一子曰:‘一陽才動吸呼轉,收歸我有養真靈。’柳祖師曰:‘得來暫試從頭看,一刻工夫果自喜’”。

天津宏善堂玄門子孫駿昌曰:“丹經云:‘人雖八十、九十之歲,得遇真師,亦能還丹。年逾六十四歲,純陰無陽,精既不生,以數十年精氣虧耗殆盡,復能補足其身,如十六歲童體,’必別有妙法,使精復生,即求我師逐細啟示。”

千峰老人答曰:“張三豐祖師云:‘年邁之人,真情不動,可用敲竹斗龜法喚之。’及將真陽喚起,速接真氣,非口鼻吸呼氣,乃人之元氣。而人之死生,實賴此祖氣存亡以為斷。身內有此氣,即有精,則得生;失此氣,精源竭,則必死,參看上下煉接先天真一之氣圖,尤覺明了。

既喚起后,用意向上吸氣,送到爐下。九吸,自子至丑。陽不縮回,再九吸,自子至寅。不縮如前一一點到卯,少停,下降歸爐,又九吸,自子至卯,少停復升至辰,不縮如前,又九吸,自子至卯,少停,復升至巳,下降歸爐。汁吸四九,合成三十六,為進陽火。若吸至此,外腎仍不縮回,急速采藥接氣,以補其虧損。

然后,復一吸自子至卯,少停,再升至年。先升不用意,后降須用意,再少停,一呼,用意下降到未,六降歸爐。如前一吸白子至年,一呼用意下降到申,六降歸爐。復如前法,一吸自子至年,一呼下降至西,少停,為沫浴。再降到戌,六降歸爐。仍如前一吸自子至年,一呼至西再至子,六降為止,如此二十四降,為退陰符。

淫根催動爐內真火,蓋此火善化五谷百味之精,變為陰精身體恃此以強壯,精神因之而倍增,延壽保命,意中之事。常秉此副精神,安能有不享大年之理了師祖柳華陽曰:‘且此一情字,自漢明帝到今,注者紛紛。茍不得慧命之法,便謂之春情,識者見之,無不笑也。此乃是生人成佛之惰。’

六祖《壇經》曰:‘淫性即是佛性。’只此一言,泄盡萬古之密機矣。又日:‘有情來下種,無情果不生。’無論老年、中年之人,不得此情,則不能修焉。如得真情,將心中真性下降于真命之處,謂之和合凝集之法。龍牙禪師曰:‘人情濃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豈知。空有人情無道用,人情能得幾多時?’汝細思之可也。”

博善堂玄道子問曰:“師言和合凝集之法,弟子不知,即師明而泄之。”

千峰老人答曰:“和者,心中陰氣能和腎中陽氣,陰氣得陽氣,則有安心立命之所。合者,腎中陽氣,承受心中陰氣,則自斂收堅固其體。凝者,是凝神之法,二日和合歸并一處。集者,下照坤臍,腎中真命,自然集合一處。此即性命雙修,養神養氣之法。

余昔年得眾位老師口訣,始知各門只是吃齋念佛,印書放生,不過哄弄世界錢財,決無真法授人,使身體日臻康強。且傳道者猶不知性命為何物,疾病叢生,自顧不暇。自誤之罪固能寬,而誤人之罪不能逃。丹經道書,種類實多,率皆藏頭露尾,蔽母言子。

唯我們祖師柳華陽⒀,著《慧命經》、《金仙證論》,內文明泄于世。余既礙天命,不避天譴,將師所傳口訣,筆之于書,愿同志者,得而證之,庶免后世圣真墮入旁門歧途矣。

前文言如能和合凝集已久,忽然下身融和,真陽升起,使氣意自尾閭關一吸,升到頭頂,一呼降到真氣穴,渭之法輪至一轉,為采取烹煉,永是意同呼吸轉,外腎自縮回。復觀氣穴,久則由氣穴開出慧光,是這個○,乃汝身之精、氣、神充滿,自然發生者也,原此○即太極也,父母因一念而有我身。末有此身,先有此○,則性命實寓其中。

在母腹時,雙手抱耳,目并膝曲,口鼻無有呼吸,全以母之呼吸為呼吸,母之性命為性命。不吃食物,日漸生妖,唯此臍帶聯于母腹,十月氣滿胎圓,直與瓜熟蒂落無異,而降生之期至矣¨既落生后,身軟如綿,其象屬坤。臍帶一剪,先穴祖氣立斷,門不得已,囫的一聲后天之氣,遂由口。避入。從茲兩眼分仟,斥亦不按任督二脈⒂,性帶氣上移于心,命帶氣下入于腎,相距八寸,四分,元神失位,識神主事,自少而壯,壯而老,名而嗚呼,性命不能合一。

每三十二個月,生六十四銖元氣,自一歲起,至兩歲零八個月,生乎一陽,長元氣六十四銖,為地雷復卦,至五歲零四個月,生乎二陽,又長元氣六十四銖,為地澤臨卦。至八歲,生乎三陽,又長元氣六十四銖,為地天泰卦。至十歲零八個月,生乎四陽,又長元氣六十四銖,為富天大壯卦。至十三歲零四個月,生乎五陽,又長元氣六十四銖,為澤天卦。至十六歲,生乎六陽,又長元氣六十四銖,體變純陽為乾卦。天地正氣,三百六十銖,連同父母祖氣二十四銖,計共三百八十四銖,正合一斤之數,奪得三百八十四銖元氣則生。

及至十六歲,以識神主事,知識漸開,而火上炎。性為心役,腦內終日盤旋七情六欲、名繩利索。機詐日深,鉤心斗角,層出不窮。不知實傷天真,內勞其心,外勞其力。心力已經受傷,而其性遂有來有去,其壽暗損。關竅既開,天真已鑿,無有不泄之理,而水下流,酒色博荒,復旦旦而伐之,精耗氣虧,故入生死之途。自此而后,陽氣漸消,陰氣漸長。

以成人道,由十六歲起,每歷九十六個月,則生一陰。至二十四歲,生乎一陰。不知葆真,耗元氣六十四銖,為天風女后外它三十二歲,生乎二陰。以妄為常,無所避忌,又耗元氣六十四銖,為天山遁卦。至四十歲,生乎三陰,全不修省,任意而行,又耗元氣六十四銖,為天地否卦,至四十八歲,生乎四陰。仍然恃強好勝,腎氣漸竭,發須蒼白,又耗元氣六十四銖,為風地觀卦。至五十六歲,生乎五陰。心迷色聲之場,身隨名利之境,肝氣漸衰,眼昏多忘,甚至于筋痿疲倦,仍不醒悟,又耗元氣六十四銖,為山地剝卦。至六十四歲,生乎六陰。斯時不悟真常,醉生夢死,發白氣短,容鎬形枯,又耗元氣六十四銖,復為坤卦。不能生精保身,將三百八十四銖元氣、正氣耗盡而尤常至矣。

八十歲人尚多,何以不死?仰仗后天米谷之精,以培補后天之精氣⒆,或因生平操持得法,身體強弱之不同,故不能概而論之,年已老,精氣未竭,亦可享其天年。若有志修道,求明師指示丹藥還元法,衣破布補,桌破木補,人之元體破,則以精補之。

按照頭卷守祖竅法,靜極而動,真情一到,即活子時,下手采取,以精補體,即得長生。采補百日,得元氣六十四銖,一陽返回身體,乾坤自復女后而來,陰極則陽生,由坤卦變為地雷復卦,一陽生也,此即添油接命之法。

光明如來佛曰:‘老僧會接無根樹,能續無油海底燈。’加功進步,一意前追,又采補百日,又添元氣六十四銖,由復變為地澤臨,二陽生也,身體健壯,百病全消。再如前積極進功百日,又添元氣六十四銖,由臨變為地天泰,三陽生也。三陽開泰,萬竅同春。

功夫至此,步履輕快,目明耳聰。仍繼續進功百日,又補元氣六十四銖,由泰變為雷天大壯,四陽生也。此時身體如巨富之家,無處不有金玉。肌膚光潤,發白返黑。再如前進功百日,又補元氣六十四銖,由大壯變為澤天決,五陽生也。精神百倍,齒落重生。愈加精勤,再進百日之功,又增元氣六十四銖,由變為乾,此六陽生也。奪得天地、日月精華,周身如同童子純陽之元體,似這個○復成為太極。真陽之氣與真性和而為一,才生出此慧光○;亦即鼎中真性,爐中真命(21)之光也。學者當細悟之。”

涿縣玄華子吳月坡問曰:“師言上性下命,和合歸一,才見慧光,今有煉一二年不見此光,弟子蒙昧,不知何故?乞師啟示。”

千峰老人答曰:“煉一二年之久不見慧光,可謂此人平日煉功毫無精勤之處,而又不肯積德。

功勤德厚者,百日內外,丹苗足可發現,仍有其人,每經用功,念慮叢生,一切邪魔幻境,全入心頭,而熟境難忘,歷歷如在目前。無他,德薄之過耳。煉道之人,亟應廣修已德,多行好事,猶恐躬之不逮。丹經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于心變善念,嗣后每興一念,務要善心發動,悔過自新,以篤行其志,久則心定性靈,真慧光現矣。茍不肯立德,反生邪淫之念,便行采戰法法,誤認煉丹無上秘術,徒自損身喪德,安能久住于世?且天上絕無漏身之仙佛,亦無無德之圣真,祖上既無余蔭享受,而已身不自求造福,縱有訣法,而欲修證,豈可得乎?”

天津牛莊路乾善堂玄乾子胡志忠問曰:“各丹經云男女行采戰之法,乾身可以長生,能成佛祖,弟子想坤身內競足后天有形臟血,如問有長生寶物:若果身內有此寶物,天下坤生,盡成仙也,詎肯使男子盜去?行采戰,實男子愚甚,未必能采去,自先受損。似此暗昧,不啻飲鳩止渴!終不醒悟,變本加厲,恐性命有不保之虞,跪乞恩師賜教。”

千峰老人答曰:“從古至今,莫有好色之神仙,志士豈可不細究查哉?智人不僅識真偽,立能辨其邪正,終日去妄存誠,參悟大道,誦閱丹經,復行訪求明師,以印證秘密真訣。

愚夫則不然,最喜旁門小術,既不講求丹書,又不明辨真偽,而專信方士愚弄,指爐鼎在女身。片面之談,初學淺見,盲從瞎煉,受害實深。欲明真道決法,確與各丹經所載決法無訛,始認為真,實汝身內自有陰陽,合而為一,非假外求者也。是故師祖柳華陽曰:‘智者得師而明,愚者被師而誤。皆因不悟群書簡易之妙,而竟失于正理矣。’丹經又曰:‘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醒來幾個悟。半夜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故。’此言世人每因好色亡身,多不醒悟。觀此可知御女養生之說,信非真理。如有人焉,信而好之,徒自損身喪德,誤卻自已性命而已。”

積善堂玄拂子梁珍問曰:“師言二步有童貞、中年、老年之分別煉法,此三口訣,生得真精,應以何法,能知何為真精、邪精?乞師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首步功夫吊真意守竅,靜極慧光自然發現,久之真陽自舉,乃是無念自舉。當以心空無我,洗心滌慮,凝神入氣穴,是為火入水中。腎水得神人之氣,化為真氣,急速下手采取真精。若不知靜中無念,陽生采取,想起邪淫之念,必變為后天邪精,不可采取。速起口鼻吸呼氣,將陽提回,此是采自已空氣,不可下手采取真陽之精。

學者于此,當自留意。今之后,凡同志修道者及我們諸弟子,若用有念采,絕不能結得金丹。非師之過也,爾其慎之!”余胞兄魁一子曰:“五谷化精性命分,上要八兩下半個。”

譚至明老師曰:“頭正中是性,丹田中是命。”

劉云普老師曰:“真性生出于乾中,真命產發在坤位。”

劉名瑞敲蹺老師曰:“五谷之氣化衛榮,性命全由氣血生。”

彭茂昌老師曰:“頂者曰鼎煉真性,田者曰爐生真命。”

了空禪師曰:“督升任降成鼎爐,鍛煉五谷化精氣。”

了然禪師曰:“火遍金行顛倒轉,化谷結丹養性命。”

柳華陽師祖曰:“和合凝集轉法輪,吸呼熏煉性命存。”

伍沖虛祖師曰:“烹煉鉛汞于鼎爐,煉精煉神根本地。”

曹還陽祖師云:“返觀凝神入氣穴,煉精百曰黃芽生。”

李虛庵祖師云:“爾知身中本有者,乾坤鼎爐在正中。”

虎皮張靜虛祖師云:“先取白金為鼎爐,煉氣化神是性功。”

主敬道人云:“未發之前心是性,巳發之后性是心。心性源頭參不透,空從往跡費搜尋。”

白玉蟾真人云:“性之根,命之蒂,同出異名為兩類。合歸一處結成丹,還為元始先天氣。”

順一子曰:“有人若問玄關地,八萬四千正中生。出離目前空中定,知者便是道中人。”

第三法訣·開通八脈

通任脈后通腎,通帶脈中通沖。

通陽關上通心,前通脈后通腎。

一吸由生死竅后督脈上頂,與任脈接連;二呼由前任脈降至生死竅。三吸由生死竅帶脈,分開雙至后腰眼,雙上兩背尖定住;四呼由兩背尖雙走兩肘外,為陽腧,走中指至兩手心定住。五吸由兩手心陰腧脈雙回至兩胸前定住;六呼由兩胸前雙降至帶脈歸一處,回生死竅。七吸由生死竅上升至心下二寸定住,為沖脈,不可過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竅,雙走兩腿外,為陽蹺,至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回兩腿內,為陰蹺,雙上至真氣穴;十呼由真氣穴降至生死竅定住。

初學之人,乍一參禪打坐,腰腿不能運動,四肢百脈易于壅塞,氣血飛通。何處血脈不暢流,即感麻木痛苦。此訣專為血液流通,而手腳麻木立即消失。然八脈有通精八脈,有通氣八脈。先論通精八脈:吾人身中八脈之總根為生死竅,后通尾閭,上夾脊,到玉枕,進腦髓,入泥九宮為督脈。自大腦中心之骨延髓管下行一管,名曰玄膺穴。穴內有一小岔,通上腭骨,真氣易由此漏。下對氣嗓管,名曰十二重樓。過肺臟動脈管,下通右心血房,至隔膜下肝根之管,名為絳宮。在心下一寸二分,周圍有碎脂油環繞,下至氣穴,再下至辜丸宮,回至生死竅為任脈。又為督脈在脊外,而任脈止于上下唇者,此是俗醫之妄論:安知仙家所言任督之理、金丹神氣之玄妙?余曾親自行過千有余次,以為證驗。又在醫院以解剖方法,用愛克司光鏡,親自考證之。決非欺人之語,完全通真,且與各生理衛生書籍無不附合。

橫通帶脈上通心,下通陽關前通臍,上后通腎中通沖,此是生精、化精、走精、煉精之八脈。此脈一結,不能化精,人由此而老矣。比如燈內無油準滅,人身無精必死。速訪明師指點生精、化精之法,以求卻病延年。任爾持齋印書,修橋補路,齋僧修廟,固然做些福德,試問與汝性命有何關系?不待問而自明矣。夫仙佛著書傳世,分明不能誤人,實有保命之口訣。

玄法子閻月亭問曰:“師言生精、化精、走精、煉精,求師分別指示。”

千峰老人答曰:“生精之法,年邁之人已過六十四歲者,通身屬陰,不能生精,可按第二卷生精接氣法煉之。化精者,由尾閭往上升,過夾脊,經玉枕,到泥丸,再降下,由玄膺過重樓,到絳宮、真氣穴,名為一周天,如此數次可矣。倘是走精,按照第十卷法訣,夜內不能遺泄。煉精,第六卷進陽火退陰符法,則陽精皆化為元氣。以上四法,須當格外注意,方能融會貫通,而性命之學思過半矣。”

玄清子孫照元問曰:“弟子參禪之時,腿腳麻木如前,叩求逐一賜教。”

千峰老人答曰:“人身通氣八脈,總根在生死竅,上通泥丸,下通涌泉,真氣聚散,皆以此為轉移。血脈周流,全身貫通,和氣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里花開,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乃是生氣之根,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此也。男子若此管一斷,咽聲立顯其無底氣,言與女子聲音無稍差異,心內不能自立,做事無準宗旨,與前清內宦相似,實吾人壯膽發威英雄之地,非僅為采藥之處。而人之膽量,尚武精神,思想準確,氣色潤澤,容顏返少,身體日臻強壯,無不恃此發泄功能。氣血流暢,百病亦無由而生,為全身通氣寶地。

故每日清晨早起,先行八脈之氣:閉口鼻氣,心意先由生死竅起,一吸由尾閭關升到頭中為督脈;二呼由前任脈降至生死竅。三吸由生死竅上升至氣穴,為帶脈,雙分開至背后雙腰眼,雙上雙膀窩定住。四呼由兩膀窩雙走兩肘外,為陽腧脈,走中指至手心定住;五吸由兩手心走陰腧脈,雙回至胸前定住。六呼由兩胸前雙降至帶脈,合歸一處,回生死竅。七吸由生死竅直升至絳宮定住,為沖脈,不可過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竅,分開雙走兩腿外,為陽蹺脈,過腳指到足心,為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雙回兩腿內,為陰蹺脈,過生死竅,上至真氣穴定住;十呼由真氣穴降至生死竅定住。

此八部脈須以氣通之,以能驅逐一身百竅之陰邪。陰氣不除,為結丹之障礙,以上法訣逐日行持,果覺脈中有氣蠕動,乃是暢通預兆,若不通此八脈,而邪氣即不驅除,則無法采藥,縱采之亦無結丹希望,閱右其勿忽焉。”

玄寧子張執中問曰:“師言走氣八脈,弟子打坐時間較長,兩腿麻木,不能持久,使用何法,兩腿解除麻木?乞師傳之。”

千峰老人答曰:“初打坐時,腿腳麻木,平日不慣于久坐,靜坐時間每欲延長,輒痛楚難忍,是爾腿之內外氣血管因受壓力而閉寒,氣血見阻不得暢流,麻木立生。斯時爾可閉鼻,腳尖向上一揚,腳跟向下蹬,遂吸氣,心意由涌泉雙上陰蹺脈至氣穴,又呼氣,心意由氣穴雙走陽蹺脈至氣穴,又呼氣,心意由氣穴雙走陽蹺脈至涌泉為止。如此數回,麻木自無矣,勿使他人看出最佳。”

滿城縣信善堂玄信子季拂塵問曰:“師言真氣穴在丹田前七后三正中,據解剖學各書,皆云吸呼真氣由肺吸進氧氣,呼出炭氣。氧氣助身康強,炭氣極易殺人。凡人自縊、溺水及受煤毒死者,此是氧氣不接,炭氣混行,以致毒攻百髓,唇舌瘀黑。吸呼氣一無,新陳代謝之機立停,則人死矣。今言吸呼氣,心意由生死竅發,不知根據何種理,乞師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氣由口鼻出入者,均是后天吸呼氣也。解剖學各書,率皆有形有像理論,語氣之氣,賴于口鼻出入,至于生死,莫恃此口鼻吸呼氣,有之則生,無之則死。又云小孩在衣胞時,肺小肝大,不能吸呼天地之氣,其血運行、通身骨肉生長,無有吸呼氣,此是有形有緣真理。千百年后,必有發明內里無形之吸呼真理。以其肚里自能后升前降,母呼隨母呼,母吸隨母吸,此小兒在母腹一呼一吸之真氣情狀。

昔日我胞兄魁一子曰:‘小孩在母腹,口鼻不開,吸呼氣不與母相通,因胎胞內之小孩口鼻不與母通,唯此臍帶,與小孩肚臍相連。臍下一寸三分與赤血管相連,上通肝恨。肝恨同心下紫血管兩枝相連,向下通外腎。及降生后,臍帶剪斷,性命從此不開。性歸心,發于二目。命歸腎,發于淫根。’

我師了空曰:‘小孩在母腹時,兩眼和合歸并,舌接任、督二脈。先天祖氣在任、督二脈,后升前降,輪轉周流,一身氣血全通。此任脈管中心與臍帶相連,臍帶又與衣胞相連,于胞盤與母子宮內胚珠胞外絲毛粘連。子宮內膜絲毛漸變為血管,半為孕婦血管,半為胎兒血管,滲泄精液以養之。臍帶通肚臍內,上通肝根,名為絳宮,再向上通心。臍帶下通內腎之根,名為真氣穴。

降生之后,囫的一聲,呱呱哭啼。而天地之正氣,由口鼻入肺,未幾時剪斷臍帶,祖氣不能自轉,性命立即分開,任脈從此亦斷,后天用事。性者,心也,發于二目,每日兩眼盡找酒色財氣,向上所耗。命者,腎也,夜晚向下所耗。不肯清心寡欲,復又旦旦而伐之,人之真精,盡為耗空,自已生命不保,續命乏術,空來一世,銀銀百寶,換買不回。父母妻子,不能留住。

《回光集》曰:‘千年鐵樹開花易,一失人身再復難。’趁此身在世,速訪明師,求指性命雙修至真功。將剪斷任脈接上,性命和合歸一,返到父母未生前,圓圓陀陀金光獻,方保性命長久住。如釋教迦葉,住世七百年后,遇世尊佛傳過關之法,而成二祖,如寶掌和尚,注世一千七百十二年,后遇達摩傳過關之法,方得超脫。此皆得舍利,未明道胎,故住于世。

且昔年大藏之教,分權法、實法、無為法、有為法,而性命雙修之道,即在其中矣。現今佛教用的是權法,受戒、念經、禪坐為修持,生前心想成佛作祖,死后實入地獄之門,實法無有傳者。佛教亦有修真者,頓覺心地光明,豁然開悟。累劫長修,證果一時,本佛門尚有教外別傳,另通消息。

須習性命雙修之法,尋求當年佛祖有無保命之動,辨其真偽。五祖不傳首座神秀,私傳侍者慧能為六祖,留下《六祖壇經》性命雙修真功,載在經文,有憑有據。

又《寶積經》亦有煉性命之法,其祖師密語下手斷淫之法,名為慧命漏盡馬明真口訣。能斷三淫,此為真法。不能斷之,即是旁門。學者于此不可不細察!勿重外觀,雖吐露言詞,盡合丹經道書,不肯求師指點,專喜強猜,自信之心過堅,鮮不為至拙二人。如得真師口訣,再博覽群書,明了如指掌,無不通曉,盡其奧妙,故曰:‘得訣歸來好看書。’”

千峰老人曰:“余今繪圖解明,愿同志者概而證之,庶可免墮入旁門外道,得病夭死。今而后,明真訣者,方知此訣是開通八脈,使身體氣血循環周流,減除無限痛苦,災病亦無由發生。學者當按后列各圖煉之,定能卻病延生。

人之靈性全在腦,小腦主運動、敏捷,大腦主精神、記憶,中腦主性命、真氣。骨延髓形如兩柱并立而中相連,左右分派,腦氣筋通周身,故手腳身有麻木,急用心意氣通之,氣血通,麻木自無矣。”

胞長兄魁一子曰:“八脈開通卻病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劉云普老師曰:“保命立身是任督,卻病延年通腧蹺。”

彭茂呂老師曰:“任督二脈通周身,后升前降轉法輪。”

劉名瑞老師曰:“尻督一開通屬陽,法輪長轉身體康。”

譚至明老師曰:“通精氣沖是任督,行氣血足氣血管。”

了空老師曰:“走精走氣八脈分,陰陽腧躁仔細行。”

了然老師曰:“師授之后親自用,八脈一開陽氣升。”

柳華陽祖師云:“親自在脈中行過,數百回方得成就。”

伍沖虛祖師云:“用后天之真吸呼,尋找真人吸呼處。”

此八部脈須以氣通之,以能驅逐一身百竅之陰邪。陰氣不除,為結丹之障礙,以上法訣逐日行持,果覺脈中有氣蠕動,乃是暢通預兆,若不通此八脈,而邪氣即不驅除,則無法采藥,縱采之亦無結丹希望,閱右其勿忽焉。”

玄寧子張執中問曰:“師言走氣八脈,弟子打坐時間較長,兩腿麻木,不能持久,使用何法,兩腿解除麻木?乞師傳之。”

千峰老人答曰:“初打坐時,腿腳麻木,平日不慣于久坐,靜坐時間每欲延長,輒痛楚難忍,是爾腿之內外氣血管因受壓力而閉寒,氣血見阻不得暢流,麻木立生。斯時爾可閉鼻,腳尖向上一揚,腳跟向下蹬,遂吸氣,心意由涌泉雙上陰蹺脈至氣穴,又呼氣,心意由氣穴雙走陽蹺脈至氣穴,又呼氣,心意由氣穴雙走陽蹺脈至涌泉為止。如此數回,麻木自無矣,勿使他人看出最佳。”滿城縣信善堂玄信子季拂塵問曰:“師言真氣穴在丹田前七后三正中,據解剖學各書,皆云吸呼真氣由肺吸進氧氣,呼出炭氣。氧氣助身康強,炭氣極易殺人。凡人自縊、溺水及受煤毒死者,此是氧氣不接,炭氣混行,以致毒攻百髓,唇舌瘀黑。吸呼氣一無,新陳代謝之機立停,則人死矣。今言吸呼氣,心意由生死竅發,不知根據何種理,乞師明白示知。”

千峰老人答曰:“氣由口鼻出入者,均是后天吸呼氣也。解剖學各書,率皆有形有像理論,語氣之氣,賴于口鼻出入,至于生死,莫恃此口鼻吸呼氣,有之則生,無之則死。又云小孩在衣胞時,肺小肝大,不能吸呼天地之氣,其血運行、通身骨肉生長,無有吸呼氣,此是有形有緣真理。千百年后,必有發明內里無形之吸呼真理。以其肚里自能后升前降,母呼隨母呼,母吸隨母吸,此小兒在母腹一呼一吸之真氣情狀。

昔日我胞兄魁一子曰:小孩在母腹,口鼻不開,吸呼氣不與母相通,因胎胞內之小孩口鼻不與母通,唯此臍帶,與小孩肚臍相連。臍下一寸三分與赤血管相連,上通肝恨。肝恨同心下紫血管兩枝相連,向下通外腎。及降生后,臍帶剪斷,性命從此不開。性歸心,發于二目。命歸腎,發于淫根。

我師了空曰:小孩在母腹時,兩眼和合歸并,舌接任、督二脈。先天祖氣在任、督二脈,后升前降,輪轉周流,一身氣血全通。此任脈管中心與臍帶相連,臍帶又與衣胞相連,于胞盤與母子宮內胚珠胞外絲毛粘連。子宮內膜絲毛漸變為血管,半為孕婦血管,半為胎兒血管,滲泄精液以養之。臍帶通肚臍內,上通肝根,名為絳宮,再向上通心。臍帶下通內腎之根,名為真氣穴。降生之后,囫的一聲,呱呱哭啼。而天地之正氣,由口鼻入肺,未幾時剪斷臍帶,祖氣不能自轉,性命立即分開,任脈從此亦斷,后天用事。性者,心也,發于二目,每日兩眼盡找酒色財氣,向上所耗。命者,腎也,夜晚向下所耗。不肯清心寡欲,復又旦旦而伐之,人之真精,盡為耗空,自已生命不保,續命乏術,空來一世,銀銀百寶,換買不回。父母妻子,不能留住。《回光集》曰:千年鐵樹開花易,一失人身再復難。趁此身在世,速訪明師,求指性命雙修至真功。將剪斷任脈接上,性命和合歸一,返到父母未生前,圓圓陀陀金光獻,方保性命長久住。如釋教迦葉,住世七百年后,遇世尊佛傳過關之法,而成二祖,如寶掌和尚,注世一千七百十二年,后遇達摩傳過關之法,方得超脫。此皆得舍利,未明道胎,故住于世。

且昔年大藏之教,分權法、實法、無為法、有為法,而性命雙修之道,即在其中矣。現今佛教用的是權法,受戒、念經、禪坐為修持,生前心想成佛作祖,死后實入地獄之門,實法無有傳者。佛教亦有修真者,頓覺心地光明,豁然開悟。累劫長修,證果一時,本佛門尚有教外別傳,另通消息。

須習性命雙修之法,尋求當年佛祖有無保命之動,辨其真偽。五祖不傳首座神秀,私傳侍者慧能為六祖,留下《六祖壇經》性命雙修真功,載在經文,有憑有據。

又《寶積經》亦有煉性命之法,其祖師密語下手斷淫之法,名為慧命漏盡馬明真口訣。能斷三淫,此為真法。不能斷之,即是旁門。學者于此不可不細察!勿重外觀,雖吐露言詞,盡合丹經道書,不肯求師指點,專喜強猜,自信之心過堅,鮮不為至拙二人。如得真師口訣,再博覽群書,明了如指掌,無不通曉,盡其奧妙,故曰:得訣歸來好看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焉耆| 化隆| 巢湖市| 民乐县| 天峨县| 宁国市| 嘉禾县| 扶余县| 柳河县| 阿图什市| 湘西| 铅山县| 托里县| 天门市| 奈曼旗| 罗山县| 扎鲁特旗| 尚义县| 嘉荫县| 调兵山市| 南城县| 宜君县| 乐山市| 聊城市| 江门市| 大渡口区| 九龙坡区| 鹤峰县| 鲁山县| 寻乌县| 洪江市| 略阳县| 宁乡县| 文水县| 云浮市| 建湖县| 筠连县| 平山县| 休宁县|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