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澈想堅守。
但,三十三人是無法守住的。
哪怕壽城派出一百名甲士,都能讓他們這三十三人傾覆。
他確實能以一敵多,在云夢山上,屈紹夫子下起狠心訓練他,他的力量和劍法遠遠超于他人。
而,他終究是血肉之軀,面對五人能應對,八人能應對,十人就未必了。
再多的話,他也必死。
“撤吧...堅守四日,率長不會怪我們,二百秦銳士現在只剩三十三人,屯長百將各戰死兩人,我們四日共面對八百名韓兵,誰也不會怪我們,也不會再有人覷視我們屯了。”
桓澈選擇不再堅守。
明知不敵而敵之,是為不智。
而且,他隱隱感覺到了,下一次進攻的韓兵遠遠不止二百。
連續四日,壽城所運送的輜重全部被劫擊,前方騰老將軍所率領的大軍正朝著韓國洶洶而至,韓國境內各方城池都在被秦軍攻打,韓國各處皆危。
這種情況下,壽城那位秦將,忍不下去了。
其將揮眾卒運送輜重到陽曲城,最后一搏。
“范刃百將和我說過,壽城內駐魏韓兵數量,兩千人。”
“四日內,則損六百人左右,只有二百韓卒逃了回去。”
“也就是,壽城還有韓兵一千四百人,壽城不可無韓兵駐守韓國輜重,那么至少也該留下四百人,也就是接下來,有可能那位韓將會親自率領千人,運送輜重前往陽曲城。”
“不是明日,就是后日。”
桓澈心中分析推算著,這是最大的可能,陽曲城內的輜重糧草并不多,最多堅持七日。
四天了,輜重糧草都未曾送入陽曲城,那名韓將已經犯了瀆職之罪。
其定然在這兩日,揮千名韓兵直抵陽曲。
第一道關卡已無再鎮守的必要,若這千名韓兵長驅直入,其他四道關卡不知道消息的話,必然會被長驅直入,逐個擊破。
“季耳!”
“什長!”季耳受的傷勢并不嚴重,立刻來到桓澈身旁。
桓澈看向了季耳,聲音有力,認真道:“季耳,此事事關本率存亡,也關乎著陽曲城是否能攻下!”
“剩余的人中,唯你傷勢最輕,并且多次入伍,雖儀態不雅,但非懦弱之輩,此事唯獨能交給你。”
季耳聽著桓澈的話,雙手握緊。
他知道,什長要有很重要的事情交代給自己了。
他入伍多次,未能獲得功名,爵位依舊只是個上造。
這可能是他唯一晉升爵位的機會了。
“此地離率長蘇角所設置的第二道關卡涇山,步行半日便能到達,你到達臨山后,將此地四日戰況稟告給兩位百將,并且告知他們,壽城的韓將必率千人運送輜重。”
“讓這兩位百將,留下一屯士卒在涇山,負責在山林中騷擾這千人,剩下的一百五十名韓卒,立刻向第三道關卡的方向撤退。”
“同時,告知這兩位百將,等到他們到達了第三道關卡后,也讓第三道關卡的兩位百將,留下一屯士兵在山林中騷擾韓卒,等他們與第三道關卡的韓兵匯合后,繼續朝第四道關卡撤退,直至退到第五道關卡,與率長匯合。”
“如此,第一道關卡我率領二十余人干擾,第二、第三、第四道關卡分別有五十人干擾,此可延緩韓兵行進速度,第五道關卡則有六百五十名秦兵以逸待勞,等待著那千名韓卒到來,將其擊潰!只有這樣,才能讓壽城的輜重糧草無法運送入陽曲城,此次鎮守劫擊輜重糧草的任命才算是成功!”
“事關成敗,唯有靠你了。”
桓澈說了很多,也說的很細。
此事關乎太大,他交給季耳才能放心。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防守成功。
再加上沿途騷擾的時間,等到韓兵到達陽曲城,也已經第七日了,只要蘇角率長能抵抗一兩日,陽曲城絕對能夠攻下!
“季耳絕不負命!”季耳臉色鄭重。
他感覺肩膀很沉重,此事若不完成,他辜負了戰死的袍澤們。
也辜負了葵和駭。
季耳離去了。
桓澈隨后下令,將重傷者,抬到山林深處,不用繼續參戰了。
他們沒有再戰之力,并且還會成為拖累。
韓兵直沖闕行道,不會搜查沿途山林,這些重傷的都很安全。
“阿澈,若是麟的傷不重,還能活下來,這屯長就是你的了,麟愿意在你的手下擔任一個小什長,阿澈,你...有將軍之風范啊...”
杜梁背著羌麟離開了。
任端傷勢重的,話都說不出來了,在一名士卒的后背上,遠遠的看著桓澈。
最后,桓澈身旁只剩下了十個人。
莽,蘇角,黑石,和另外七人。
葵、駭、淮、王肆都戰死了,杜梁傷勢不重,但在剩下的人中,個人并不算勇武,桓澈讓杜梁背著羌麟離開。
“我們負責干擾這些韓兵,若用箭弩,或挖溝壑,或設木絆,總之,能干擾一時,是一時。”
桓澈看向面前的九個漢子,緩緩道。
回應他的,只有八個字。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
魏國壽城。
這里地處魏國邊境,屬于邊城要塞,城高墻寬,守衛森嚴。
韓駐魏軍帳。
公仲徹正坐上方,面色陰沉。
“連續四日,未能將輜重糧草送至陽曲!”
“陽曲城本就糧少,又遭秦軍久攻,若再無糧草,我韓軍將會餓死,不戰自潰!”
“而若陽曲被秦軍奪取,韓與魏通往道路將斷,韓國將無法再得到魏國糧草輜重援助!”
“四日,折損六百余人,傷殘者百人!”
砰!
公仲徹說著這些,注視著下方兩側將領,大手猛地拍上桌案!
“再不將輜重糧草送到陽曲,我等皆要受到軍法責罰!韓國失去魏國援助,更加危險,無法面對虎狼之秦國!”
“我意,親率千名士卒,押送輜重糧草前往陽曲,壽城留下四百兵卒,等待魏國糧草供給!”
聲音落下,公仲徹緩緩起身。
他必須要親自押送輜重糧草了。
四日不克臨山秦兵。
這些逃卒回來稟告,臨山第一日只有二百秦兵,那二百秦兵竟然阻攔了他韓軍足足四日!
陽曲城那邊的消息,攻打陽曲的秦國都尉楊昭,率眾四千人。
秦國都尉掌兵五千,四千人攻打陽曲,那么剩下一千人,必埋伏于闕行道五座山脈中。
臨山作為壽城前往陽曲城的第一座山脈,秦將部署二百人,其他八百秦兵,則埋伏于后方四處山脈。
現在的情況下,臨山秦兵死傷慘重,活下來的應不足五十人。
如果此時,攜以千人大勢,直抵陽曲城,必然能將沿途的秦兵橫掃!
每座山脈兩百人,皆各座山脈間路程為半日。
那么他只要能盡快橫掃掉一座山脈的秦兵,不留一個活口,消息無法傳出,后方的山脈也不知他率大軍前來,他定然能將這五座山脈的秦兵全部誅盡!
隨著公仲徹的話音落下,下方左側有武將忍不住問道:“將軍,那為何第一日不直接率千名韓兵出戰,反而每日派遣兩百名士兵,白白損耗我軍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