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先人之事只需知,不可學!(求月票)
- 三國:季漢皇儲,開局拜師諸葛亮
- 三千煙雨落
- 2272字
- 2024-02-10 19:42:08
三道目光都在緊緊的盯著劉諶,等待著他的答案。
劉諶的目光迎向了諸葛亮,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語氣有些復雜但卻格外篤定的緩緩說道:
“先人之事只需知,不可學。”
這一瞬間,整個御書房內,靜的可怕。
隨著劉諶的話音落下,在場三人的目光都有著明顯的變化。
諸葛亮和李嚴的臉上明顯是有著震驚。
而劉禪則是愕然,覺著自己的這個兒子說的話似乎還有些道理。
劉諶并沒有去管他們的表情如何,又繼續道:“無論前周,亦或暴秦,又或是我大漢。”
“雖都各經巔峰之時,但隨時間流去卻早已實亡。”
“所以,學生以為,前人之事可知,但不可學。”
“我等身為后輩,需要的是知道先人們犯了哪些錯,并謹記,不需要再去學前人的所作所為,并以此為榮。”
劉諶的語氣始終都是那般輕松,但是卻始終都是那般的篤定。
聽到這話。
李嚴臉上的表情愈發濃郁。
他緊緊的盯著劉諶,似乎是想要把他看穿。
劉諶說這話對嗎?
不全對。
儒家經典學的并不只是先人之事,代表的是一種思想,但是劉諶這話卻也說的對。
他作為后輩,只需要知道先人的思想便好,沒必要要完全的學了下來,這確實有理。
“所以我認為隋先生已經教不了我了。”
劉諶見幾人不說話,又看向了劉禪說道:“兒也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話音落下,整個御書房內再一次的安靜了下來。
劉禪緊緊地盯著劉諶,表情有些茫然。
他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無論是李嚴的表情又或是沉默的諸葛亮都在說明著自己這個兒子的不一般。
他還能責罰嗎?
顯然不能?
沉默了一下,劉禪只能看向了諸葛亮:“相父,你以為呢?”
“陛下。”
諸葛亮沉默了一下,旋即便直接朝著劉禪拱了拱手:“不如此事暫且壓過,等隋先生身體好些,我去與他聊聊?”
他并沒有說怎么處置劉諶,顯然已經代表了什么。
一瞬間,李嚴直接就看向了諸葛亮,眼神一凜,但還未等他開口,諸葛亮的聲音便再一次的響了起來。
“至于公子。”
諸葛亮看向了劉諶,深邃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復雜:“既然公子說隋先生已經教不了他了,顯然公子已遠超他人。”
“臣以為公子剛剛所說之計可行,不如就趁著這初春時節舉行演武。”
“若是公子真無虛言,此事可不糾。”
“若是公子才疏學淺,到時再罰便是。”
諸葛亮的聲音雖然平靜,但卻還是直接給這件事下了一個蓋棺定論。
“至于演武之事...”
諸葛亮看向了李嚴:“臣還需和李尚書詳談。”
“好好好!”
對于諸葛亮的安排,劉禪從來都沒想過拒絕,立刻就點了點頭看向了李嚴:“李愛卿啊,你務必要好好配合相父。”
“臣領命!”
李嚴沉默了一下,旋即朝著劉禪拱了拱手答應了下來。
“好!”
劉禪的臉上再一次的露出了笑意,隨即這才看向劉諶,故意做出了一個生氣的表情:“這次我就聽相父的,饒你一次。”
“但也仍是要禁閉你三天,滾回去吧!”
“淦!是你小子叫我來的!”劉諶在心中暗暗腹誹了一句。
但臉上卻是帶著笑意,先是給劉禪有些敷衍的行了一禮,旋即又看向了諸葛亮,十分鄭重的行了一個學生禮:
“那學生就先回去了。”
隨后,他便默默的走了出去。
看著劉諶的背影,李嚴雙眼一閃,等到劉諶剛一走出房門后便笑了笑道:“看來公子是真的想要拜丞相為師啊,我看公子也是聰明決定,不如丞相就收下公子吧!”
“哎?李愛卿說的什么話?”
還未等諸葛亮開口,劉禪立刻便站了起來,十分認真的道:“寡人稱丞相為相父,若是寡人之子拜相父為師,這不就亂了?”
“此事絕不可行!”
聞言,李嚴頓時愣了一下,似乎是剛剛完全沒想到這件事。
旋即臉上立刻就露出了尷尬的笑容,朝著劉禪拱手:“陛下,是老臣唐突了。”
“陛下放心。”
諸葛亮的聲音也在此時響了起來,只不過他看的卻不是劉禪而是李嚴:“亮早就已經選好了傳人,絕不會收公子為徒。”
說到這,他的目光才看向了劉禪,笑了笑道:
“實不相瞞,陛下,此次南征,收心之計便是幼長所提。”
聽到這話,李嚴的眼神頓時就是一亮,似乎是終于安心了一般,立刻就朝著諸葛亮拱了拱手:“恭喜丞相,馬參軍能有這般才能當是丞相之興,我大漢之興啊!”
“陛下,臣提議,此次南征要犒賞將士,重賞馬參軍!”
劉禪看了一眼諸葛亮,見后者沒有多說,隨后也是笑著點了點頭:“自然要賞,賞罰分明可是相父提出來的!”
“臣謝陛下。”
諸葛亮朝著劉禪拱了拱手,旋即又看向了李嚴:“李尚書,這演武之事還需細細商討,不如待會你我二人便詳談一番如何?”
“下官領命。”李嚴立刻點了點頭。
劉諶雖然已經將計策說的很明白了,但那只是大概,具體的細節劉諶自然不可能想的出來。
這件事只能由他們自己辦。.......
......
“演武試煉?難不成丞相這是在考驗我嗎?”
剛剛走出御書房,登上馬車的劉諶表情立刻便沉了下來。
回想著剛剛在御書房內發生的一切,他幾乎可以確定諸葛亮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如若不然的話,諸葛亮絕對不會這樣安排。
想著,劉諶不由得悠悠嘆了口氣:“拜個師可真難啊。”
其實劉諶在決定要拜諸葛亮為師之后,便早就已經想過了這個結果。
他剛剛并沒有將后世之人分析的秦漢之事全都說出來。
一來是這樣說實在是過于超過了自己現在年紀能夠領會的東西。
二來就是無論怎樣劉諶也需要循序漸進。
他可以表現出自己是個天才,但是也不能過于夸張,只需要引起這些人的注意便可。
現在看起來,今天的成果還是成功的。
“好在我早就已經想好了演武之事啊。”
“聽諸葛亮的意思,他已經默認我可以參加演武了。”
“雖然上輩子我沒打過仗,但好在看了不少小說電視劇,而且這次也只是對付一群小孩罷了,應該不成問題。”
坐在馬車內,劉諶的表情也是漸漸的緩和了起來。
思緒之間。
劉禪那對諸葛亮諂媚對自己呵斥的臉龐就在腦海之中升了上來,劉諶的臉上立刻就露出了嫌棄的神色。
“忒!”
“一點都不幫著自己兒子,真是不為人父!”
“看來一會兒得找個機會,給他藏在宮里的蛐蛐都放了!嗯,就那倆小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