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父母是怎樣煉成的
- 陽銀娟
- 12字
- 2024-03-25 17:25:42
第一章 如何養育健康的孩子
第一節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兒童出生后三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
英國的布魯漢(Lord Henry Brougham)爵士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學到的東西可以擦掉的話,那么孩子在幼年期所學的東西,要用一生的時間來清除,而長大后所學的學問,不到一周的時間便可以完全抹干凈。”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孩子到4歲時,其智力發展了50%,8歲時才發育完成另外的30%,到17歲完成其余的20%。”
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話,更令人震驚:“嬰兒生下來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晚了兩天了。”
我自己最早意識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讀了木村久一著的《早期教育與天才》之后。木村久一是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
他一生致力于兒童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研究,據稱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國民的素質。他著作頗豐,《早期教育與天才》是他最有影響力的經典著作,曾在日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早教風暴。這本書也是日本最早最完整最詳盡的早期教育理論集大成之書,近一個世紀以來,被教育學界奉為家庭教育圣經。
前一段時間看劉良華談家庭教育,提及此書,說道:“孩子的成長遵循‘潛能遞減法則’。人具有一些天生的能力,但這些能力處于潛伏狀態,它需要借助后天的環境的刺激才能被激發出來。而且,有些潛能是有關鍵年齡的,如果錯過了關鍵年齡,這些潛能就很難發揮出來。”
木村久一的說法是:“生來具備100度潛能的兒童,如果從0歲就對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長為具備100度能力的人;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具備80度能力;如果從10歲才開始教育的話,充其量只能具備60度能力。”
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能力的實現就越少。
孩子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更好地生活而努力的。做好早期教育是每一個家長首先應該懂得的。
愛因斯坦說過:“孩子生來都是天才,往往在他們求知的歲月中,是錯誤的教育方式扼殺了他們的天才。”這句話道出了早期教育落在家長身上的重任!
也應了馬卡連柯那句話,把0~6歲的孩子教育好了,后面的教育就不會有太大問題,自然比較順利。馬卡連柯說道:“從某種事實來看,天才還是庸才,與其說是由先天的遺傳、稟賦等因素所決定的,莫如說是由后天的環境和教育等因素所決定的。”教育要從早從小開始,早期教育的黃金時期不可錯過。
教育孩子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提高家長的素質。并不是說每個家長必須什么知識都具備,但起碼知識面應該做到博而廣。
家長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要遵循兒童的天性,選擇孩子們最喜歡的方式來進行教育,采取啟發、誘導的方式去開啟兒童的智慧,這是最有效的;
第二,早期教育不完全是一個向孩子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更應該在向孩子傳輸知識的同時,讓孩子逐步掌握獲取、發現知識的方法,因為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第三,天才兒童是早期教育的結果,一旦停止早期教育,天才亦會變成庸才,早期教育并不是一勞永逸,必須堅持,否則,早期教育就會徒勞無功。
在《早期教育與天才》這本書里面,早期教育理念還有很多:
小雞“追附母雞的能力”是在孵出后4天左右,否則就不認得媽媽了……
孩子學習外語最佳時間是10歲以前,鋼琴從5歲開始……
環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如兒童的好奇心被壓抑后,孩子容易自閉,且永遠無法彌補。
孩子生來存在天賦上的差異,但差異不大,僅僅是白癡和普通人的區別。
教育決定孩子的優劣,人的所有能力都是從出生后才開始發展的,這是大腦發展的規律。
孩子越接近0歲,潛在能力越巨大,抓好了,全面開花,結出碩果,否則,這些潛能就像風一樣迅速消失,永不再來。
父母應該從兩歲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暴飲暴食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知識能博得人們的贊賞,而善行卻能得到上帝的嘉獎。前者短暫,后者永恒。
一個人對書的喜好往往取決于他第一次閱讀的書,童年時期的閱讀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一個懂得神話的孩子和一個不懂得神話的孩子在看到同一片天空的繁星時,感觸是不同的。
只要有興趣,再用功的人也不會損害神經,強制學習才會。
狂妄的人通常不自信,狂妄僅僅是為了掩蓋內心的軟弱,用外表的驕橫掩飾內心的自卑。
孩子對于撫愛和夸獎,他們會以微笑和撒嬌加以回報;而對于嘲弄和漠視,他們以發怒和任性來加以回應。
天才兒童常常是家庭中的第一個孩子,或者是獨生子女。(這個觀點有點怪,姑妄言之。馬卡連柯認為,獨生子女是教育不好的,也姑妄聽之。)那些動不動就怒氣沖天的父母,只能把孩子嚇得六神無主和神經衰弱,表面上孩子是聽話了,其實什么問題都沒解決。
填鴨式教育培養的孩子永遠都缺乏自己的觀點和獨立思想,他們好像是被線牽住的傀儡。
千萬不要驕傲自大,瞎鳥有時也能啄到豆。千萬記住,你現在所取得的一切沒什么了不起。
結合現實生活情境,很多家長對早教存在誤解,其實早教不是讓孩子幾歲前認多少字、背多少詩,抓住嬰幼兒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是最重要的,在這個時期利用其腦神經的敏感性,進行教育培養,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表明,兩個家庭背景相似的3歲孩子,一起進行智力測試,結果顯示出生后一直系統接受早教的孩子比從未接受過早教的孩子智商高,適應性強,且更健康活潑,富有個性,更容易交往。
可見,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抓好關鍵時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早期指導和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這為孩子今后智力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