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竇武府上慶賀長孫滿月之喜,正在宴客,突報,有賓客到!竇武暗思會是何人。滿堂賓客亦疑,何人會此時才到,分明不給主人家面子。
“有請!”竇武不動聲色道。
不多時,一行人走入宴廳,只見為首那人矮矮胖胖,長相甚是可愛,開口道:“哎呦!諸位大人都在啊!也是,在雒陽城誰不給您幾分面子啊!咱家在這給侯爺您道賀!恭喜槐里侯啊!”
竇武心中一驚,不想這些人都來了,為首之人乃是中常侍曹節,另幾人分別是王甫,侯覽。于是便道:“多謝諸位!來人,請幾位大人入座!”
“不忙!侯爺,咱家等還要趕回宮中伺候皇上!皇上身邊是片刻也離不開人的啊!今日前來,一來呢恭賀侯爺長孫滿月之喜。這二來呢,是否能有幸見見小公子啊。”曹節笑道。
竇武微一思索對左右說:“來人!去把小公子抱出來!”
不一會,小婢就把長孫抱了出來,曹節看著小公子,道:“長得真是眉清目秀,將來長大定然亦是美男子,咱家甚是喜愛!”說罷從袖內取出一枚玉佩,說道:“此物乃是當年太后所賜,今就贈與小公子了!”
聞聽此言,竇武大驚:“此禮過重,請常侍收回!孺子得常侍錯愛!武在此謝過!”
“咱家送出之物,豈有收回之理!說來也是咱家與這小公子有緣吶!槐里侯,不知小公子可曾取名!”曹節道:
聞言,竇武一愣道:“還未曾取名!”
“如此,不如今日便有咱家為小公子定名如何!已故唐車騎對咱家有恩,臨終囑托咱家為其女擇婿!今日咱家就向槐里侯求親,來個雙喜臨門啊!今后定如子侄一般愛護”曹節喜道。
聞此言不光竇武大驚,席間陳蕃,李膺俱大驚!不等竇武回話,陳蕃與李膺互望一眼后。只見李膺緩緩起立,對竇武施一禮,道:“槐里侯,不知方才膺所言是否同意,膺對小公子亦甚是喜愛,想收其為弟子!待其行冠禮,親為其求取名門之女。”
李膺此言一出,堂內眾人表情各異,有疑惑,有羨慕,有高興。當然,曹節等人的臉色卻是極其難看,不等竇武看口便道:“李校尉此言差矣!咱家已向侯爺請求。何況,此等事也不講先來后到啊!君子當成人之美!”
“曹常侍,在常侍未到之前,膺便向槐里侯懇請!陳太尉亦可作證啊!小公子聰慧,膺定當好生教誨。常侍放心!”說完便看向陳蕃。
曹節見陳蕃點頭,暗恨李膺,陳蕃。便道開口道:“如此,便請侯爺自決!咱家可甚是愛惜小公子啊!”
竇武見此等情況,雖明知雙方想法目的,卻是無法回答。但已騎虎難下,必須有所決斷。否則,便是雙方都得罪了。便開口道:“多謝諸位盛情,實是孺子之幸。曹常侍,方才李校尉確曾提及想收其為弟子!吾想來還需其父母做主!”說完便對一旁站立的竇機說道:“吾兒覺得如何!”
竇機見雙方十數人都將目光望向自己,便趕緊定了定神,靈機一動道:“多謝兩位大人抬愛!機在此謝過!不過,此事實在讓機難為,不如這樣,看天意,便讓小兒自己選!”
此語一出,眾人疑惑,還是曹節忍不住當先問道:“小公子方滿月,如何選擇?”眾人皆以為然。
竇機不慌不忙道:“二位大人,可各持一貼身之物,放于吾兒兩側,吾兒手向何處抓,便依哪位之意!各按天意!不知兩位大人覺得如何”
“哈哈!甚妙!咱家覺得甚好!便以此玉佩為媒!”說完便站在右側。
“既如此,吾亦無異議!”說罷李膺解下隨身長劍,道:“此劍乃膺心愛之物,名曰龍淵!乃當年伍子胥之佩劍,吾也是輾轉尋得!今便贈與小公子!算作為師見面之禮。”說完站在竇機左手側。
聽聞李膺所言,竇機也是一陣激動,先秦名劍啊。略微平復下情緒開口道:“如此,便開始了!”
眾人都是緊張的看著襁褓中的嬰孩。沒想到這等關鍵時刻,居然由這個嬰孩決定!心中皆升起荒繆的感覺。但是,如果此時有人知道嬰孩的想法就不僅僅是荒繆了...
此時,這名嬰孩好奇望著四周想到:這是哪?我怎么到這里來了?他們在干什么?如此裝束?拍電影?再感覺到自己的模樣,難道我穿越了!?我在游湖,不知怎的就到了此處?怎么會這樣!聽他們說話,好像讓我選禮物?不錯,看看先!看了看右邊人手中的玉佩,再看看左邊人手中的寶劍。想了下:玉佩太胭脂氣了,還是寶劍比較合我胃口,有英雄氣概!有了決定便伸手抓向寶劍。可是畢竟太小,沒有力氣伸出去!
但在李膺等人看來卻是大喜過望,因為所有人都看見小公子手的方向伸向李膺,眼睛還不停望著李膺手中寶劍!
見此情況,曹節冷哼一聲道:“既如此,槐里侯!宮中還有差事,咱家就先告辭了!”說完不等竇武回話,領著眾人便走了。眾人皆感到義憤,覺得這些宦官越發囂張跋扈。
這時,竇武首先反應過來道:“諸位!武在此謝過諸位盛情,且請滿飲此杯!”說完便當先飲下。眾人不愿拂其面子,皆飲盡。
這才來到李膺面前道:“方才多謝李校尉解圍!竇武在此謝過!”
李膺卻開口道:“侯爺以為膺方才是替您解圍?呵呵!老夫是真心愿收小公子為弟子,就是不知侯爺是否同意!”
竇武忙道:“校尉錯愛!孺子幸甚!固所愿也,不敢請爾!”說完喚來竇機,代子向李膺行拜師大禮!
李膺忙扶起竇機,說道:“卻是與這孩子有緣,此劍便是為師給弟子之禮。竇機方要推辭,李膺開口道:“此劍乃是誠信品德高潔之劍,莫不是讓膺失信與弟子!”
李膺話已至此,竇機不敢推辭,便拜謝代子受領。至此,賓客方才過來恭賀竇武,李膺。至于方才曹節帶來的不快,皆煙消云散。一席酒宴,賓主盡歡!
曲終人散后,在竇武書房,竇武與子竇機,侄竇紹談話。只見竇武雙眉緊鎖,竇機便問道:“父親,還在為方才曹節之事不快?”
“汝等對方才席間之事,有何見解?”竇武望著子侄,似有考校之意。
只見竇機開口道:“父親!從今日局勢看來,不論是宦官亦或是朝中重臣皆在拉攏父親!吾竇氏一族將要重新崛起!”
聽竇機這么說,竇武甚是欣慰,接著道:“那雙方為何要拉攏父親!目的何在?為父應該如何自處!”
竇機想了下,說道:“父親,孩兒只知現下宦官當權,朝中無人可與其抗衡。所以,朝臣們才欲拉攏父親,對抗宦官勢力!”
“不錯!吾兒能想到此,難能可貴!既然宦官勢力如此猖獗,那為父如何不能投向宦官,而非要與其對抗!”竇武故意問道。
聞言竇機竇紹,俱大驚,跪下泣曰:“父親不可!現今天下,宦官弄權,結黨營私,民不聊生,如何可與其同流合污啊!毀父親一世英名”
“哈哈!汝等此言,吾心甚慰!因怕汝等行差踏錯,故而一試!”竇武笑道:“起來吧!吾等讀圣賢書,當曉大義,明是非。上報君恩,下安黎民!俯仰無愧天地!忠孝為立身之本!即便無今日之事,吾亦將為國除奸。爾等日后可與陳蕃李膺及太學生們多親近。特別是機兒,當借此良機,多與李膺接觸!”
“父親(伯父)放心!兒理會的”竇機,竇紹肅立道。
“今日為父亦不愿立時與宦官正面沖突,方才讓機兒出面,只是席間汝所思之策,太過冒險,僥天之幸,孺子爭氣!日后行事,切不可如此莽撞!”想起宴席之事,竇武提醒道。
“父親教訓的事!孩兒謹記!”竇機恭敬道。
“恩!知道便好!更何況,這也是圣上之意!為父如何敢違抗圣意!”竇武嘆息道。
“父親,此話怎講!”竇機不解道。
竇武便將前些日子進宮之事,告知二人。二人聽后惴惴不安。方才知曉竇武近日何以一直雙眉緊鎖。待二子回房,竇武一人在院中,舉頭望天,神思悠遠。今夜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就在此時,在皇宮中曹節等亦在密謀。而陳蕃李膺亦在陳蕃府上詳談。
曹節等人密謀何事,陳蕃李膺又將如何應對,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注:
1.東漢時稱呼為官之人,并不稱呼“大人”。只是實在未找到相關稱謂,故此就以“大人”相稱。
2.東漢時,關于小孩“洗三”“抓周”這些風俗并未興起,只是劇情需要,就先用上了。畢竟未風行,并不代表沒有。
3.劇中提到求親,此事確有,是“五侯”之一唐衡之女,數次求親眾人皆因是宦官之后,故不愿。最終其嫁與“王佐之才”荀彧。年齡,時間基本是相符的。
4.主角將慢慢浮現,開始增加情節。但是會尊重特定歷史及歷史人物性格。畢竟,個人是很難改變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