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東林發難
- 大明:我崇禎只想作死
- 數沙人
- 2070字
- 2024-02-02 00:06:37
“末將滿桂,叩拜陛下!”渾身是血的滿桂站在崇禎面前,就要磕頭下跪。
從現代穿越而來的崇禎對這種動不動就磕頭下跪的大禮實在厭煩,直接呵斥:“不準跪!”
滿桂直起了身子,但仍是弓著身。
崇禎臉色不善的看著滿桂:“就是你把建奴打退了?”
滿桂連忙回話:“回陛下的話,這都是陛下的功勞!”
崇禎一聽這話,氣從心頭起,“放屁,這明明都是你做的!”
這是我做的嗎?這和我有什么關系?我明明是想送死,命喪建奴之手,賺取賠償金回家,我幾時讓你死命拼殺了?
崇禎這話是在發泄自己心頭的怒火,可聽在眾人耳里,卻成了另外一種含義。
話有些粗俗,但這明明是在肯定滿桂的功勞,明明是在給滿桂站臺,堅定他的功績。
在場的那些文官,尤其是那些東林黨人,心中盡是一緊。
一股不詳的預感,在他們心中縈繞。
看著“君臣相和”的崇禎與滿桂,他們忽然想到了“明武宗與江彬”。
當年武宗為了重新奪取軍權,收了蔚州衛指揮使江彬為義子,最后又在武宗的簡拔之下,升任“宣府、大同、遼東、延綏”四鎮統帥,并賜姓為“朱”,并讓江彬征調四鎮邊軍入京,充入京營,拱衛京師。
自此之后,武宗外有江彬拱衛軍權,內有劉瑾把持內政,風頭一時無兩,壓得朝臣喘不過氣來。
而此時,眼前這個局面與當年“武宗與江彬”又何其相像?
唯一不同的就是,當年武宗登基之后并無功績,即便與小王子血戰,但在袞袞諸公的運作之下也沒人承認。
可今天不一樣了。
崇禎舍命親征,拎著一把腰刀沖上戰場,并說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與“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絕命詩來,擊退了建奴的進攻,這些事情都是真實發生在京城腳下,這是扶大廈于將傾實打實的功績,是能被世人親眼看到的,誰又能掩藏?
若是崇禎此時趁機擢取軍權,那該如何是好?
而且滿桂不像江彬,是有實打實的功績在身的,比江彬那個華而不實的家伙要強大不少。
在場的東林黨人,心頭皆升起了一絲憂慮。
崇禎完全不知道他們的心中所想,還在那里痛斥著滿桂:“你說說你,渾身上下都是傷,又何必與建奴死拼?你把建奴放過來,交給朕,朕自然有辦法對付,你又何必死心眼?!”
崇禎說這話,那可是發自肺腑的。
但凡滿桂來個不抵抗政策,建奴就沖過來了,那崇禎的送死大計就成功了。
可崇禎這番呵斥的話,在眾人看來,明明是對滿桂的愛護與關心。
滿桂也聽出了崇禎這話的“關心”,于是跪倒在地,連連表露忠心。
崇禎的種種表現,更加肯定了文官們的懷疑,他正式向軍權發起進攻了,且已經收納了滿桂這員大將。
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做實,絕對不能讓武宗之事重演。
作為東林黨的內閣首輔韓爌決定要做些什么。
他從人群中走出,朝著崇禎躬身拜禮,鄭重其事的道:“陛下,建奴已經退兵,那就說明建奴已經大敗,既然如此,何不趁機追殺,派遣精兵,選一機會,與建奴主力決戰,徹底消滅建奴的有生力量。我看朝中將領,唯有滿將軍能擔此大任!”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韓爌這是讓滿桂去送死。
“陛下,韓相所言極是,此時正是大好時機!”
“陛下,滿將軍乃百戰之兵,定能將建奴徹底剿滅!”
“陛下,非滿將軍不可!”
眾東林黨人皆搖旗吶喊。
滿桂臉色一黑,他一下就看到了這些人的目的,這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啊。
“你,你們,你們......”滿桂指著韓爌,被氣的渾身發抖。
韓爌輕蔑的瞥了滿桂一眼,道:“難道你不想?又或者是在養寇自重?”
滿桂說不過韓爌,被氣得指天發誓:“我滿桂指天發誓,絕無此意,我對陛下忠心,日月可鑒!”
“那你為何不去?!”韓爌步步緊逼。
滿桂渾身都在發抖,被逼無奈的他只得被迫接受:“好好好,我去,我去!”
滿桂隨即看向崇禎,又躬身一拜:“陛下,臣愿領兵前往,已證臣之忠心!”
崇禎看著眼前這幅場景,不由的笑了起來。
領兵前往,孤軍深入,親征建奴。
這不就是我夢寐以求的嗎?
要是我帶一支兵馬過去,賠償金那不妥妥到手嗎?
想到此處,崇禎拉住滿桂的胳膊,沉聲道:“愛卿先行退下,讓朕來!”
眾人又是一驚。
崇禎的目的,昭然若揭。
當年武宗為了拉攏江彬,甚至與江江彬同床共枕,現在崇禎為了拉攏滿桂,竟愿意親自率領兵馬追擊建奴,這幾乎就是武宗的翻版。
要說崇禎真對軍權沒有興趣,狗都不信。
跟著崇禎跑出來的勛貴,此時臉色異常精彩。
崇禎與滿桂的這番場景,張維賢自然看在心里,作為人精的他瞬間明白崇禎這是想干什么——擢取軍權。
擢取軍權,對目前勛貴們而言,那可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在崇禎剛剛登基的那兩年時間里,崇禎幾乎是無條件信任東林黨人,使得東林黨人遍布整個朝堂。
不僅是文官系,就連武將系,也漸漸的被東林黨人把持。
內閣首輔韓爌——東林人;孫承宗——與東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遼東影響很大;遼東督師袁崇煥——座師就是韓爌。
整個朝堂之上,從上到下,從文到武,也幾乎全都是被東林黨文人把持。
在崇禎一朝,東林對朝堂的壓制達到了頂峰,以至于勛貴們徹底成了吉祥物,最終隨著大明帝國崩潰。
勛貴其實是寄生于軍權之上的,若是皇帝想要奪取軍權,那么只能通過勛貴。
對張維賢他們而言,崇禎奪取軍權,利大于弊。
“我就說,老朱家的皇帝怎么可能是省油的燈?先帝扔出一個魏忠賢,將東林人打成狗了,先帝是好漢,怎么可能到了陛下這里,就成孬種了?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軍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