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群臣激動
- 大明:造反開局,老朱崩潰了
- 寫歷史的小白
- 2020字
- 2024-02-03 12:29:15
楊靖不得不確認清楚。
此事事關重大。
可不是太子隨性的說一句就能實施的。
朱標笑瞇瞇的看著楊靖。
“楊尚書,你就回答我,這個方法可行不可行!”
楊靖低頭,靜靜的思考了一會。
這可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必須考慮清楚。
那些武將們沒有聽懂,還不明白其中所蘊含的意思。
可是大部分文官都聽懂了。
畢竟這其中說起來并不是很復雜。
江南富庶,誰都知道。
北方貧苦,但也是有不少得到油水。
可是這些油水,從來沒有人捅破過。
現在還好,皇上嚴懲貪污,可是依然屢禁不止。
主要原因,就是朝廷的俸祿太低。
其次就是地方要比朝廷富庶。
這些情況皇上也知道,不過新朝建立。
朝廷與民更始,不想多加稅賦。
因為這些稅賦,始終還是要百姓們來承擔。
所以對于這些,一直都是默認的態度。
就好比,京城放出去的官,大家都會選擇去江南,沒人想要去北方,就是這個道理。
眾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可行性。
朱標也不著急,就這么靜靜地等著。
因為政策想要順利的額實行,必須得得到大部分官員的認同。
要不然陽奉陰違,就是在浪費功夫。
藍玉看著文臣們的樣子,明白了此事的重要性。
制止武將們繼續喧嘩,也是安靜的等待。
此時的他好像已經明白。
剛才的一切,都是太子故意如此。
想到這里,藍玉不由得更加佩服起太子。
良久之后,楊靖才抬起頭,神色嚴肅,緩緩說道:
“啟稟太子,剛才臣仔細想了一下。”
“此法確實可以實施!”
“如今朝廷國庫,大多來自稅收和軍戶!”
“養一方朝廷,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地方倉庫,多有盈余。”
“而這些錢,流入動向,朝廷一直不甚清楚!”
“但是其中所藏巨多。”
“如果統一收歸戶部,統一管理,那國庫將會充盈幾倍。”
“大明的財政也會有統一管理之法。”
“要不然,地方上的賬目,始終模糊不堪!”
這是楊靖思考后的結果。
當然,這也只是他一人的想法。
此事還需要仔細斟酌,多方考慮。
“其余大臣們,你們有何看法?”
朱標把問題拋了出去。
他要爭取到更多人的同意和支持。
吏部尚書詹徽聞言,立馬躬身行禮道;
“臣剛才也是仔細思慮,此法可行。”
“當今我大明朝建立至今,一直沒有一條明確的財政規劃。”
“各地方的經濟,向來是模糊不清。”
“經濟一向是歷朝歷代不容忽視的大事。”
剛才聽到太子提出這個問題的第一時間,詹徽就想清楚了。
之前都是太子故布疑陣,現在才是露出了真正的目的。
不過這個方法,確實是有利的。
所以詹徽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現在事情已經很明朗了。
詹徽決定要第一時間得到太子的重視。
朱標點點頭,事情再向預料中的方向發展。
“臣也認為此法可行!”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
“就是如果一旦地方倉庫,收回朝廷,同一掌管。”
“那各地的花費,報銷,俸祿之類,又該當如何?”
說話的是刑部尚書趙勉。
他曾經在戶部工作過,對于戶部的事情也比較了解。
所以,第一時間,他就想到了這個問題。
地方倉庫為什么朝廷一直沒有收回。
就是因為他負責當地的開支用度。
當初皇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放任的。
詹徽心中惱怒,自己怎么就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呢。
都怪自己剛才太急于表現自己。
朱標深深的看了趙勉一眼。
此人考慮周到,想事全面,倒是個可用之才。
刑部大牢的事情,一直也是辦的漂漂亮亮。
至今還沒有人提起此事。
這樣的人才,正是目前自己急需的。
考慮了一下,朱標站起身子,走到臺階前,緩緩說道;
“其實此事也很好辦。”
“如果地方倉庫收歸朝廷統一管理。”
“那些地方上的支出,將統一由戶部審批。”
“地方所用一切用度,都需提前上報戶部,進行審批!”
“戶部審批結束,然后從戶部撥出。”
眾人聞言,低頭思考。
如果是這樣的話,戶部的工作量會增大很多。。
但同時,權利也隨之增大。
瞬間就成了一個香餑餑。
你想想,你要做點什么事,是不是先得有錢才行。
那你就要去戶部打批條。
如果關系好還好說。
如果關系不好,故意卡著你,那豈不是很麻煩。
畢竟沒有錢,什么都做不了。
不過如今大臣們都身處朝廷之中,向來都是如此辦事。
現在最難得就是地方上的官員。
如果朝廷一旦派人查賬,恐怕是一塌糊涂。
“太子,此舉過于繁瑣,地方上和戶部的工作量都會加大。”
“會不會引起下面人的反彈?”
思索了良久,趙勉還是站了出來,出聲說道。
這個也是事實。
“此舉有利于朝廷長期穩定。”
“短時間內,肯定下方會有官員不愿意如此。”
說到這里,朱標望著下面的文武百官,眼中鋒芒畢露;
“為了長久發展,陣痛是必須的。”
“無論是誰,都不能將個人意志,凌駕于朝廷利器之上。”
“有意見的,可以親自來和我談!”
“讓我來試試,父皇砍了多年貪官的刀,還鋒不鋒利!”
站立于臺階之上,此刻的朱標皇者氣勢展露無遺。
恍惚中,大臣們看到了曾經皇上的影子。
那個只有他說一,別人不敢說二的帝王。
群臣們只覺得突然間,脖子有些寒風吹過。
不禁縮了下脖子。
朱標很滿意,效果達到了。
他不介意到時候真的殺幾個人來立威。
當官的,他爹殺得太多了。
看樣子,以后自己也得磨磨刀才行了。
有些人,你不把刀架在脖子上,他們是不會認同的。
“臣贊同此事!”
“臣附議!”
“臣也附議!”
文武百官思考過后,都覺得此法可行。
要是真的實施,說不定那個養廉銀,真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