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太子,說的可是真話?
- 大明:造反開局,老朱崩潰了
- 寫歷史的小白
- 2024字
- 2024-02-02 17:32:57
群臣都是沉默不語,不過大多數人的心里都是如此想法。...
此時此刻,好多人都在心里想念皇上。
如果真讓太子這么主政下去,大明的明天不知道將會如何。
辛辛苦苦的做了官,可不想當個亡朝的官。
“太子,這個提議實在是實行不了。”
“還請太子以后有什么提議,先和近臣商量一下。”
“或者請示下皇上,是否可行!”
又有御史勸諫道。
這話說的就很是難聽了。
潛臺詞是,你還不行,必須得靠別人輔助才行。
朱標瞇了瞇眼,眼底閃過一絲寒氣。
不過臉上卻是笑了出來。
“這個提議不錯,咱接受了!”
眼見太子如此,百官心情放松了下來。
太子還是那個太子。
雖然提的建議不靠譜,最起碼聽勸。
還是不錯的。
眾臣恢復了平靜,靜等著退朝了。
雖然出了個小亂子,但是無傷大雅。
藍玉也是心中暗自松了口氣。
只要太子沒有過于堅持就行。
待會下朝自己去趟太子府,得說清楚其中的厲害。
下次萬不可如此糊涂了。
“既然諸位沒有意見了,那養廉銀就此實施,從今年開始!”
朱標笑瞇瞇的說道,眼光從下方群臣身上掃過!
“太子,萬萬不可!”
下面好像炸了鍋一樣。
本以為剛才太子聽勸放棄了。
怎么還直接開始要執行了呢?
雖然大家都愛錢,但是有些錢能要,有些錢不能要。
這和清廉沒有關系。
“太子,萬萬不能實行這個政策。”
“大明會被拖垮,陷入萬劫不復的。”
大殿之上,已經跪了一片。
堅決不能讓此政策實施。
實在不行,有些御史,已經準備死諫了。
“太子,還請以國為本,施舍小利于百官,乃是舍本逐末。”
“不是一國之君所為!”
現在的大臣們都以為太子是為了那至尊之位。
以國家的大利來賄賂百官。
乃至于藍玉都是如此想法。
要不然不能解釋,太子為何如此。
什么為了減少貪官,沒人會相信。
這些養廉銀,一旦執行,大明財政瞬間就要被拖垮了。
“太子,還請三思!”
藍玉不得不上前請求。
目前滿朝文武無一人支持。
朱標很是滿意,笑容始終掛在臉上。
“諸位大臣們請起。”
無人起身!
眼看此景,朱標知道,再不把原因解釋清楚,今日將無法收場。
“諸位,,咱知道你們考慮的是什么!”
“咱也知道你們拒絕的原因!”
“大明是我朱家的天下,更是天下人的天下。”
“我朱標還不至于為了籠絡籠絡大臣而去損壞國家的利益。”
下方眾人聞言,緊張的面龐逐漸緩和。
只要太子還沒有被沖昏了頭就好。
一切都還是有挽回的余地的。
“國庫的情況我也清楚。”
“這個養廉銀子,還就只能從國庫里出!”
朱標繼續說道。
眾人急了,這太子怎么一會一變。
哪怕是今日撞死在這殿上,也不能讓此政實行。
甚至有人心思轉動,準備集合大臣們,硬闖皇宮。
他們就不相信,皇上知道了此事,會同意。
“戶部尚書何在?”
“臣在!”
戶部尚書楊靖回聲道。
戶部有多少錢,他一清二楚。
無論如何也承擔不起那么大的負擔。
打定主意,即使太子說破了天也不行,除非戶部換人,他也倒樂得清閑。
“我問你,國庫有多少銀子,你是否清楚?”
“回太子爺,臣了然于胸。太子盡管問!”
國庫里不僅有銀子,還儲存著大量的糧食之類。
這些類目繁多,但是楊靖卻清清楚楚。
畢竟以前皇帝在的時候,就會隨時詢問。
朱標點了點頭,這個回答他是相信的。
“那我問你,各地方的倉庫儲存,你又清楚與否?”
“這……這……”
楊靖猶豫了,這個他還真的不清楚。
不是他不夠盡責。
這和目前朝廷的政策有關。
因為各地都擔負著本地的錢財運作。
比如那些王爺的俸祿,回鄉官員們的俸祿,都是由當地直接發放。
一般戶部只管上交的部分,其余一概不管。
所以,對于當地的倉庫,他還真的不了解。
“回太子,臣不知!”
楊靖倒也干脆,沒有推脫。
朝廷眾臣也都知道其中是怎么回事。
還以為太子準備拿這個理由來問罪戶部
不由的同情的看向楊靖。
倒是藍玉站了出來。
‘太子,此事和楊尚書無關,地方上財政自理,向來如此。’
“所以,楊尚書不能具體知道各地的倉庫,也是情理之中。”
楊靖嫖了藍玉一眼,沒想到他會為自己說話。
藍玉也是有苦說不出。
他不明白太子今日是怎么了。
這些事情連他一個武夫都知道,太子怎么會不知道。
如今用這個理由來治罪,百官誰會服?
這是弄巧成拙,威嚴盡失。
因此,藍玉不得不出來挑明。
此刻的他,只想趕快散朝,現在的每一秒都是煎熬。
太子今天為什么如此昏頭。
他要盡快弄清楚原因。
“諸位不必擔心,咱不會因此降罪的!”
朱標心中暗笑,這是真把自己當成了昏君了。
“我在問你,楊尚書!”
楊靖靜心聆聽。
“如果將各地的倉庫統一由朝廷來支配,你認為如何?”
楊靖聞言一愣。
各地財政自理,這是當初皇上開國就立下的規矩。
為的就是減輕百姓的負擔。
朝廷不增加稅收,只要保證每年的國庫上交數目就行。
對于把倉庫收歸朝廷,他還真沒有想過。
說實話,如今的戶部確實沒有什么太大的權利。
相比較六部來說,戶部的存在感最低。
為何,還不是因為戶部真正管著的就只有中央的財政,對于各地插不上手。
其余的幾部可是能直接管理各地的。
楊靖心動了。
如果這個政策真能實行的話,不僅戶部權利大增。
就是國庫最起碼也可以瞬間翻了一倍。
這個自信他還是有的。
比如江南那么富碩的地方,每年上交國庫的不足十分之一。
剩下的都去了哪里?
一直沒有人深思過這個問題。
“太子,說的可是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