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收拾行裝,明天通知要去東都的人,先與嫣然回東都。”
“等著收拾完宥陽的匪徒,本王自然也會回東都,現(xiàn)在任務沒有完成,就不能陪你們了。”
趙頦看著天色,幾人都相互融洽,沒有過激行為,緩緩出了大門,回了騎兵駐地。
“主公!一千人騎兵隊,分成三個大隊,每個大隊三百個騎兵,一百人營帳護衛(wèi)隊。目前分別兩個大勢力,為白蓮教,明教勢力。還有五十多個小勢力,末將認為小后大,先弱后強,一口口吃掉宥陽縣所有勢力。”
白起拿著毛筆,分別圈出五十多個小勢力,用手指著需要滅的勢力。
“嗯!不過你只說著打的,要記住這些還是有困難。以后將我軍進攻方向,以箭頭形勢標出,撤退以箭頭虛線箭頭標注,敵人進攻用實現(xiàn)箭頭表示,敵人撤退用虛實現(xiàn)標注。兩軍對戰(zhàn)的地方可以畫兩把劍或者骷髏頭。你看就是這樣!”
趙頦將自己定為箭頭方向進攻方,全程只有長長的箭頭,或者短短的箭頭。敵人卻是視線箭頭,撤退虛實線箭頭。進攻方向明確,沒有一絲錯誤。
“這下就容易記住了,我軍撤退用虛線就好。吃掉這中小勢力兵力可膨脹到一萬人,在將兩個大勢力,逼出來決戰(zhàn),吃掉兩股大勢力,兵力可飆升三萬左右,最后轉(zhuǎn)移大別山地區(qū)。”
“明天開始,你們?nèi)棵撊ソ娨路┥狭x軍的衣服,這一支軍隊只屬于本王直接指揮。”
趙頦內(nèi)心清楚,沒有自己軍隊,一輩子都是給他老皇帝打工,以后和大梁撕破臉,要有足夠的實力和朝廷對抗。
“主公,可有具體指示!”
白起對現(xiàn)在的話題,非常感興趣的,但是懂了一些皮毛。
“沒事兒,你們要在大別山站住腳,就要清醒:打土豪,分田地,挽民心,做實事。”
趙頦只說了一些話,還有后世三紀律,八注意,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徹底打垮大梁這個腐朽王朝。
“百姓是永遠打不爛的銅墻鐵壁,要將整個大梁拉入廣大的百姓戰(zhàn)爭中,所以我要求你們走進百姓,你們是百姓養(yǎng)大的,你們是百姓的子弟兵。”
白起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詢問:“為何要靠百姓?”
“你們吃的糧食哪里來的呢?”
“你們做的武器,是誰幫你們打造的呢?”
“你們在山區(qū)沒得吃的,你們向誰要,那你們要保護誰?”
“搞軍屯,向誰借農(nóng)具,向誰借種子,你們應該保護誰?”
“他們?nèi)胛橹岸际寝r(nóng)家子弟,投了軍后才是兵士。將軍才能有兵士指揮,戰(zhàn)爭才能繼續(xù)打下去,才能分輸贏,才能得天下。”
“百姓是戰(zhàn)爭之本,生存之本,江山社稷之本,多少王朝最后橫征暴斂,百姓奮起反抗。王朝瞬間倒塌,這次不得在回去,我本王要帶著三百騎兵,四千匪徒!不然回去沒有交接,恐怕要被別人抓住把柄。”
趙頦改變了要將騎兵全部留下,現(xiàn)在清醒認識到了,自己辦事規(guī)劃也有破綻。
“對!主公顧慮的是!如此一來有來有回,也不好讓人懷疑,故末將認為,這五百騎兵還是留在王府的好。”
白起明白了趙頦的難處,還是給自己保留了大部分兵力。
……
半月后!于嫣然,明蘭,淑蘭,品蘭,宥陽北上的盛家人,一起回了上方東都府。
三個月后!
白起,秦王趙頦平了五十中小山寨。
五月!
平白蓮教,明教分部,得兵三萬于人,趙頦分兵騎兵五百,三千步軍。
六月返回東都。
御書房!
文臣: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歸
趙頦,楊文廣,高公紀,顧廷燁四人,在崇寧帝批閱本子后,默默等待。
又過了一個時辰,崇寧帝才緩緩抬頭,說道:“南方平亂秦王有功,但是誅殺匪徒過多,有損仁德。故不賞賜,也不處罰。”
崇寧帝微微抬頭,無法做出評判,不賞不罰,做了一個中庸之道。
王欽若出列來了崇寧帝面前一拜說道:“陛下!臣彈劾秦王傭兵自重,陰謀造反!”
林特跟著出列,匯報道:“陛下!秦王,齊王,淮陽郡王都是一脈,三人同時掌握兵權(quán)。有顛覆社稷的危險,想想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還請皇上三思!”
陳彭年緩緩出列,說到:“陛下,兩位大人說的清楚,三王同時掌兵權(quán),嚴重威脅了朝廷安全,還請陛下明查!”
劉承歸無奈苦笑,說道:“陛下,臣認為,應該撤銷三王的兵權(quán),歸還于樞密院。”
趙頦,楊文廣,高公紀,顧廷燁紛紛皺眉,剛回來就要奪兵權(quán),這些文官沒得一個是好心的人。
趙頦陰沉著臉,打量了四個文官,鼻孔一同出氣。心道:“自己在何處得罪了四人?竟然要一起對付我三父子?”
此時再次進來三人,韓琦,范仲淹,歐陽修!
“臣!也反對藩王領(lǐng)兵,還請陛下為江山社稷考慮,讓藩王就藩。”歐陽修居然在此時此刻,同樣出來反對藩王帶兵。
“哈哈……,諸位大人說的非常有道理,本王非常支持你們的做法。陛下臣院子交出天策府衙門,還請陛下明查!”
趙頦拿出一塊虎符,上前輕輕放在龍桌上,心里徹底對大梁失望。緩緩退回原來的位置安靜呆著,觀察著幾個文官的舉動。
“嗯!既然秦王還了兵權(quán),齊王,和淮陽郡王,一起歸還兵權(quán),欽此!”
崇寧帝見群臣都認為宗室?guī)П鴮ι琊⒉缓茫坏妹銖娡猓栈厝醣鴻?quán)。
趙頦無言以對,在文官面前,武將話語權(quán)太少,就是以前支持新政的歐陽修都不支持藩王。自己不交出來,恐怕以后會彈劾不斷。
“哎!”趙頦此時不知道如何評價歐陽修,特別是在狄青升了樞密使后,搶了文官的飯碗。就是歐陽修也不待見狄青,聯(lián)合文官彈劾狄青,導致狄青被貶,一直被貶到死。心道:“早點交出來,免得被你們被噴子給污染了。”
林特緩緩出身,在群臣中最前面說道:“前面四位王爺,考核出來還剩下邕王和兗王,臣認為邕王可以繼承大統(tǒng),還請陛下立邕王為儲君。”
歐陽修上前一拜,說道:“陛下!臣認為兗王可以繼承大統(tǒng),陛下可立為儲君。”
崇寧帝沉默了,以前數(shù)十個皇子爭奪,經(jīng)過五年篩選,有四個皇子入選。
“現(xiàn)在又退出兩位,只剩下兗王和邕王,看來現(xiàn)在只有將我大哥和弟弟弄回封地才是好的!兩王奪位大戰(zhàn)慢慢拉開帷幕。”
趙頦心緒不寧,想到了一切不穩(wěn)定因素,說道:“陛下!臣的父親,大哥,都有封地,還請陛下準許兩人回封地!安然度過他們的后半輩子,還請皇上開恩!”
“臣!還有半年十六歲,請求提前就藩封國!”
怎么都沒想到,剛回東都就遇到了,文官集體要罷免,手中的兵權(quán),現(xiàn)在回想如果當初沒有布置,系統(tǒng)中的人物激活,不幫助一把狄青,估計狄青大勝歸來,必然會被文官一脈排擠。
“不必著急回去,你父親和大哥可回到封地,但是你不一樣,承擔成傳承濮王一脈。朕收回了兵權(quán),但是你要清楚,朝廷始終都要文官治國,你仍然以尚書令兼任侍中,領(lǐng)實職:崇政殿學士丞旨,到崇政殿給朕講一講史書。”
崇寧帝答應了讓趙曙,趙項回封地,拒絕了趙頦的請求,繼續(xù)留在東都。
“陛下!還有半年,臣快十六了,還請陛下放臣回秦地。”
趙頦上前俯身一拜,見崇寧帝沒有反應,跪下重重磕頭三下。
“秦王!朕的話你聽不懂,依然由你參與朝政。”
崇寧帝有些不耐煩,看著故意搗亂的秦王,有些無可奈何。
“臣!遵旨!”
本想離開東都這個是非之地,崇寧帝不準,現(xiàn)在手中無兵權(quán),四路兵放于大梁國外部。
王府的安全卻成了現(xiàn)在唯一擔心的事情,說道:“陛下!南下平亂水匪,高公紀,顧廷燁有功勞,還請陛下正式封兩人為右衛(wèi)將軍。”
“嗯!等會兒,自然有旨意封賞!”崇寧帝接受了建議,緩緩起身回道:“愛卿這回也是帶過兵的人,應該知道如何選擇將軍,但是國之儲君,卻是兩人的不相上下,朕甚是為難?”
“陛下!臣只是一介武夫,對于儲君的事情不太了解,一群要立兗王,一群要立邕王。臣從來沒有見過兩位王爺,不敢胡言亂語,還請陛下明查!”
趙頦閉著眼睛,聽著崇寧帝話語,知道又在旁聽側(cè)擊,自己對立儲君有什么看法。
“小狐貍,朕問你,現(xiàn)在居然返回問朕,真是拿你沒辦法!”
崇寧帝不好責怪,回頭詢問次相范仲淹,說道:“愛卿主持新政,雖然沒有成功,朕欣賞之,不決愛卿希望哪一位王爺為帝?”
“啟稟陛下,只有皇上覺得好的,群臣也就覺得好。陛下覺得不好,那就不立儲君。”
范仲淹模棱兩可,比起以前的事情,經(jīng)歷了四次被貶,現(xiàn)在徹底成為了官場老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