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姜王后自縊(求追讀)
- 封神:弄商狐姬
- 十年老翁
- 2032字
- 2024-03-05 21:17:10
昭儀宮。
姜王后目送姜文煥離去,心中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方才方悟,原是妲己對王后之位并無覬覦之心,一切皆因己多疑所致。
自那日妲己提及兩位王子有仙緣之言起,便種下了禍端,令她每日愁云慘淡,誤以為妲己有意挑撥后宮,覬覦她后位,方才進言。
自姜文煥口中得知,前幾日妲己于九間殿上“拒受后位”之事,姜王后如遭晴天霹靂,久久難以釋懷。
昔日,妲己于龍德殿中為她辯護,她竟誤以為妲己惺惺作態,那時還曾出手打了妲己。
未曾料想,妲己竟未趁人之危,反以德報怨,令她心生愧疚,羞愧難當。
再則,據姜文煥所言,妲己“因糧種為民淚灑衣襟”、“提詩廢人祭”、“以德報怨保杜太師”等事跡,她反觀己身,自覺不及妲己,王后之位,實感有愧。
妲己于大商國建有功績,對百姓亦施恩澤。
而她,卻無顯赫功績,僅因“姜”姓之緣,得先王賜婚,遂獲王后之尊。
然而,她并不沉溺于淫逸之事,為大王誕下兩子之后,便開始管制楊妃,惡意誘導黃妃,以致帝辛對她心生厭惡。
唯恐二妃懷上大王子嗣,受了寵,奪了她后位,畢竟大王乃先王第三子,繼承了王位,并無必須嫡長子方能繼承王位之說。
然而,昔日妲己提及王子仙緣之時,曾言:“不過是希望娘娘能為大王再添子嗣,以備不時之需?!?
如今,此言竟成讖語。
相較之下,她自私自利,只為鞏固后位,而妲己卻能推己及人,一心為商,此情此景,實不如妲己也。
妲己心懷帝辛治下百姓,自曲轅犁之策出,便為百姓謀糧種,乃至于百姓溫飽之事,她竟“悵然涕下”,此情此景,實令人感佩,此等仁心,此再不如妲己也。
再者,妲己以德報怨,不僅寬恕她昔日之打罵,更庇護大商臣子免遭大王賜死、免受牢獄之苦、免遭罷官之辱,不計較他人對她的辱罵,只為鞏固大商朝堂,此三不如妲己也。
她羞愧難當,自覺德不配位,實為大商后繼無人之罪魁禍首,自知罪有應得,不求大王與妲己寬恕,但愿二人不罪責姜家,一切皆由她一人承擔。
自姜文煥一踏出昭儀宮門,她便遣散了宮中侍女,取出素帛與筆墨,揮毫潑墨,疾書成文,寫下“罪己書”。
書中所述,妲己之德行遠勝于己,愿舉薦妲己為后。
她凝眸于案上“罪己書”,心中稍得慰藉,惟愿妲己親臨昭儀宮,得見此書,或能赦免姜家之罪。
她隨后取來一條白綾,將其高高拋起,懸掛于房梁之上,又搬來一只小凳,踏上去,將脖頸輕輕掛上那白綾。
正當她欲踢翻小凳之際,心中忽生猶豫,便又取來匕首,輕輕劃破手心,鮮血緩緩滲出,漸漸染紅了整個手掌。
姜王后見此情形,面色堅毅,毫不猶豫地將血掌印于“罪己書”之上。
見布帛上那鮮紅的掌印,她唇角微揚,露出一抹復雜的笑容,其中既有憂慮,又有釋然,五味雜陳,難以言表。
她再次踏上小凳,不顧手掌的鮮血仍在滴落,將脖頸輕輕掛上,隨即一腳踢開小凳。
小凳翻倒在地……
當她悠悠醒來,發現自己正躺在熟悉的床榻之上,環顧四周,依舊是那熟悉的環境。她仔細感受了一下自己的身體,發現并無大礙,連手心的傷疤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一切宛如夢境,令人難以置信。
她心中一緊,急忙搜尋案臺,卻只見空蕩蕩的桌面,那封“罪己書”已然不翼而飛。
她心中疑惑,莫非一切皆是夢境?
姜王后正感茫然無措之際,忽有宮女匆匆來報。
“王后娘娘,蘇妃娘娘求見?!?
姜王后聞報,心中一驚,急忙慌亂地整理著衣襟,左顧右盼,卻似乎忘了自己究竟在整理些什么,只是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獨處之時,她心緒萬千,情緒涌動,竟有一股熱血沸騰之感。
如今,那番熱血沸騰之感漸漸退去,她仿佛從夢中驚醒,這才意識到自己并非果敢之人。
不知何故,分明是她所邀,妲己卻突然造訪,她卻失去了面對之勇氣。
“娘娘,蘇妃娘娘已至宮外等候。”
宮女再次提醒,姜王后方才察覺,自己竟失了方寸。
蹉跎良久,她方才步出宮門迎接,卻未曾察覺,身為王后,豈有親自出迎貴妃之理?
行至宮外,只見妲己微微欠身,行禮道:“王后娘娘萬福金安,千歲千歲千千歲?!?
姜王后聞妲己之言,方憶起自己乃國之主母,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
然此刻,她亦不敢再以王后之尊自居。
姜梓童熱情地牽起妲己之手,引領她步入宮中,口中含笑,溫言道:“妲己妹妹,快請進,里面請。”
步入宮中,兩人各自落座。
姜王后心中忐忑,雖然她邀請了妲己前來,此刻卻不知如何啟齒。
妲己微微一笑,其實方才雖然她在宮外靜候,但神念一直在關注宮內情景,對于姜王后的反應,她早有預料。
妲己含笑啟唇,溫言道:“王后娘娘,妾身不過是區區一介嬪妃,娘娘何須如此禮遇。”
姜王后聞此言,方才深吸一口氣,調整情緒后,面色一變,走至妲己身前,膝蓋彎曲便要下跪。
妲己見狀,面色一變,急忙一把拖起姜王后,神色間流露出幾分驚慌與急切,說道:“王后娘娘,這可萬萬使不得,你乃萬金之軀,怎可向妾身行此大禮?!?
姜梓童面露苦澀,凄然道:“蘇貴妃,是本宮錯了,本宮昔日誤以為你心懷不軌,覬覦本宮的皇后之位,甚至以為你有加害本宮之意,這才決定將本宮的兩個孩兒送往東魯避難,未曾想因此引發了一連串的風波。這一切,皆因本宮的私心作祟,本宮實乃大商之罪人,害得大王失去了子嗣,大商國祚后繼無人。”
姜王后言畢,淚如泉涌,泣不成聲,悔恨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