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法的作用

Cinderella起訴帝都VR體驗中心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人們茶余飯后都在議論這件事,預測案件的可能結果,一些所謂的專業(yè)人士更是不甘寂寞,紛紛發(fā)表文章,借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那些營銷號、網紅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更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趁機跳出來挑動各種對立。

普通人的看法基本上還停留在道德層面上,人們在公開場合都會譴責這種行為,認為帝都VR體驗中心太缺德,竟然搞出這么一個程序,讓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消費人家,利用人們的陰暗心理賺錢。

可是私下里,特別是那些內心猥瑣的人,如果再喝上點酒,則無一不在羨慕那樣的生活,認為這種體驗比成人片可刺激多了。于是人們紛紛拿出購買、交流成人片的勁頭,尋找體驗的機會,但是可想而知的是,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有這種機會。

至于那些平時道貌岸然的家伙們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我們的古話早就把這件事說清楚了:“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边B孔圣人都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备孀诱f得更加明確:“食色,性也?!笨梢娫谌说谋拘陨?,古代人反而比現代人更加客觀,其實現代人不是變好了,只不過是偽君子更多了。

法律界人士則在爭吵帝都VR體驗中心的行為構成什么犯罪,去體驗中心的人要接受什么處罰。這些真假法律界人士引經據典、互不相讓,吵得一塌糊涂。成文法派系與判例法派系更是又開始了不停的爭吵,成文法認為法無禁止皆可行,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罪名就不是犯罪;判例法則強調,法律的完善程度是遠遠滯后于犯罪行為的,只靠法律規(guī)定的罪名來懲處犯罪分子是遠遠不夠的。

這個案件引起的另一個爭論是,它重新將法律的目的提到人們面前,也就是說,法律究竟是干什么的。

一群所謂的法治愛好者正在舉辦一個虛擬網絡沙龍,大家熱火朝天地討論著。

引經據法說:“親們,Cinderella準備起訴帝都VR體驗中心了,你們覺得她能勝訴嗎?”

求法若渴說:“唉,誰知道呢。如果VR體驗中心這么惡心的行為都得不到制裁,法律還有什么用!哪位法律大咖給普及一下,法律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我怎么越來越糊涂了?!?

引經據法說:“這還用得著法律大咖嗎?我就能告訴你,法律是用來懲罰罪犯的?!?

實習律師說:“你說得還真不對,法律是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工具?!?

咬文嚼字說:“你說得也太抽象了,法律就是打擊罪犯,維護公平正義的工具?!?

實習律師說:“你說的那是表面解釋,既然提到法律的目的,那就涉及到法律的核心問題,就必須刨根問底了。實際上,法律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這個大家沒有異議吧?”

咬文嚼字說:“沒有?!?

實習律師說:“所謂社會秩序就是不同階級各安其位,不得互相侵犯。那么社會秩序是誰制定的?”

引經據法說:“我懂了,社會秩序當然是統(tǒng)治階級制定的,是統(tǒng)治階級所期望的目標,所以維護社會秩序就是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

資深大律師說:“孺子可教。其實統(tǒng)治者就是想通過懲罰犯罪的方式來維護社會秩序,所以維護社會秩序是目的,懲罰犯罪只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手段。”

咬文嚼字說:“為了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公平正義就不要了嗎?”

資深大律師說:“公平正義是基于價值觀的一種主觀判斷,不是客觀標準,不同的價值觀對應著不同的公平正義標準。但是社會只能保衛(wèi)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這個共同的價值觀也是由統(tǒng)治階級制定的,起碼也是得到統(tǒng)治階級認可的。

咬文嚼字說:“我明白了,原來所謂的公平正義,只是統(tǒng)治階級的公平正義?!?

資深大律師說:“是的,法律不可能滿足每一個人的公平正義,只能滿足社會共同的公平正義標準,也就是統(tǒng)治階級認可的標準?!?

引經據法說:“也沒毛病啊,同情施害者的人都希望施害者被判得輕點,同情受害者的人都希望對施害者判得重點,這兩方的意見根本就無法統(tǒng)一嘛。”

資深大律師說:“所以法律只能遵從于社會的共同價值觀。”

實習律師說:“一般的法律行為有三種情況:一是可以這樣的行為,稱為授權性規(guī)范;二是必須這樣的行為,稱為命令性規(guī)范;三是不許這樣的行為,稱為禁止性規(guī)范。

“一般人眼中的法律,特指禁止性的行為規(guī)定,人們最關注還是《刑法》,因為一般人更關心的是犯了什么罪會受到什么懲罰。而且很多人是很難理解法律條文的,對他們起到更大作用的是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判例?!?

資深大律師說:“其實片面強調《刑法》是錯誤的,現代法律的目的應該是保護人的合法權利。一個正常的法治社會,國家應當平等地保護所有公民的合法權利,《憲法》和《民法》就是對公民的權利的規(guī)定,而《刑法》只是保護公民權利的工具,也就是說《憲法》和《民法》才是根本,《刑法》是保護《憲法》和《民法》得到有效實施的手段,《刑法》要服從并服務于《憲法》和《民法》,侵犯了《憲法》和《民法》規(guī)定的公民權利時,《刑法》必須發(fā)揮作用進行打擊。所以我們必須時刻明確:刑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強調《刑法》忽視《憲法》和《民法》,強調懲罰罪犯而不是強化保護權利,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咬文嚼字說:“懲罰犯罪和保護權利有什么區(qū)別嗎?”

資深大律師說:“懲罰犯罪和保護公民合法權利雖然都是通過懲罰犯罪分子實現的,但是體現的理念卻是完全不同的。舉個例子來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你怎么看待這件事?”

咬文嚼字說:“殺人、欠債都是違法行為,所以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不是很正常嗎?”

資深大律師說:“結果雖然一樣,但是不同的說法代表著不同的理念,而且具體的執(zhí)法結果也不完全相同。如果認為這種行為是犯罪,所以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那就是以懲罰犯罪為目的理念;如果認為這種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利,為了保護其他人的合法權利,因而要對這種行為進行制裁的話,就是保護合法權利的理念?!?

實習律師說:“這兩種理念具體有什么區(qū)別嗎?”

資深大律師說:“首先就是對權利重視程度的區(qū)別。保護合法權利的理念,首先就要明確人有哪些合法權利,比如生命權、人身權、名譽權、財產權等,只有明確權利,才能更好地保護權利。設立刑法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人的合法權利。因此保護合法權利的法律,首先就要大張旗鼓地宣傳人的合法權利,任何人(包括政府和執(zhí)法機關)侵犯了人的合法權利都要受到追究。

“但是懲罰犯罪的理念就可以越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直接確定哪些犯罪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公訴機關強調的也是犯罪嫌疑人的罪行,而不是對他人合法權利的侵犯。這顯然不利于公民不斷強化自己的合法權利意識?!?

實習律師說:“我是不是可以這么理解,保護合法權利的理念強調的是國家有義務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強調的是國家必須服務于公民;而懲罰犯罪的理念強調的是國家依法對罪犯進行懲處,強調的是國家有權力對破壞社會秩序行為進行懲罰?!?

資深大律師說:“這個總結很精辟,一個是義務,一個是權力,這才是本質的區(qū)別。義務強調的是責任,不正確履行義務就是違法行為,被侵害的人就可以主張自己的權利,就可以追究那些對自己的權利保護不力的人員的責任。權力則是高高在上的,只有更大的權力才能監(jiān)督權力,受到侵犯的人只能對侵犯自己的行為人進行起訴,卻無法對保護自己權利不利的機關進行起訴。”

咬文嚼字說:“您說得太抽象了,能再說得具體一點嗎?”

資深大律師說:“舉個例子吧,比如對火車上的霸座現象,大家都深惡痛絕,但是又沒有什么好辦法,因為這時你會發(fā)現應該負有管理責任的鐵路公司往往隱身不見了,如果他們正確履職的話,這種情況是不應該發(fā)生的。其實這件事的根本問題不是你被某個人霸座了,而是你的合法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因而你需要起訴的根本就不是霸座者,而是鐵路公司,因為你買了票就應該具有合法使用你自己座位的權利,他們沒有保證你的權利就是他們的失職,他們必須為此承擔責任。至于他們怎么起訴霸座者,那是他們的事,和你無關,因為你的票是向他們買的,你的權利當然應該由他們來保護。

“我們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類比,比如你在某個飯店預訂了座位,如果你到了飯店后發(fā)現座位被別人占了,你是和飯店交涉還是和占座的人交涉?你肯定會找飯店對不對?飯店會不會道歉?會不會有人出面協(xié)調?協(xié)調不成會不會給你補償?為什么這套辦法到了火車上就不行了?因為店大欺客,你拿他們沒辦法。”

實習律師說:“明白了,謝謝大律師。其他的區(qū)別呢?”

資深大律師說:“第二點區(qū)別是,評價的標準不同。保護合法權利體現的是以被害人的權利為中心的理念,當一個人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需要關心的是對侵害行為是否進行了打擊,打擊的程度是否可以補償被害人受到的侵害,這種補償包括對加害人的懲罰,更包括對受害者造成的物質和精神損失。對受害者的補償是第一位的,量刑和賠償標準都要滿足于對受害者進行補償的需要。

“打擊罪犯體現的是以制裁罪犯為中心的理念。這種理念重點關注罪犯是不是受到了處罰,只要罪犯受到了處置,任務就算完成了,至于受害人是不是得到了補償,那是第二位的,因為這不是法律的主要目標,因此對于受害者的經濟賠償,特別是精神賠償考慮得不充分?,F實中很多受害者感覺不到公平正義,有的受害人為了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民事賠償,問題也出現在這里。”

實習先是說:“有道理。那第三點呢?”

資深大律師說:“第三點區(qū)別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保護權利的理念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著眼點是保護個人的合法權利,體現的是最樸素的公平正義,看的是受害者受到的傷害程度,而不考慮犯罪分子的原因。比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不管手段是不是殘忍、情節(jié)是不是嚴重,更不會考慮民憤是不是極大,因而才不會出現‘激情殺人’‘戴套不算強奸’這種荒唐事。保護公民合法權利的理念,評價法律好壞的標準是受害者的合法權利是不是得到了補償,而不只是罪犯是不是受到了懲罰。

“但是打擊罪犯的理念是站在犯罪分子的角度上看問題,什么樣的罪行對應著什么樣的處罰,還要考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比如是不是手段殘忍、情節(jié)惡劣、民憤極大,所以才會有‘同罪不同罰’等那么多的荒唐事。因為民憤極大本身就是一種非常荒唐的說法,什么叫民憤極大?怎么統(tǒng)計?這是根本無法評價的事,況且民憤能左右法律的判決嗎?民憤明顯就不是一個嚴謹的法律用語?!?

實習律師說:“是啊,如果站在被害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就不會出現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權利有法律保證,而未成年受害者的權利反而不被保護的荒唐事。搞得《未成年人保護法》成了‘未成年罪犯保護法’,這就是站在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的結論?!?

追求法治說:“說得太好了?!?

實習律師說:“還有其他區(qū)別嗎?”

資深大律師說:“第四點區(qū)別是對待訴訟的態(tài)度不同。保護公民權利的理念鼓勵公民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鼓勵公民通過法律解決問題,因為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本身就是公民的合法權利。因而民法才是最發(fā)達的法律體系,社會不會阻塞公民尋求法律援助的渠道,不會以各種各樣的借口阻止公民立案。

“懲罰罪犯的理念以懲罰犯罪為主,他們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打擊違法犯罪來維持社會秩序,強化公訴機關的作用,忽視公民個人的訴訟渠道建設,對于民事糾紛的重視程度不夠,還會以節(jié)約司法資源為借口,強調訴訟成本而不是社會價值觀的塑造。其實很多大案都是由小案積累起來的,如果小案處理好了,后面的大案就不會出現了,比如一些因鄰里糾紛、債務糾紛導致的殺人案件,就是典型的由最小案件導致的最惡性案件的發(fā)生?!?

實習律師說:“還有別的區(qū)別嗎?”

資深大律師說:“還有一點就是對待律師的態(tài)度不同。懲罰罪犯的理念更多的是注重對犯罪分子的懲罰,他們的重點是要查明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實,而法庭交鋒的重點也是集中在公訴機關與罪犯的辯護律師之間,公訴人要提交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犯罪嫌疑人的律師要為犯罪嫌疑人進行辯護,而一些為罪犯誠心辯護的人反而受到社會的誤解。

“但是保護公民權利的理念則不然,他們會尊重律師為罪犯辯護的權利,因為即使是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也有請律師為自己辯護的權利。特別是要尊重被害人律師的意見,讓被害人的律師有充分發(fā)現意見的機會,最大限度地保護被害人的利益,因為只有律師才有可能真正為委托人服務,其他人都不可能做到。”

實習律師說:“只不過,社會上對我們律師的誤解太多了。”

資深大律師說:“是啊,很多人認為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實習律師說:“有什么問題嗎?我們在課堂上都是這么講的,我們的《律師法》也是這么規(guī)定的?!?

資深大律師說:“如果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與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矛盾呢?律師應該把哪個放在第一位?”

實習律師說:“這個還真沒想過?!?

資深大律師說:“其實,律師是當事人委托的,當然以維護當事人的利益為第一目標,‘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你說是不是?”

實習律師說:“那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又如何保證呢?”

資深大律師說:“那不是律師的責任,那是法官的職責。律師的作用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努力避免自己的委托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努力避免冤假錯案的發(fā)生,以此來促進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實習律師說:“可是總有人批評我們律師,認為我們給法官添麻煩,有些法官還會直接把律師趕出法庭。”

資深大律師說:“這就是對律師制度的誤解。律師制度設立的初衷就是維護當事人的利益,保證控辯雙方能通過辯論把問題徹底搞清楚,為法官公正判決建立起最牢固的事實基礎,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冤假錯案,讓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從而更好地維護法律的公平公正?!?

實習律師說:“可是也有很多律師專門服務那些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讓他們逍遙法外?!?

資深大律師說:“那是控方的問題,不是律師的問題!控方的證據無法通過律師的質疑,說明控方的證據存在缺陷。如果控方的證據有足夠的說服力,他們還會擔心律師嗎?律師水平高不是掩飾自己能力不足、甚至是工作缺失的借口,高水平律師恰恰是保證法律權威的基礎。如果連律師這一關都過不了,又如何堵住天下的悠悠眾口?如果律師都能充分發(fā)揮作用,還會出現那么多的冤假錯案嗎?控方、法官的水平會不會也跟著水漲船高呢?”

實習律師說:“您說的太好了,什么時候我們律師也能發(fā)揮這樣的作用啊。”

資深大律師說:“所以律師作用的發(fā)揮不只是衡量法治程度的標志,也是衡量法律理念的標志。一個保護合法權利的理念,一定是充分尊重律師作用的法治環(huán)境。反過來說,一個蔑視律師作用的理念,一定不是保護合法權利的法治環(huán)境,連律師的合法權利都得不到保證,又何談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

實習律師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引經據法說:“你們兩個專業(yè)人士說得很熱鬧啊,不過確實有點意思,只是不要忘了給我們也普及一些法律知識?!?

資深大律師說:“抱歉,職業(yè)病又犯了,一說起專業(yè)的事就忘記起碼的禮貌了,抱歉。”

追求法治說:“我覺得現在的法律越來越復雜了,比如殺人就有故意殺人、過失致人死亡;刑罰也有死刑、無期、有期等等,為什么要這么復雜呢?”

實習律師說:“現代法律的目的是盡可能地區(qū)分不同的犯罪行為,因為同樣的殺人事件,其背后的原因也有可能完全不一樣,所以現代法律需要考慮不同因素,力求給出更加合理的懲罰?!?

追求法治說:“可是殺人者死,標準非常清晰,執(zhí)行起來也就簡單得多。如果考慮那么多因素,很多還都是人的主觀判斷,很容易被人濫用啊。”

實習律師說:“法律并沒有絕對的好壞,不能說現代的法律就比古代的法律進步。古代的殺人者死可能會有人被重判,當代的區(qū)別不同情況也有可能讓壞人逃脫應有的處罰。站在受害者角度,我覺得古代的法律更好;站在加害者的角度上,還是當代法律更人性化。所以不同的懲戒方式實際上還是反映著不同的執(zhí)法理念?!?

咬文嚼字說:“有道理,這是不是說法律不一定就是完全合理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妥協(xié)的結果?”

實習律師說:“當然了,法律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最多是讓多數人都能接受,所以很多判決結果才會引起那么大的爭議,因為總會有一些人不滿意。但是在一個法治的社會里,法律就是最終的判定標準,人們會尊重法院的判決,而不是以自己滿意不滿意來判斷一個判決結果。換句話說,人們可以質疑法律適用是否準確,而不應該質疑法律本身是否合理?!?

咬文嚼字說:“但是,法律本身確實存在是否合理的問題啊。”

實習律師說:“還是以殺人為例,判決結果可能有多種,不同的人對判決結果當然會有不同的看法,當然也就存在是否合理的問題,但是法律只能選擇其中一種,因而被另外一些人認為不合理也是正常的。但是只要形成法律,所有人都要遵守,這才是法治的精髓。那種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只要判決結果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就質疑法律的人,他們就缺乏最起碼的法律意識?!?

追求法治說:“太深奧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同的執(zhí)法理念呢?”

實習律師說:“歸根結底還是基于對人性的認識。認為人性惡者一般會主張重刑,因為他們認為人性本惡,犯罪分子更是惡人中的惡人,所以必須嚴厲制裁才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讓人們不敢犯罪,從而實現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

“認為人性善者往往會主張輕刑,他們認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所以他們主張即使是罪犯,也要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

咬文嚼字說:“我覺得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人類的自私心理。因為法律越復雜,對法律從業(yè)人員越有利。”

實習律師說:“有道理,畢竟越復雜就越方便渾水摸魚。比如刑罰與罪責相當這種動機就很可疑,因為什么是相當,主觀的因素太強,體現的是權力;保護合法權利就客觀得多,體現的是義務?!?

資深大律師說:“這個問題短時間是辯論不清的,我們還是繼續(xù)說執(zhí)法理念的問題吧。老實說,雖然有些理念我也不贊成,但至少還算正常的,但是鼓勵犯罪的法律,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認同的?!?

引經據法說:“你不是在開玩笑吧,還有鼓勵犯罪的法律嗎?”

資深大律師說:“根據刑罰確定的原則不同,在刑法理論上有各種解說,比如報復論、功利論、復歸論,等等。

“報復論認為作惡者應該受到懲罰,主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傷害社會的人,就應該受到制裁,懲罰的輕重應同罪責的大小相適應,罰當其罪。執(zhí)法機關只應考慮該不該對罪犯實施懲罰,而不應該考慮犯罪率是否因此而上升或下降。

“功利論認為,刑罰是基于功利的考慮。根據功利主義思想,一個行動或措施是否合理,取決于它是否比別的行動和措施更能促進幸福,所以只有能夠實現足夠的超越痛苦的良好的效果,這種懲罰才是合理的。在這里,社會利益是合理懲罰的依據,社會利益包括一般預防和個別預防,加強法律規(guī)范以及改造罪犯等。

“復歸論則認為,刑罰的目的是使罪犯再社會化,再社會化是一種強制的教化過程,監(jiān)禁罪犯等于幫助罪犯改變原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重新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回歸社會。由于復歸論者相信人是可以再社會化的,并認為刑罰的目的是使罪犯再社會化,所以他們毫不保留地反對死刑,因為死刑截斷罪犯重新回歸社會的道路。

“這些說法理論上講得比較多,我是強烈反對復歸論的,因為他們還是站在罪犯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們著眼于罪犯的回歸,那受害者的權利就不要了嗎?”

咬文嚼字說:“我也強烈反對復歸論?!?

實習律師說:“我還強烈反對報復論。報復論主張罰當其罪,執(zhí)法機關只應考慮該不該對罪犯實施懲罰,而不應該考慮犯罪率是否因此而上升或下降??墒亲鳛樯鐣芾碚撸y道不需要考慮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嗎?

“秉承罰當其罪的理念,對于個人來說,犯罪分子所受到的懲罰不會大于其所獲得的收益或對被侵害人所造成的損失,對犯罪分子就會缺乏足夠的震懾,增加犯罪分子的僥幸心理。更何況每個具體案件的偵破都有不確定性,并不是所有案件都能被偵破,犯罪造成的損失也不一定都能被發(fā)現,更不一定都能被追回,因而對于整個社會來說,犯罪成本遠遠小于犯罪所獲得的收益,從功利的角度來看,顯然就是在鼓勵犯罪。

“再加上執(zhí)法不嚴、徇私枉法等因素,問題就更嚴重了。現實生活中,越大的案件偵破的難度越大,每當看到那些受害者、特別是那些冤假錯案的受害者上告無門時,給人的感覺是最憋屈的?!?

引經據法:“你說的還真有點道理,能再舉個例子嗎?”

實習律師說:“現實中這種事例太多了,比如‘知假打假’不受法律保護,‘打假者’首先要證明自己是正常的生活消費。也就是說,你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首先要證明你是一個良民,可笑不可笑呢?普通的老百姓有這種知識、能力、水平、還有執(zhí)著嗎?這種法律到底是鼓勵造假還是打擊造假?

“再比如,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這就是說,侵權者最多就是賠償對方所受的損失,自己不會產生任何額外損失;如果不被發(fā)現就是自己實實在在地得利了。這是不是明顯地在鼓勵犯罪呢?你們有沒有遇到過結賬被多收錢的事呢?”

眾人紛紛說:“有啊,太多了。”

實習律師說:“最后結果怎么樣,是不是把多收的錢退回來就完了?”

眾人又說:“是啊,這還是好的呢,有些人還會極力抵賴。”

實習律師說:“被發(fā)現了也不過是把錢再退回來,如果發(fā)現不了呢?那就是實實在在地賺了!這是不是一個穩(wěn)賺不賠的生意?你能肯定他們只發(fā)生了被發(fā)現的這一起嗎?這是不是在鼓勵犯罪呢?”

引經據法說:“還真是這么個理,我要是開店也會這么干?!?

實習律師說:“再看看那些鼓吹輕刑、慎刑、廢除死刑的人,他們的主張能夠懲罰罪犯嗎?如果犯罪分子得不到應有的懲罰,能夠預防犯罪嗎?如果無法預防犯罪的話,是不是在鼓勵犯罪呢?”

追求法治說:“是啊,你這么一說我就明白了。所以立法者首先要把立法的目的搞清楚!”

實習律師說:“不同的執(zhí)法理念,實際上反映的是不同的執(zhí)政理念,不同的執(zhí)政理念必然會對執(zhí)法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唐太宗為了體現自己的仁德,把死囚犯都放回家,然后要求他們處斬之日再自己回來。唐太宗的義舉感化了罪犯,那些罪犯果然回來了,而唐太宗又赦免了他們。

“我們姑且不論這樣的記載是否真實可靠,就只說皇帝一時心血來潮就把罪犯都給放了,而且在封建社會里,對囚犯的大赦還經常發(fā)生,這種大赦天下的做法往往還被推崇為仁政??墒悄切┍贿@些罪犯禍害的人找誰說理去?這種做法對那些被罪犯侵犯的受害者公平嗎?”

咬文嚼字感嘆地說:“還是俗話說得好,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我就很好奇,那些主張輕刑、慎刑的人,當他們受到侵犯的時候,還會不會堅持輕刑、慎刑呢?”

追求法治說:“你想多了。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他們很少有被侵犯的機會,他們想的更多的是侵犯者的角色,或者代表著侵犯者的利益,所以他們才會推崇輕刑、慎刑。那些實實在在的受害者,怎么可能擁護這種說法。”

實習律師說:“這種不以保護受害者為目的的法律思維直到現在仍然還有很大市場。推行輕刑、慎刑的人,他們是有數據支持還是有邏輯支撐?這種標新立異、枉顧事實,為了自己的小算盤,不顧他人權益的坐而論道者,是最不負責任的?!?

追求法治說:“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有權力制定法律的那些人,他們認為自己不會遇到這樣的事!即使他們遇到了,他們也有的是辦法主張自己的正義!毫無疑問的是,當這些人遇到這種事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再堅持輕刑、慎刑的?!?

咬文嚼字說:“是啊,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之所在。因此若要法律合理,必須做到一事同仁,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也能切身體會那種刻骨銘心之痛時,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受害者的心情。從這一點上說,靠那些吃特供的人是管不好食品安全的,同樣那種高高在上者制定出來的政策也不可能真正為老百姓考慮的。”

追求法治說:“我同意,必須一視同仁。為什么一般人盜竊的叫盜竊罪,而有職務的盜竊反而叫職務侵占罪或貪污罪?‘執(zhí)法犯法’難道不應該罪加一等嗎?我認為這就是對官員犯罪的縱容。”

咬文嚼字說:“說得對,不一視同仁的法律就是惡法。我認為設定刑罰至少要考慮兩個因素:第一,必須給受害者伸張正義。第二,必須對犯罪行為產生極大的震懾作用?!?

實習律師說:“沒錯,和前秦時期法家提出的‘定分止爭’、‘興功懼暴’相比,我們在法治理念上并沒有多大進步。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我不能保證抓住每一個罪犯,但是我能保證被我抓住的每一個罪犯都得傾家蕩產、把牢底坐穿。’而罰罪相當則等于公開宣稱:‘我不能保證抓住每一個罪犯,但是我能保證被我抓住的每一個罪犯都不會受到高于他所造成的損失或者獲得的收益的懲罰。’這樣的法律不是鼓勵犯罪又是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三河市| 铜山县| 卢氏县| 根河市| 云龙县| 含山县| 洛阳市| 杭州市| 铜川市| 萝北县| 武陟县| 九龙坡区| 永康市| 武鸣县| 仁怀市| 石河子市| 定南县| 宣城市| 公安县| 淮阳县| 青田县| 达日县| 日土县| 尼勒克县| 阿坝| 永宁县| 平果县| 宁强县| 延边| 北碚区| 翁源县| 孝义市| 林周县| 青阳县| 西青区| 冕宁县| 榆林市| 遂平县| 黄大仙区|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