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山萬水 :《道德經》的啟示
- 周南
- 1515字
- 2024-01-04 16:21:14
1-2 一登龍門,信心百倍
上周末去昆明,參加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的學術日活動,做了一個以“品牌與人生之道”為主題的講座,介紹我的品牌陰陽論。其間談到我對追求卓越的一些觀點,包括與學生通過游學“登山觀海”,引起師生們的共鳴。
游學勝讀萬卷書。所謂“登山觀?!保堑恰皶健保^“學海”。三十多年前,我“高飛遠走”,跨越“千山萬水”,前往美國留學,由此改變了一生。從此,我對“游”+“學”與“山”+“海”情有獨鐘。三年前,我曾匯集一百多位同事、學生以及我自己在“山”“?!敝g跋涉求索的感悟,編寫成一本書——《登山觀海:146名管理學研究者的求索心路》。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學術日結束時,邀請我來參加活動的聶元昆教授提議,在我第二天下午返回香港之前,“游西山龍門風景區,以體驗登山觀海之境界”。
看聶老師的名字,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昆明人。他說,當地流傳著一種“一登龍門,身價百倍”的說法。至于為何“一登龍門”便“身價百倍”,他沒有細說,我卻充滿期待。
昆明是云南省省會,地處云貴高原中部,海拔1900米左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素有“春城”之美稱。西山森林公園在滇池西岸,是昆明著名的風景區,其最高峰海拔2500米左右。龍門是西山眾多名勝之首,建在懸崖峭壁上。
翌日,天氣晴朗,氣溫適中。聶老師、他的學生小趙與我三人,一早就興致勃勃地前往龍門。
抵達景區,一眼就看到大門外的“蒼崖萬丈”四個大字(見本書彩插圖片3)?!吧n崖”+“萬丈”,正中下懷。
書山有路勤為徑。進了門,我們先是奮力上了幾十級很陡的石梯,然后沿著依山而建的棧道與隧道前行,有些路段是在危奇險峻的石巖上雕琢出來的,沿路不斷有建筑物,據說有九層十一閣。
我們看到了許多石刻。一個石牌坊上刻著的“妙有真境”,發人深省。無論做哪一行的學問,皆需奇思妙想,而“妙”中“真境”,不恰恰是我們“追”與“求”的嗎?我們拍手叫好,駐足拍照。
拍照之后,我們決定按這個“指示”,“尋”與“找”學問之“妙”。
不久之后,我們看到了刻在大石上的“別有洞天”與“引人入勝”。做學問,“勤”在“徑”上,可以“別有洞天”。“別有洞天”了,才“引人入勝”,才“妙”!
再往上攀登,看到許多游客在“一登龍門,身價百倍”的石刻旁拍照。這八個字或許是提醒登山者,還要繼續“勤”“攀”,因為拍照的背景是更高處的龍門石坊,“龍門”二字遙遙可見(見本書封面圖片)。
穿過隧道,拾級而上,我們終于見到了龍門風景區的標志性建筑——龍門。入口處的石坊上刻著金色的“龍門”二字,還刻有俗稱“元寶”的龍珠,緊挨著石坊的是石欄圍護的半月形平臺(見本書彩插圖片4)。不斷有游客蜂擁而入,找好位置照相,還摸元寶,希望討個好彩頭。巴掌大的平臺,被擠得水泄不通。
這時,我們注意到,正對著石欄的石窟頂端刻有“達天閣”三字,閣里立著魁星。在道教信仰里,魁星被認為是主宰文運之神。原來,石窟里的造像體現的是古代科舉制度“一登龍門,身價百倍”的思想。登龍門,得文運,達天庭?這就是龍門“真境”?
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意猶未盡,由月臺左邊的石洞穿過去,再沿臺階而上,到了天臺。上迎清風,下臨絕壁,舉目眺望,八百里滇池美景盡收眼底。云南人將“湖”稱為“海”,海天之間,煙波浩渺,沃野平疇,如詩如畫。登高望遠,登高為動,要吃苦,望遠為靜,是精神。有吃苦精神,才能抵真境!
再往上是回峰臺。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看了一眼,便開始下山,一路回味無窮。聶老師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保持超越,才是卓越?!毙≮w說:“學無止境,繼續努力。”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第一章)學問人生,奧妙、深遠,登山觀海,可以入門。
一登龍門,信心百倍!
201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