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6 為人師者,必先正其心

最近,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提名兩位深受學生歡迎的青年教師丁婉玲、曾憲聚為今年的校長教學獎候選人(見本書彩插圖片9、10)。

他們為什么會被提名呢?上一周,院里組織教學沙龍,請丁婉玲老師與曾憲聚老師分享心得。這里,我掛一漏萬,整理出一部分。

丁婉玲老師:家庭、中學和大學的影響

丁老師說:“回顧我在工作中堅守的原則和我的理想追求,家庭、中學和大學中的三位老師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第一位是丁老師的外婆。外婆原來是一名小學老師,現在已經90歲高齡,從教一生,桃李滿天下。她的一個學生,在美國獲得了博士學位,每次回國都會專程去看望她。該學生說,丁老師的外婆帶他起步,給了他很大的鼓勵與幫助,才使他有了今天。她為這個學生感到驕傲和自豪。“從小到大,受外婆的影響,我對讀博士和當老師充滿著向往。”

第二位是南開中學的創始人張伯苓先生。張伯苓先生的教育理念是,一個人的培養必須是完整的、立體的,不能僅僅為了考試。“大多數中學的學生都為了高考而緊張地度過三年,但是我在重慶南開中學度過的時光特別快樂。我們高一、高二時還在搞健美操比賽、籃球比賽,到了高三那一年才取消了所有的活動。”丁老師說:“中學時我是住校的,宿舍是一個年代久遠的四合院。那時經常會有白發蒼蒼的老人回來,說這是他當年住過的宿舍,感謝南開給予的教育。”

第三位是浙江大學的吳曉波教授。“因為我是‘直博’,大四就進入吳老師的學術團隊,跟在他身邊學習長達五六年的時間。我的價值觀和理想追求都深受他的影響。吳曉波老師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情懷,總提到中國企業、中國管理學、中國學者。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為生活所屈服,不要為生存放棄理想’。我一直記著這句話,在我面臨困難時它總會給予我力量。”

丁老師說:“我非常感謝出現在我生命中的這三位老師。從小丁同學變成小丁老師,課堂教學的挑戰很大。我不是最聰明的,但我一直要求自己最努力、最認真,還提醒學生們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曾憲聚老師:為人師者的樸素誠意

“老師”這兩個字對于曾老師來說既是一種“職業”,也是一輩子的“事業”,更是一生的“志業”。曾老師剛從教的時候,算過一筆“教學賬”:按30年的教學生涯,每年300名學生算,這輩子大致可以教9000名學生;影響其中的10%,那就有900人;即使影響1%,也有90人;這中間如有9人能夠躬身踐行,就算不枉此生。

曾老師說:“我不知道自己在課堂上的哪一句話、哪一個瞬間,能夠對哪一個同學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所以我懷著對‘師道’的敬畏之心,但問耕耘,勤種善因。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夠對學生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

大部分大學老師都已為人父母。“師者父母心。”曾老師常問自己這樣一個簡單而又樸素的問題: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求學的道路上遇到什么樣的老師?其中,“遇到我這樣的老師”不妨作為一個備選。我們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信心越足,可能就越趨近于一位“好老師”。古語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曾老師認為,對于學生,在情感上“莫道是他人兒女,當看作自家子弟”;在專業上,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則要“寬嚴相濟”。

學生們說,曾老師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沒有對任何一個同學板著臉說話,待學生真誠、平等、溫和;但是在學業上,無論是平時作業,還是期末考試,各方面要求都很“嚴”。曾老師是一位負責任的老師。其實回過頭來看,這樣的“嚴”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為他們面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備好利劍。

曾老師非常喜歡童話作家于爾克·舒比格的著作《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中的一首小詩:

洋蔥、蘿卜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

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

南瓜不說話,只是默默地成長。

曾老師說他希望成為一位“南瓜式”的老師,也愿意把自己的課堂稱為“南瓜課堂”。看到學生們成長為讓人心生暖意、靜氣過人、順逆一視、勇往直前而又生機勃勃的“小南瓜”,他打心底里感到高興。

“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道德經》第十六章),兩位受學生推崇的老師被提名為校長教學獎候選人,“根”都在他們對師道的理解,也來自榜樣的力量。《禮記·學記》說:“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繼承“志”(志向),成就“業”(事業)。

2018年12月3日

特別感謝:丁婉玲,曾憲聚,劉純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安徽省| 奉化市| 潼关县| 平遥县| 盱眙县| 封开县| 如皋市| 社会| 临沧市| 从江县| 壶关县| 台江县| 金门县| 巴楚县| 西昌市| 通化县| 邯郸县| 梅州市| 融水| 荥阳市| 克拉玛依市| 乌拉特中旗| 高要市| 理塘县| 南投市| 交口县| 柳江县| 贵阳市| 会同县| 广宁县| 鄱阳县| 栖霞市| 荆门市| 班戈县| 台中县| 城市| 盘锦市| 英超| 托克逊县|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