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五,赤軍誓師北伐,進入廣西作戰。
大軍兵分兩路。
沈赤心親率近衛標、騎兵標共四千人馬,為西路軍,對外宣稱兩萬精兵,經欽州入南寧,救援忠貞營。
方世珍率領步兵第一協約一萬五千人馬,為東路軍,對外宣稱有五萬精兵,經靈山、博白,進入橫州、郁林州,準備繞至南寧側背。
此戰,赤軍計劃先在南寧解救忠貞營,然后北上柳州,過柳州之后直撲桂林。大軍主要走陸路,輜重運輸不易,為此征調了兩千民兵、五千民夫。
赤軍進入廣西,頗出清軍意外,也令世人大跌眼鏡。世人皆認為,赤軍大敗廣東清軍,理應乘勢東進,即便不攻占廣州,也應攻占粵西的肇慶府、羅定州。
只有少數熟悉兩廣軍情之人,才會暗中嘆服赤軍的決策。粵西多山地,只在沿海分布有平原。赤軍止步于肇慶府陽江縣、陽春縣,已將大部分沿海平原納為己有。
此外,廣東與江西、福建相鄰,方便清軍救援。廣西與貴州、湖南、粵西相鄰,而貴州、湖南、粵西已是反清力量的天下。
最要命的,則在于孔有德舉措失當,所部兵馬過于分散,易被敵軍個個擊破。這就為赤軍征服廣西提供了方便。
方世珍率步兵第一協,兵馬雄壯,戰事頗為順利。左翼走靈山,入橫州,右翼走博白,入郁林州。
郁林州與博白相鄰,滿清官吏早已是驚弓之鳥,守軍未經戰斗就棄城而逃,知州開門投降。興業縣、橫州、貴縣都是小縣,無力螳臂當車,守軍或戰或降,戰事十分順利。
沈赤心這邊,則率領騎兵兼程趕往南寧。大軍未出欽州,遇到忠貞營的使者黨守素,他正急匆匆地前往廉州求援。
黨守素見過沈赤心,撲通一聲跪下,說道:“爵帥,您統率大軍來援,忠貞營就有救了。清虜集結重兵,攻克了八尺寨,南寧已成一座孤城,危在旦夕!”
今年以來,這已是忠貞營第八次向赤軍求援了。前幾次,清軍的攻勢不算猛烈,赤軍又助以軍械,忠貞營還支撐得住。
珠瑪喇生前部署“三王會剿”,令孔有德抄襲赤軍老巢。孔有德拖延不肯服從,借口要走南寧進入廉州,先集中兵馬圍剿忠貞營。
廣東清軍大敗,珠瑪喇戰死,孔有德也深受觸動。但他為人驕橫,并未收縮防線,反而繼續猛攻忠貞營,希望能夠奪下南寧。
南寧為桂南重鎮,孔有德若能據有南寧,則進可攻,退可守,處境將大為改善。
沈赤心扶起黨守素,安慰他道:“不怕,我已率領四千精騎,正要前往南寧解圍。眼下,我軍離南寧不過一百六十里。最晚后天上午,我軍必能趕到南寧。”
欽州離南寧很近,走驛道只有兩百里路,但多山路。騎兵走得快,急行軍一晝夜就能到達南寧。
黨守素見沈赤心說得輕巧,以為他不甚在意,急忙說道:“爵帥,南寧已經萬分緊急,形勢如同當年的山海關之戰。八尺寨是南寧的屏障,如同山海關外的一片石。
“當年,先帝與吳三桂在山海關外大戰,在一片石鏖戰多日,相持不下。先帝急調援軍,星夜馳援一片石。吳三桂也走投無路,不惜認賊作父,向清虜乞師。
“那種形勢下,誰的援軍先到,誰就能打贏山海關之戰。若我軍援軍先到,先帝就能打敗吳三桂,占據山海關,就能擋住清虜,在京師坐穩天下。
“不曾想,清虜的騎兵快,先于我軍趕到一片石。結果,闖王兵敗,只得退京師,退西安,最終失去了天下。爵帥,前事不忘,后世之師呀!”
沈赤心看了看黨守素,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道:
“黨守素,你有所不知。清虜之所以傾力幫助吳三桂,是因為吳三桂愿意投降。赤軍屢次三番增援忠貞營,不求回報,不計損失,你們什么時候歸順赤軍呢?”
忠貞營漂泊無依,始終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李過生前接受南明大臣堵胤錫的收編,在南寧找了地盤。
忠貞營在南寧的地盤并不穩固,不僅受到南明小朝廷的敵視,還受到大西軍、廣西明軍的排擠。
去年,李過病死,高一功統領忠貞營。他的才能不及李過,幸虧得到赤軍的支持,才保住了南寧。
高一功沒有野心,只想保住忠貞營,只要不投降滿清,他愿意忍辱負重,依附赤軍、南明等抗清力量。
現在,忠貞營已經到了生死關頭。若赤軍不派兵救援,清軍必將破城。屆時,即便忠貞營要突圍,老弱婦孺也逃不過清軍的追擊。
黨守素臨走之前,高一功就交待過他,只要赤軍出兵相救,忠貞營愿意歸順赤軍。他凜然說道:
“元帥恩德,我們忠貞營沒齒難忘。您肯出兵打垮清虜,就是忠貞營的再生父母。我們忠貞營愿意歸附赤軍,決無貳心。”
一旁的沈赤庵十分乖巧,插話說道:“可是‘聽封不聽調’?”
忠貞營與明朝有仇,彼此互相猜忌。南明隆武朝、永歷朝都曾試圖驅使忠貞營擊殺清虜,但南明軍隊又處處排擠忠貞營。
忠貞營只得“聽封不聽調”,表面接受南明的官爵,但并不服從調遣。
黨守素還沒說話,沈赤心便說道:“實不相瞞,我這次出兵南寧,并非只是要增援忠貞營。另一路赤軍,共有精兵五萬,正在星夜疾進,直撲桂林。
“赤軍能擊斃珠瑪喇,就能擊斃孔有德。我以數萬精兵征服廣西,料想亦無困難。屆時,赤軍將據有整個廣西,忠貞營是否歸附赤軍,還要早作決斷。”
忠貞營被孔有德的清軍打得狼狽不堪,赤軍大舉北伐,正可為忠貞營報仇雪恨。
黨守素大喜過望,說道:“爵帥英明蓋世,忠貞營自當誠心歸附,既要聽封,更要聽調。”
于是,沈赤心先派騎兵標星夜趕往南寧。又一日,近衛標抵達南寧。四千赤軍精兵,與忠貞營內外夾擊,大敗清軍。
高一功出城拜見沈赤心。他的親姐姐、李自成的遺孀高桂英陪同,感謝沈赤心援救之恩。
高氏姐弟指天為誓,愿率忠貞營歸附赤軍,高一功自廢南明“鄖國公”的爵位。忠貞營還有六千兵馬,精銳有三四千人。
沈赤心下令將忠貞營分為兩部,定番號為步兵第六標,步兵第七標,留兩千弱兵守衛周寧,其余四千精銳隨赤軍北伐桂林。
忠貞營沿用大順軍的編制,以隊為基本編制單位,步兵隊大約一百來人,與赤軍相似,收編起來更為方便。
第六標、第七標標統分別為高一功、李來享,一個是李自成的小舅子,一個是李自成義子李過的義子。
忠貞營人心安定,誠心歸附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