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教育學
- (蘇聯)瓦·亞·蘇霍姆林斯基
- 1989字
- 2024-01-12 11:27:44
蘇霍姆林斯基小傳

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及其著作已廣為世人矚目。他的全名叫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他是蘇聯時期杰出的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和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
蘇霍姆林斯基于1918年9月28日出生在烏克蘭基洛夫格勒州奧努弗里耶夫斯克區瓦西里耶夫卡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26年,小瓦西里上了小學,就讀于瓦西里耶夫斯克的一所七年制學校,成績突出,成為該校最有才華的學生之一。
1933年,蘇霍姆林斯基從七年制學校畢業。在那個年代,由于蘇聯大力發展教育,中、小學校急劇增加,迫切需要大量的師資。他毅然前往克列明楚格師范學院進行師資培訓班的學習。
1934年,蘇霍姆林斯基從師資培訓班畢業。正是在這里,他立下誓言,要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
從1935年開始,蘇霍姆林斯基先后在奧努弗里耶夫斯克區的瓦西里耶夫斯克和濟布科夫兩所七年制學校教烏克蘭語和文學,也就在這時,他加入了共青團。
1936年,蘇霍姆林斯基去波爾塔瓦師范學院繼續深造。在學院里,他先后獲得了烏克蘭語文初級中學教師、烏克蘭語文高級中學教師資格。
1938年,他從波爾塔瓦師范學院畢業,回到奧努弗里耶夫斯克。從1938年到偉大的衛國戰爭爆發,蘇霍姆林斯基一直在奧努弗里耶夫斯克中學擔任烏克蘭語文教師,后又兼任教導主任。
1939年8月,蘇霍姆林斯基在該中學被吸納為共產黨員,當時年僅21歲。
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這年7月的一天,蘇霍姆林斯基接到軍事委員會的通知,讓他去軍事學院學習。7月28日,蘇霍姆林斯基被授予初級政治指導員稱號。一個星期后,被任命為連政治指導員的蘇霍姆林斯基,為保衛祖國已戰斗在硝煙彌漫的防線上了。
1942年,蘇霍姆林斯基在爾熱夫市市郊受了重傷,在烏瓦鎮和烏德穆爾特住了幾個月醫院。傷愈出院后,蘇霍姆林斯基作為殘疾軍人復員,到教育人民委員部報到,重返教育崗位。他成為烏瓦鎮工人村一所中學的校長。
1944年秋天,蘇霍姆林斯基同妻子安娜·伊萬諾夫娜·蘇霍姆林斯卡婭回到了烏克蘭,在烏克蘭的基洛夫格勒州奧努弗里耶夫斯克區工作了4年,任區國民教育局局長,同時還在中學里兼課。
1948年,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請求,他被任命為帕夫雷什中學校長。從此直到去世,長達32年之久,他就沒有離開過這所學校,一直擔任這所中學的校長、教師。
在這32年中,作為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蘇霍姆林斯基一心撲在教育上。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學校領導、教師的楷模,更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他把每一個學生視為“我的孩子”。他付出了極大的精力,使帕夫雷什這所極為普通的農村中學,在辦學上達到了蘇聯當時最優秀的水平,成為先進教育的實驗地。
1959年,蘇霍姆林斯基被選為代表,出席烏克蘭教師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授予他“功勛教師”的稱號。1960年,他被選為全俄教師代表大會的代表;1968年6月,被選為全蘇教師代表大會的代表,也就是在這次全蘇教師代表大會上,他光榮地獲得了“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的稱號。另外,他還曾榮獲兩枚列寧勛章、多枚蘇聯獎章和一枚馬卡連柯獎章。
同時,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方面的創作也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他撰寫了大量的教育專著和論文,創作專著41部,論文600多篇,寓言、童話和小故事1000多篇。他的首部專著《學生集體主義的培養》于1955年問世。20世紀60年代,他迎來了創作的高峰期,相繼出版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年輕一代共產主義信念的形成》《帕夫雷什中學》《我把心給了孩子們》等。特別是《我把心給了孩子們》一書,再版多次,榮獲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協會一等獎(1973年)和烏克蘭國家獎(1974年)。
教育家、著作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生命的最后幾年,還創作了《公民的誕生》《培養集體的方法》《和青年校長的談話》《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給兒子的信》《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等重要著作。它們和前面提及的著作一起匯成了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學思想寶庫。他的專著被譯成30多種文字在國內外出版,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教育科學研究者、教師、教育專家們的重視并得到研究,獲得了高度的評價和贊譽。由于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甚豐、理論研究成果卓著、才華出眾,1968年2月,他被推選為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
在這32年中,蘇霍姆林斯基還發揮了一個教育活動家的作用。他積極參加了各種教育科學研究方面的學術報告會、會議、座談會等。蘇聯教育科學院和教育部多次派他出國訪問、講學,他先后去過古巴、民主德國、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
1970年9月2日晚8時30分,蘇霍姆林斯基由于病情惡化,心臟停止了跳動。他的去世引起了世界許多國家人民的關注,以各種方式對他的去世表示哀悼的人數不勝數。蘇霍姆林斯基已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里。
蘇霍姆林斯基在生前總愛重復一句話:“人生下來,并不是為了像無人問津的塵埃那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人生下來是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跡——永久的痕跡。”這句警句,正是他本人的寫照。
2007年3月9日
2020年12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