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豐富多彩,從秋葉的飄零中我們讀出季節的變換,從冰雪的消融中,我們讀出春天的腳步,從蜂蜜的濃香中,我們讀出了勤勞的甜美。
公公婆婆的離開加重了安靜的煩惱,比如兩個孩子的養育。安靜的公公婆婆是農村人,他們在這里輔助馬克的小家,馬克以為原生家庭會永遠與自己在一起。馬克回饋給父母了足夠的金錢保障和情緒價值,但他們的離開卻打破了原有的格局。自打生完小麥,安靜的心就小了很多,情緒也不穩定。她總是多思多慮,她擔心公公婆婆沒有錢,她擔心她們身體的健康,她擔心兩個孩子的接送和教育,她擔心馬克的身體出問題……她擔心的事情很多很多,她覺得家務活繁瑣不堪,她想做好一切,但似乎一切都不盡如人意。她想安排好一切,但似乎什么都安排不了。她想抓住一切能抓住的稻草,卻發現自己手里全都是即將漏掉的沙子。她覺得很無助,她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她想工作,但生活就像小孩兒的臉那么多變。
安靜早上6點多起床做早飯,一天有做不完的家務,洗不完的衣服。晚上接到孩子又開始了作業輔導,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豈是那么簡單的?到處都是亂七八糟,一切都沒有規矩。安靜心里清楚自己和馬克以前的生活模式要改變了。沒人幫忙帶孩子,安靜怎么可能還能像以前一樣去工作呢?她反復問著自己。最終決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把責任放在第一位。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就是再苦再難也沒關系。女人就是這樣子,一旦你做了母親,很多事情都是要放下的。一旦你做了母親,很多責任都是要擔起來的。也許自己現在覺得苦和難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呢?也許現在覺得苦和難是因為自己整體協調能力還不夠強呢?
安靜開始重新擬定計劃,她覺得自己太貪心,往往什么都想要:飯要吃的最健康,孩子要輔導的最精細,一切都想親力親為。兩個孩子不同年紀,衣食住行,哪有那么容易?當安靜意識到自己沒有抓住重點,當安靜意識到自己太過貪心,一切都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話說回來,其實安靜的婆婆如果不走,安靜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安靜來說,孩子的養育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而現在,也到了安靜獨立自主完成的時候。抓大放小的過程中,一切慢慢變得井然有序,孩子的規則感越來越強,身體壯了不少,生病也少了許多,生活就在有序中越來越簡單。“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扛下所有,時間自會給出答案。不怨天尤人,將心力聚于當下,默默耕耘,生活自會繁花盛開。”安靜從書中慢慢釋然。安靜發現看書和運動都能使自己心態平和,自然和愛人都能讓自己汲取能量。
安靜要學的東西可真不少。醫療保健,飲食搭配,衛生和收納,中餐和西餐,不同的藥物藥理和藥性,當然,還有孩子最喜歡的烘焙。短短幾個月,安靜成長了不少。還記得第一次給孩子們做酸奶蛋糕,安靜照著配方,完成面糊后,放入葡萄干和核桃碎,在電飯煲中40分鐘,一次成功!孩子們回來吃的津津有味,安靜快樂極了,終于不用買別人的雞蛋糕了。安靜對食品安全極不放心。
雖然安靜總是處在一個發愁的狀態,眉頭不舒。但事情總是在按照規律悄然發生變化。公公婆婆在老家也有了新的秩序,一邊照顧年邁的爺爺,一邊種些糧食,打些零工。馬克也改變了很多,他不再天天出去跑,而是抓大放小看全局。是的,以前的馬克總是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對于家庭事物就像擠牙膏,擠一擠,動一動。而現在他在家里待的時間明顯多了許多:孩子的接送,拿快遞,洗碗。就連安靜的生日他也主動安排著過,給安靜下長壽面,訂蛋糕,炒菜做飯。馬克做飯雖然火有點大,菜半生不熟,但是安靜卻覺得心里暖暖的。革命友誼的根越扎越牢,同甘共苦的情越來越深。
“日子就這樣挪著慢慢往前過。”安靜的婆婆說過這句話。安靜,很詫異。自己的家庭條件比馬克好很多,自己的出身和從小的生活環境比婆婆好很多。為什么他們卻總是高高興興,而自己卻總是焦慮不已?安靜恍然大悟,她發現自己是錯的。事物是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的,人們說傻人有傻福,是啊,也許正是因為傻人是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來做事情。而太聰明的人往往要逆天,要改變事物的發展規律。所以傻人往往得到的福氣比聰明人要多的多。因此傻人和聰明人真的就傻傻分不清了。哈哈,安靜似乎想通了很多,你瞧,公公婆婆離開,安靜和馬克按照自己的要求去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公公婆婆也在屬于自己的領域活的自由自在。小麥和小悅似乎也長大了不少,早上自己穿衣、穿襪、穿鞋,這要擱以前早上是雞飛狗跳,鬧翻了天的。
俗話說: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出自韓愈《原道》,強調打破舊事物對建立新事物的推動作用。現有的生活秩序使得馬克更有責任感,使得安靜對馬克加深了革命情誼,使得小悅小麥更加獨立自主……短短的幾個月,安靜重建了兩個孩子的原生家庭。而現在安靜正躺在陽光下接受太陽的撫摸,這難得的靜謐時光是她最享受的時刻。歲月靜好,沒有什么困難是解決不了的;心向暖陽,沒有什么挫折能阻擋前行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