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安全生產政策法規讀本(上冊)
- 水利部安全監督司等
- 3099字
- 2024-04-17 15:42:24
第七節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的主要內容
7.1 [目的] 近年來,全國生產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安全生產狀況總體穩定、趨于好轉,但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事故總量仍然很大,非法違法生產現象嚴重,重特大事故多發頻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暴露出一些企業重生產輕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體責任不落實,一些地方和部門安全監管不到位等突出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全面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國務院2010年7月19日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共分為九部分32條,關系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的主要規定有:
7.2 [總體要求]
7.2.1 [工作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堅持依法依規生產經營,切實加強安全監管。
7.2.2 [主要任務] 以煤礦、非煤礦山、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業(領域)為重點,全面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
7.3 [嚴格企業安全管理]
7.3.1 [進一步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 企業要健全完善嚴格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堅持不安全不生產。加強對生產現場監督檢查,嚴格查處違章指揮、違規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行為。要加強對境外中資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和管理。
7.3.2 [及時排查治理安全隱患] 企業要經常性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并切實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產專業人員為主導的隱患整改效果評價制度。
7.3.3 [強化生產過程管理的領導責任] 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成員要輪流現場帶班。
7.3.4 [強化職工安全培訓] 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殊工種人員一律嚴格考核,按國家有關規定持職業資格證書上崗;職工必須全部經過培訓合格后上崗。企業用工要嚴格依照勞動合同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
7.3.5 [全面開展安全達標] 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7.4 [建設堅實的技術保障體系]
7.4.1 [加強企業生產技術管理] 強化企業技術管理機構的安全職能,按規定配備安全技術人員,切實落實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技術管理負責制,強化企業主要技術負責人技術決策和指揮權。
7.4.2 [強制推行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 大型起重機械要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努力提高企業安全防護水平。
7.4.3 [加快安全生產技術研發] 企業在年度財務預算中必須確定必要的安全投入。
7.5 [實施更加有力的監督管理]
7.5.1 [進一步加大安全監管力度] 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等影響安全生產的行為。
7.5.2 [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屬地管理] 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對當地企業包括中央、省屬企業實行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管理。
7.5.3 [加強建設項目安全管理] 強化項目安全設施核準審批,加強建設項目的日常安全監管。嚴格落實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監管等各方安全責任。對項目建設生產經營單位存在違法分包、轉包等行為的,立即依法停工停產整頓,并追究項目業主、承包方等各方責任。
7.5.4 [加強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作用,依法維護和落實企業職工對安全生產的參與權與監督權。有關部門和地方要進一步暢通安全生產的社會監督渠道。要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
7.6 [建設更加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
7.6.1 [加快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建設] 鼓勵和支持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依托大型企業和專業救援力量,加強服務周邊的區域性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7.6.2 [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預警機制] 企業要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析。發現事故征兆要立即發布預警信息,落實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對重大危險源和重大隱患要報當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備案。
7.6.3 [完善企業應急預案] 企業應急預案要與當地政府應急預案保持銜接,并定期進行演練。賦予企業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在遇到險情時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的直接決策權和指揮權。因撤離不及時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的,要從重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7.7 [嚴格行業安全準入]
7.7.1 [加快完善安全生產技術標準] 加快制定修訂生產、安全技術標準,制定和實施高危行業從業人員資格標準。
7.7.2 [嚴格安全生產準入前置條件] 把符合安全生產標準作為高危行業企業準入的前置條件,實行嚴格的安全標準核準制度。
7.7.3 [發揮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的作用] 推動安全生產評價、技術支持、安全培訓、技術改造等服務性機構的規范發展。
7.8 [加強政策引導]
7.8.1 [制定促進安全技術裝備發展的產業政策] 要鼓勵和引導企業研發、采用先進適用的安全技術和產品。
7.8.2 [加大安全專項投入] 加強對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的監督檢查。高危行業企業探索實行全員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完善落實工傷保險制度,積極穩妥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
7.8.3 [提高工傷事故死亡職工一次性賠償標準] 從2011年1月1日起,對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職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調整為按全國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計算,發放給工亡職工近親屬。同時,依法確保工亡職工一次性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的發放。
7.8.4 [鼓勵擴大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培養] 加快培養高危行業專業人才和生產一線急需技能型人才。
7.9 [更加注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7.9.1 [制定落實安全生產規劃] 企業要把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要求落實在企業發展和日常工作之中,在制定企業發展規劃和年度生產經營計劃中要突出安全生產,確保安全投入和各項安全措施到位。
7.9.2 [強制淘汰落后技術產品] 不符合有關安全標準、安全性能低下、職業危害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的落后技術、工藝和裝備要列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予以強制性淘汰。對存在落后技術裝備、構成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要予以公布,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關閉。
7.9.3 [加快產業重組步伐] 加大對相關高危行業企業重組力度。
7.10 [實行更加嚴格的考核和責任追究]
7.10.1 [嚴格落實安全目標考核] 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完成年度生產安全事故控制指標情況進行嚴格考核,并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7.10.2 [加大對事故企業負責人的責任追究力度] 企業發生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追究事故企業主要負責人責任;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業主要負責人或企業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除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實際控制人責任外,還要追究上級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責任;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企業實際控制人和上級企業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負有主要責任的企業,其主要負責人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企業的礦長(廠長、經理)。對非法違法生產造成人員傷亡的,以及瞞報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節特別惡劣的,要依法從重處罰。
7.10.3 [加大對事故企業的處罰力度] 對于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或一年內發生2次以上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并負主要責任的企業,以及存在重大隱患整改不力的企業,由省級及以上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并向投資、國土資源、建設、銀行、證券等主管部門通報,一年內嚴格限制新增的項目核準、用地審批、證券融資等,并作為銀行貸款等的重要參考依據。
7.10.4 [地方打擊非法生產不力的責任追究] 對打擊非法生產不力的地方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
7.10.5 [建立事故查處督辦制度] 依法嚴格事故查處,對事故查處實行地方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層層掛牌督辦,重大事故查處實行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