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改制
- 崇禎:朕不是糊裱匠
- 小法師來咯了
- 2153字
- 2024-01-29 23:58:32
陜西動亂,讓圣駕一直待著遼東。朱由檢既不想返回京城那個牢籠中,又不敢去此次正在動亂的陜西。
他一向秉持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除非真的是迫不得已。
趁這次機會,朱由檢走訪查看遼東,山海關,寧遠,錦州等寧錦防線要地,關隘。
他隨后又在關寧鐵騎的陪伴下,和孫承宗一起去看了,已經收復的,義州,廣寧,西平堡前線其他前線要地,此次與后金兩次戰爭,既沉重打擊了后金的囂張氣焰。也擴張了明朝的版圖。原本寧遠之戰前,大明能控制的就是山海關至錦州一線。當時連大凌河城就放棄了。
現在明軍的勢力基本上可以控制遼河以西的土地了。
朱由檢指示,要重新修筑這些戰略要地。要把明軍的前線,往前移;隨后又撥付一百的軍餉來支持此次修筑。
在暗查走訪的日子,皇帝多次親臨士卒中間,傾聽士兵的心聲,了解士兵的難處。
隨后便開始了遼東十幾萬將士的整頓。
一,是裁掉老弱病殘之輩,對于那些不想當兵的人士發放遣散費用,重新從遼民之中,招募年富力強之輩?,F在財政寬裕不少,當兵雖然危險,但在亂世也算是一個混出頭的行業。朱由檢認為,讓一個不喜歡當兵的人去當兵,恐怕戰力也強不到哪里去。于是十幾萬大軍,裁減至十萬。
二,對于軍制,以及軍紀問題,軍內貪污腐敗問題,虐待士兵問題朱由檢相當關注,其中軍制主要是明后期的家丁和親軍的問題。
明朝后期,將領們普遍克扣士卒糧餉是一個積極普遍的現象,他們盤剝朘削下級官兵,自己過著花天酒地的糜爛生活,且向兵部官員,監視太監,和紀功御史等人行賄,營求升遷或開脫罪責。
這就決定了他們和士卒的矛盾必然激化。平時矛盾就多戰時更可能做不到上下一心。
這些將領沒辦法,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采取了自養家丁的辦法,他們把克扣貪污的錢財拿出一部分,豢養一小批經過挑選的士兵,給予較好的生活待遇和馬匹器械等裝備。將領即使革職離任了,家丁也依舊由他們帶回原籍供養。
這樣,到了關鍵時候,家丁就成了將領們邀功的王牌和逃命的盾牌。時人指出:明朝邊將“一萬額兵,止有六千,以四千為交際、自給、養家丁之用。”
這些原本維護了整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的官兵變成家丁,相當于是皇帝出錢給將領們養著為他們謀取私利的工具。這是朱由檢絕對不能接受的。
當然,官兵變成家丁,除了上述將領貪污導致之外,也有明末士兵待遇較低,不能如時發餉有關。當時這一問題,在此時崇禎朝,已經基本杜絕了。
對于上述問題,朱由檢與孫承宗商量許久,決定還是冒險實施改革方案。主要是孫承宗直屬掌握的軍隊已經能控制大局,再加上遼東完全是后方供應糧草。后金如今在角落里舔著傷口。
所以還是先把大明皇家銀行遼東分部建立,由銀行直接對士兵各自發放,每個士兵(把總以下)都做了一個鐵牌編號,拿著鐵牌編號,每月便可以前去存拿餉銀。
當然把總以上的,守備,游擊,參將,副總兵,總兵,都由督師行營直接發放。對于遼東將領,朱由檢覺得還是大方一些。盡量避免遼東軍改產生更大的阻力。朱由檢認為能用錢,解決了問題的,都不是問題。更何況,他還不僅僅只給錢,還有功名利祿。
做皇帝就是這點好!給出一個大餅,就有人前仆后繼。
后世有位名人曾經說過,員工跳槽,要么是錢給的不夠,要么人受委屈了。朱由檢決定嚴格尊重該規定。既不讓錢太少(肯定比貪污少一些),又不能讓人受了委屈。
隨后朱由檢開始對軍中,嚴重貪贓枉法的,嚴苛虐待士兵,就地查處,嚴厲打擊。后面不少將領覺得,如果再行貪污喝兵血,風險太大,上有督師嚴厲查處,下有士兵離心離德,恐怕得不償失。于當風險跟收益不成正比時,就沒多少人干了。
當然朱由檢解釋他也不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馬放南山;而是遼東兵制,軍制早已積弊已久。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時候。前兩次對金作戰實際上就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士兵戰斗力,凝聚力不夠,怕死,只能打順風戰,守城戰。對于遭遇戰,野戰,大明的水平還差的不少。
隨后他便頒布詔令,一,設立講武堂,全面提高,高、中、下、級的政治思想,和軍事能力。由皇帝任為名譽校長,孫承宗任第一校長。
二,設定監軍政委制度,此職只在軍中宣傳皇帝恩德以及朝堂關于軍隊的政策,監察軍中不法等問題。當然軍政委制度,有一明一暗,明的就是朝廷委派的御史,或者觀政進士;一暗,就是錦衣衛的諜探。
朱由檢深深知道,刀把子必須要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會安心。只有皇帝才能指揮軍隊,而不是軍隊來指揮皇帝。趁著這個機會,他把所有軍將召集起來說道,朕不是不相信愛卿,但原來軍中積弊不少。要想徹底杜絕,就要先從思想上自我革新。
其實從另外的角度來看,皇帝這是在跟遼東軍將做交易。
皇帝對于軍中將領貪贓枉法,軍紀敗壞,除非是天怒人怨,或者殺雞儆猴的,在軍制改革之前將從輕發落,一律減一等;但是對于此次軍制改革之后,必須嚴厲打擊。
皇帝在遼東的半年時間內,一直為孫承宗整頓軍制,保駕護航。可以說半年后的大明軍,將是一種向新式軍隊轉變的軍隊。
隨后,遼東軍制改制,便也傳到袁崇煥總督的薊州軍鎮。
另外皇帝下令,要求,以后的軍糧由漕運改為海軍,這一制度改革,直接讓遼東原來每年五百六萬兩白銀的軍費,直接減少到四百萬了。
隨著孫承宗又建議遼東可以實施屯田。
朱由檢立即發布詔令要求遼民屯田,由于收復大凌河及遼河以西部分領土,再加上屯田主要是以種植高產,抗旱,抗寒的農作物為主,相信不遠的將來,在遼東軍隊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遼東的軍費開支還會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