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天下最高的榮譽
- 大明:朱棣重生土木堡
- 努力大閘蟹
- 2045字
- 2023-12-17 23:15:00
徐有貞此話一出,不少大臣都心思活躍了起來。
是啊,大明宣德之治后,那是四海升平。
大明只有瓦剌一個敵人,除了北方,內外環境都良好,國內沒有任何戰亂或戰事。
此時就算南遷,大明也依舊可以一心對敵,不會受到其它事情的干擾。
就連郕王也不再說話,手指輕輕敲打起來,顯然是陷入了思考。
于謙見狀暗道不好,立即道:“太后娘娘,郕王殿下,諸位同僚,請再聽謙一言。
瓦剌孤軍來犯,勞師以遠,無法持久作戰,看似來勢洶洶,其實隱患極多。”
徐有貞知道此時朝堂上已經有不少人倒向自己了,現在就欠最后一把火,于是當即就道:“于大人可別信口雌黃啊,有哪些隱患說來聽聽。”
徐有貞相信,只要于謙說不出個一二三四,那么接下來在這朝堂之上,他就不是孤軍奮戰了。
哪想于謙斜視他一眼,當即就豎起一根手指,“其一,瓦剌軍隊長時間交戰,沒來得及休整,已露疲憊之相。”
于謙又豎起一根手指,“其二,眾所周知,瓦剌軍內部并不和諧。
瓦剌軍分別為也先、脫脫不花、阿剌知院三人統率。
脫脫不花雖然是大汗,但實際統帥卻以也先為首,也先與脫脫不花、阿剌知院矛盾重重,相互爭權奪利,瓦剌軍隊根本無法長期作戰,一旦戰事進入相持階段,瓦剌便只會越來越弱勢,甚至直接四分五裂。”
于謙又豎起一根手指,還要繼續往下說。
徐有貞頓時慌了,他只是一個負責文史修撰工作的從五品文官,甚至連前線戰報都是今早才知道的,真論戰場形勢,怎么可能論得過于謙這個兵部侍郎。
之所以站出來主張難遷,也只不過是為了搏一份榮華富貴。
宣德之治后的大明是不以言論罪的,徐有貞的南遷只是提個建議,就算朝廷不采納,也不會給徐有貞帶來什么實質影響。
反倒是如果南遷的建議被采納,徐有貞他將飛黃騰達。
見于謙開始擺事實講道理,徐有貞連忙道:“郕王爺,其實微臣的建議跟于大人的主張并不沖突。
臣的意思是,大明可以在固守京都的同時,安排部分大臣護送太子爺跟太后娘娘先行去南京,這樣便能多安排一條后路,一旦京都失守,朝廷仍可在南京東山再起,大明也不會失去國祚。”
此話一出,優勢又回到了徐有貞那邊,不少大臣都覺得這做法最為穩當。
于謙卻怒斥道:“難道你們想再經歷一次靖康之恥,臣子之恨嗎?”
這話就真的太言重了。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當初反對岳飛的那些人,現在都還在跪著呢。
頓時整個朝堂上下,都變得戰戰兢兢,除了支持于謙的那些武將,誰都不敢再輕易開口。
于謙繼續擲地有聲道:“大明京都此時尚有十萬大軍,也先就只三萬騎兵。
誠然也先挾勝而來,士氣高昂,但大明京城防御力極高。
歷朝歷代,歷場戰爭,你們有見過騎兵攻城的嗎?
你們有見過有三萬人攻下十萬人駐守的城池的嗎?
更何況京師周邊仍有很多地方軍隊,各路勤王大軍也正陸續調往京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戰爭會對大明越來越有利。”
土木堡戰敗的三大營殘兵還在陸陸續續逃往京都,周邊的地方軍隊也在陸陸續續趕來。
于謙不知道最終面對瓦剌的時候,大明有沒有十萬大軍。
但于謙知道,到時候瓦剌肯定不止三萬人。
擊敗大明軍隊的是也先率領的三萬騎兵。
但這次瓦剌南下,除了也先所率的那一路三萬人外,還有脫脫不花所率領的三萬,以及阿剌知院的兩萬,總兵力至少在八萬以上。
但于謙不能說。
為了穩定軍心,于謙不僅不能說,還必須得要阻止大明遷都。
此時南遷,必然會使朝中群臣心神不定。
一些人一旦有了后路,就不會盡死心守衛京都,反而生出逃跑之意。
朝廷如果不能做到舉棋若定,必然會影響到軍隊和百姓。
軍心若不定,這一戰就真的兇險了。
于謙明白,如果想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必須保證朝廷、百姓、軍隊上下一心。
只要軍心可用,這一戰于謙他就有必勝的把握。
“提議南遷的,都應該斬殺。”于謙虎視滿朝文武,再次喊出了這句話。
只不過較上一次,殺氣滾滾。
滿朝文武都被于謙給唬住了。
那些自永樂一朝走過來的老臣,更是像是第一次認識于謙一樣看著于謙。
明明在永樂一朝時候,這家伙不是還罵皇帝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勸皇上別打仗嗎?
怎么他自己當了兵部尚書頭就鐵了。
這是被太宗皇帝朱棣附體了?
但沒等多久,于謙的話,就得到了回應。
陳循率先站了出來,同樣高聲喊道:“主張南遷者,斬!”
“主張南遷者,斬!”王直喊得歇斯底里,脖子都紅了。
石亨伸長著脖子,拼勁全力大聲喊道:“主張南遷者,斬!”
隨著越來越多的老臣、武將站了出來。
慢慢的,這場爭吵不休的朝會,漸漸的只剩下一個聲音。
“主張南遷者,斬!”
“主張南遷者,斬!”
“我,我......”徐有貞見狀,嚇得亡魂皆冒,愣愣站在原地再說不出話來。
終于,珠簾后的皇太后說話了。
這位后世橫跨六朝,三次垂簾聽政,被人稱為一代妖后的孝恭章皇后,可以說她不顧大局,可以說她工于心計。
但不能不說她是一個有血性的。
“自即日起,大明備戰,京城只許進,不許出,大官富戶凡敢南逃者,斬!”
滿身殺氣的于謙,終于長舒口氣。
袞袞諸公,一個聲音,終于塵埃落定了。
可還沒等于謙這口氣舒完,另一口氣就又提上來了。
“于謙,自即日起任兵部尚書,加封太子太保。”
“于太保,大明的安危,哀家就交到你手里了。”
這是天下最高的榮譽。
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擔。
同時,這也是天下最大的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