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獨斷朝野
- 大明:朱棣重生土木堡
- 努力大閘蟹
- 2013字
- 2023-12-17 23:04:52
滿朝文武都朝著武將行列最前邊那個人看去。
于謙也怡然不懼,剛剛喊出主張南遷者該斬的人正是他。
兵部尚書戰死,留守京城的兵部侍郎于謙,自然成為大明武將之首。
于謙怒指向徐珵,“混賬東西,說的什么糊話,京都乃大明國本,一動則大勢去,古人常言以史為鏡,枉你讀那么多書,難道看不透前宋的教訓嗎?還不給老夫滾下去。”
所有人都看向怒發沖冠的于謙,只不過每個人眼里的含義都不同。
王文、王直、胡濙等朝堂重臣臉上是火辣辣的,他們都是朝廷重臣,第一個站出來挽狂瀾天傾的卻是于謙。
可他們張了張嘴,卻什么話也說不出。
為王朝續命是可留名青史,可若是沒續成呢?
當于謙那一聲喊出來,他肩上擔的便是整個大明的命運和整個大明百姓的命運。
這責任太大了。
歷史對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評價通常是帶有成王敗寇的思維。
如果大明挺過這一劫,王朝得以延續,那么固守京城就是正確的抉擇,那些建議南遷的人就會被釘死在恥辱柱上。
可若是大明沒挺過這一劫呢?
明朝亡了,這些建議南遷的人,后人就會認為他們有先見之明,是于謙昏庸,錯失了東山再起的良機。
此時瓦剌強而京都弱,一旦有一丁點閃失,于謙必將留下千古罵名。
徐珵則是滿臉難堪,他看向于謙,“今日諸公是在朝堂共商國家大事,于大人,你難道要仗著兵部侍郎的身份,做那獨斷朝堂的權臣嗎?”
珠簾之后,那個已歷經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已成當朝太后的女人開口了,“兵部尚書戰死,于大人身為兵部侍郎,自然就是兵部尚書。
倒是你徐珵徐有貞,哀家記得你是任翰林院侍講吧,今日朝堂上所商討的乃是軍國大事,朝堂上袞袞諸公都沒有開口,你一個從五品文官豈敢妖言惑眾?”
徐珵是個文官,文官別的不行,嘴那都是相當的厲害,他當即就道:“太后娘娘,大明是不會以言論罪的,徐有貞只是提個建議,就算朝廷不采納,微臣也罪不當斬,倒是那于大人,開口就是要以莫須有的罪名斬了微臣,此舉可有將大明的祖訓、大明的律法放在眼里?”
等了片刻,珠簾后的孫若薇都沒有再說一句話。
郕王朱祁鈺只好和起稀泥,“好了,今日是商議國事,就不要斬啊斬了,徐有貞你說說你的看法,于大人你也說說你的看法。”
能夠站在這太和殿內商議國事的滿朝文武,誰不是人精中的人精?
雖然無論是孫太后還是郕王都沒有明確表示是支持南遷還是支持死守京城,可從他二人對待徐于二人的態度,眾大臣就都知道了他二人是什么態度。
瞧瞧,對那徐珵都不喊徐愛卿徐大人,直接喊徐有貞了。
反觀于謙,只在這朝堂上罵了幾句,就直接從兵部侍郎變成了兵部尚書。
這態度難道還不夠明確嗎?
于謙也是當仁不讓直接站了出來,大聲道:“稟郕王殿下,臣當兵部侍郎幾年,雖未打過仗,但對兵事還是有些了解的,臣以為大明雖在土木堡之役遭受慘重的損失,但遠遠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京都一旦放棄,后果不堪設想,即便日后重奪京城,也無法彌補放棄京城所帶來的影響,若是不能重奪京城,更有可能直接步前宋后塵。”
郕王微微點了點頭。
那徐有貞也不甘人后,立即大聲喊道:“郕王爺,于大人此言謬論,土木堡一戰大明北方之兵損失殆盡,三大營全軍覆沒,滿朝武勛同樣死傷殆盡,如今大明京師是真的已經山窮水盡,根本再也無力組織軍隊,在這種情況下,不南遷就代表著滅亡。”
于謙當即再次呵斥道:“謬論,戰報一傳回來,郕王殿下就已經下旨讓各路藩王大將率勤王之師趕赴京城了,況且大明京師還有十萬大軍,何來山窮水盡,無力組織軍隊一說?”
徐有貞聽后,當即就哈哈大笑,“各路勤王大軍最快也需一月以后才能如今,瓦剌大軍若是攻破紫荊關或居庸關,只需半日就可南下京都,敢問于大人,就京都眼下的情況,你能堅守一個月嗎?
至于京師十萬大軍?那更是笑話,你問問朝堂上這袞袞諸公,大明京都如今還有十萬大軍嗎?”
徐有貞此話一出,滿朝文武又都變了臉色。
大明拱衛京城的軍隊主要由京營三軍和親軍二十六衛組成。
土木堡之役時,皇帝帶著京營三軍,也就是三千營、五軍營和神機營出去了。
拱衛大明京師的軍隊只剩下二十六衛。
不想土木堡一役,自永樂一朝留下的三千營、五軍營跟神機營竟全軍覆沒。
戰敗之后,連皇帝都被俘虜了,京營三軍只有小部分殘兵回到京都。
如今整個京城內,未出戰的親軍加上從土木堡逃回來的殘兵敗將,總兵力都只在五萬左右。
于謙暗道不好,如今敵強我弱,瓦剌即將兵臨城下,若是軍心再被這徐有貞動搖,那這一仗就真不用打了。
察覺到群臣態度有變的于謙當機立斷,直接大聲喊道:“郕王殿下,京營三軍雖已是殘兵,卻都是見過血的百戰精銳,況且親軍二十六衛個個都是精銳,絕非老弱病殘,二者相加,守住京都簡直易如反掌。”
徐有貞當即就冷笑道:“于大人說是百戰精銳就是百戰精銳了?五十萬大軍都沒了,逃回來的那幾萬殘兵敗將能做什么?至于親軍二十六衛,那還是永樂一朝留下的,那不是老弱病殘是什么?”
“郕王爺,大明經仁宣之治后國內繁榮,土木堡之役大明雖兵力損失不小,但物資損失并不大,大明的糧食、輜重儲備仍然很充足,此時死手,便如項羽烏江自刎,此時南遷,便如霸王過江,卷土重來未可知啊!”徐有貞高深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