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年少時的“愛情”
- 真水與火焰:作家的流行音樂履歷
- 百花文藝出版社
- 2439字
- 2023-12-28 22:32:26
余耕
《千言萬語》
演唱者:鄧麗君
作詞:爾英
作曲:左宏元
發行年代:1973年3月
作者簡介
余耕,中國作協會員。早年從事專業籃球訓練,后轉做記者,不惑之年開始職業寫作。代表作《古鼎》《金枝玉葉》《我是夏始之》《我是余未來》等。曾兩獲百花文學獎。都市荒誕喜劇小說《如果沒有明天》被改編成網劇及話劇,引發廣泛反響。
相較于同齡人,我的流行音樂啟蒙似乎要早兩三年。當我的小伙伴們還在哼唱《泉水叮咚響》的時候,我便開始聆聽《千言萬語》了。
第一次聽到那個甜美的嗓音,是一個冬天的清晨,我在被窩里瞬間醒透了:天哪!世間還有人用這樣的聲音唱歌……那一刻,我竟然眼眶濕潤,我覺得我在剎那間擁有了愛情。那一年,我大概十一歲。
《千言萬語》是從那臺單聲道“半頭磚”錄音機里播放出來的。“半頭磚”是我父親講心理學課程錄音用的,他每天把錄音機帶回家,早晨起床后就開始播放這首歌。而且,整盤磁帶上只有這一首歌,一首歌唱完,便能聽見父親按下倒帶鍵,磁帶“嘩嘩嘩”倒到頭,便又是這首歌。我還聽到父親一邊刷牙一邊對母親介紹,說這個唱歌的叫鄧麗君,生于中國臺灣,她的媽媽是我們山東人。
接下來,磁帶上鄧麗君的歌多了起來,不再只是循環《千言萬語》。鄧麗君的嗓音依舊那么甜美,可那些歌我卻不甚喜歡。《路邊的野花不要采》顯得浮浪輕佻,不符合我少年時期的審美;《何日君再來》有一些濃厚的勾欄瓦肆氣息,尤其不能容忍;《你怎么說》是與另外一個男人的約定,讓我嫉妒且泛酸。聽來聽去,我還是鐘情《千言萬語》,這首歌讓我如沐甘霖,覺得這是鄧麗君對我一個人的傾訴和吟唱。
不知道為了什么
憂愁它圍繞著我
我每天都在祈禱
快趕走愛的寂寞
那天起 你對我說
永遠地愛著我
千言和萬語隨浮云掠過
……
這個女人怎么和我一樣,每天有那么多憂愁纏繞著?她每天都在祈禱我的到來,為她趕走愛的寂寞。這大概就是我從小想離開故鄉的原因,因為遠方有一個女人在等待,等待我為她解開憂愁纏繞。
像大多數初戀一樣,甜蜜過后便是苦澀。我忘記了通過什么渠道,得知鄧麗君的歌是“靡靡之音”,是“黃色音樂”,是“腐朽的資本主義生活的代表”。那個時候,我的心情非常復雜:每天早晨既盼著父親放鄧麗君的歌,又會覺得父親有些問題,甚至還會在心里埋怨父親有些不正經,他怎么可以在家里放這些“黃色歌曲”?有一天早晨,父親又在“半頭磚”錄音機里放鄧麗君的歌,興許是因為放的是《何日君再來》,我便壯著膽子嘟噥了一句,說鄧麗君唱的都是“黃色歌曲”。
父親聞言一愣,笑問我如何判斷出鄧麗君唱的是“黃色歌曲”。
我登時漲紅了臉,感覺自己的耳朵都是熱熱的,憋了半天,我說唱那些愛人、心上人的歌就是“黃色歌曲”。
父親說道:“《泉水叮咚響》里面也有‘請你告訴我的心上人,不要想我想家鄉’呀。”
我辯解說:“那個心上人是保衛邊疆的解放軍。”
父親說:“美好的愛情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不是只有解放軍。”
父親怎么也不會想到,這場談話膨脹了一個少年的野心,更加堅定了我要去遠方的決心。雖然是一場讓我面紅耳赤的辯論,可我內心是歡喜的,父親說的沒錯,美好的愛情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讓父親更加沒有想到的是,美好愛情在他少年兒子的心里已經萌芽,他的兒子即將要去遠方,去為心愛的女人趕走愛的寂寞。
十四歲那年的冬天,我真的離開了故鄉,哼唱著《爸爸的草鞋》在青島大港登上了開往上海的客輪。“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嚀載滿艙,滿懷少年時期的夢想,充滿希望地起航、起航……”
三年前的那場“愛情”獨角戲,在日復一日艱苦的籃球訓練中,似乎成了過眼云煙。一是我的“情人”鄧麗君是個有爭議的人物,二是作為籃球運動員似乎應該喜歡陽剛男人的歌。年少時的愛情就是這么脆弱,它輕易地發生,又輕易地離去,揮一揮衣袖,不曾留下半點痕跡。也像大多數少年一樣,我從未眷戀過故鄉,一如我放下少年時期的愛情。接下來的十年時間,我從一個多愁善感的少年變成一個籃球野小子,跟著隊友們學會了抽煙、喝酒和打架。
省體校門口有一個體育用品商店,店里有一個身材很好、黃色頭發的女營業員,我們管她叫黃毛。一個周日的下午,我在體校門口慵懶地溜達,因為前一天晚上喝多了酒,差點把苦膽吐出來。突然有人在我身后拍了我一下,我回頭一看是黃毛。
我問她:“干嗎?”
黃毛說:“你的歌唱得不錯!”
我很詫異:“你聽過我唱歌?”
黃毛點點頭,說:“昨晚籃球隊喝酒喝醉了吧?你們回來的路上,你走在最后面,一個人唱得還挺動情的,哈哈哈!”
我問道:“我唱歌了?唱的什么?”
黃毛說:“唱的《千言萬語》,好聽!”
在那個時候,我迷戀籃球帶給我的榮耀,無論得分還是球打得漂亮,都會有掌聲和喝彩聲,走在大街上也會有球迷投來熱切的目光。直到在一次全國煤炭系統的關鍵籃球比賽中,由于對抗激烈,我的腳踝骨骨裂住進醫院,才讓我的狂野籃球生涯剎住車。住院那段時間無所事事,除了讀書便是聽音樂,隊友們送來很多磁帶,卻沒有一首歌可以打動我。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來醫院看望我,問我需要什么。
我脫口而出,說:“你幫我買一盒鄧麗君的磁帶吧,要有《千言萬語》那首歌的磁帶。”
自此,我少年時的“愛情”失而復得。戴著耳機聽鄧麗君的歌讀書成了習慣,我曾經戲言鄧麗君是我的陪讀。
結束我的籃球訓練和比賽生涯后,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經歷過兩次愛情,是現實中的愛情,全都無疾而終。第二任女友在分手時似乎心有不甘卻又很無奈,她對我說:“你不懂愛,也害怕愛。”
隨著愛情結束,我的人生陷入低谷。又是一個周日,被餓醒的我從單身宿舍樓走出來,進入一家經常去的面館,要了一碗牛肉拉面。等面的時候,我翻看桌子上的一份舊報紙,突然,一個醒目的標題映入眼中:“鄧麗君于昨日在泰國香消玉殞。”
我茫然地吃完牛肉面,不知其味,甚至忘了結賬。從面館出來,我走進隔壁一家音像店,買下了鄧麗君的所有磁帶和CD。因為跟老板熟識,我又賒賬買了一個一直舍不得買的CD隨身聽。當熟悉的《千言萬語》在耳機里響起的時候,就像我第一次聆聽它的感覺一樣,我的眼眶濕潤了……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我少年時的“愛情”雖然虛幻,卻在心中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