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戰士蓋爾霍恩
熟悉海明威的人都知道,海結過四次婚,其中第三任夫人蓋爾霍恩(Martha Gellhorn,1908—1998)名氣最大。蓋是戰地女記者,報道過盟軍在西西里登陸,是“D-day”諾曼底登陸時,隨救護船報道血戰奧馬哈海灘的唯一女記者,還是隨軍沖入達豪集中營的媒體第一人,她的名言是“戰火燒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都說海明威是不怕死的硬漢,但跟金發碧眼的蓋爾霍恩相比,他未必占上風。事情得從兩人的那趟亞洲之行說起,1941年春,兩人新婚不久,就在《科利爾周刊》老板英格索爾的安排下前往香港,穿越日軍占領區到達韶關,經桂林、貴陽到中國戰時首都重慶,面見蔣、宋,再經緬甸、新加坡到英國,完成了戰地采訪任務。
回到哈瓦那的居所后,海明威變得消極沮喪,他見識過一戰和西班牙內戰,對沒完沒了的屠戮感到厭倦,終日借酒澆愁,打字機也不怎么用了,只想跟人去海灣釣魚,開始流露出厭世的早期征兆。蓋爾霍恩不一樣,她已秘密加入共產國際,每天關心時局,在地圖上追隨盟軍的腳步,看看今天打到哪里,明天可能打到哪里,心始終在遠方。兩人是在佛羅里達的一家酒吧認識的,邊喝邊聊情投意合,彼時海還與第二任夫人保利娜維持著婚姻。之后兩人又在戰火紛飛的西班牙相遇,有過九死一生的共同遭遇,她喜歡的是那個生機勃勃、勇往直前的海明威,而不像眼前這個邋遢男人,只知道整天喝悶酒。
不久,蓋爾霍恩不辭而別,跑去意大利采訪盟軍登陸,海明威大為惱火,在給她的信中,寫下了那個著名的問句:“你究竟是戰場上的記者,還是我床上的老婆?”說歸說,蓋的行動還是讓海重新鼓起了斗志,他冒著被德軍潛艇擊沉的危險,坐船抵達倫敦,試圖勸阻蓋爾霍恩。諾曼底登陸那天,大記者海明威乘坐驅逐艦出海,朝奧馬哈海灘一陣眺望,然后回到倫敦的酒店;與此同時,女記者蓋爾霍恩混進救護船,隨軍登上海灘救護傷員,做法語和德語翻譯,同時見縫插針發回戰地報道。前線官兵都很敬佩這個女人,佩服她的勇氣,當然也喜歡她那張漂亮的臉蛋,時時給她提供方便,包括幫助她躲避軍法處搜查——軍方不許女人暴露于一線炮火。
海明威對這件事耿耿于懷,覺得她的舉動傷害了他的自尊,戰爭結束后兩人便離婚了。當然此事并非分手的唯一原因,蓋爾霍恩在回憶錄里說:“我做了四十年記者,認識他之前是,認識他之后也是,我為什么只能做他的腳印?”凡有記者來訪,她都提出條件,不許談海明威,誰要談立馬請回。蓋爾霍恩晚年飽受癌癥折磨,先是卵巢癌,后來發展成肝癌,1998年在倫敦寓所服安眠藥自盡,時年九十歲,而在三十七年前,海明威已在愛荷華開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