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玩楚國人,我們是專業的
- 語文老師陪你讀史記(全3冊)
- 大梁如姬
- 2208字
- 2023-12-13 18:17:15
耍你沒商量
晉楚爭霸期間,晉國和楚國發生故事,只能出自戰場上。
在晉楚剛接觸沒多久的時候,國際局勢變動很大,主要是那幫跟班的小弟會隨時轉換陣營,而為了搶小弟,晉楚之間就要經常發生接觸戰。在著名的大規模戰役城濮之戰打完后,晉國又就許國的歸屬問題向許國發難,帶領陳、鄭二國前去伐許。小小許國,連鄭國都打不過,哪里用得上晉國這尊大佛,顯然,晉國人是針對楚國來的。
楚國也不示弱,盡管前面打輸了仗,主帥也被迫自殺了,但為了保護小弟,他們迎難也要上。楚國總理帶兵出門,直撲陳、蔡兩國,為什么楚國人要略過鄭國去蔡國?柿子要挑軟的捏,鄭國怎么說也是排得上號的國家,戰斗力雖然無法跟楚國抗衡,可打起來畢竟費勁,蔡國就好辦多了。
果然,楚國大軍一到,陳、蔡馬上舉白菜投降,和楚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有人說,陳國不是正跟著晉國在打許國么?國內投降,跟著晉國的那一部分人怎么辦?做大哥嘛,就要有小弟會臨時叛變的覺悟,所以,晉楚基本不會因為小弟們被兵臨城下無奈地更換陣營而生氣。
晉、陳、鄭聯軍聽說楚國的迂回戰術,當即放棄許國,跑去找蔡國的麻煩。為什么又是蔡國?因為,陳國雖然也當了叛徒,可人家這趟欺負老許至少出人出力了,目前還跟在軍中,他們的投降至少被逼無奈,蔡國呢,純粹就是毫無原則的墻頭草。
楚國人還沒走遠,聽說剛收回的小弟蔡國又被晉國人圍了,當即調轉車頭,要去解救蔡國。當大哥的,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小弟時英勇挺身的姿態。就這樣,原本不想見面的兩個國家,在蔡國福晉相遇了,雙方在泜水兩邊對峙。
晉國的統帥是一個叫陽處父的大夫,楚國的則是新任總理斗勃。
雙方一見面,誰是慫包立現,陽處父以前管的一直是外交禮儀方面的工作,對戰場真是沒經驗,此次遇上的又是強硬的楚國,雖然前面有城濮之戰勝利的余威加持,他也還是不敢冒險和楚國人正面接觸。于是,腦子活絡的陽處父想了一個主意,邀請楚國人過河來決戰。陽處父派人對斗勃喊話說:“你過來呀?!碑斎?,外交家的文辭沒有這么強硬,而是十分謙恭的:“文的方面來說,我們不會欺負順從我們的人,武的方面,我們也不會躲避仇敵。所以,你要是想開戰,我準備退三十里給你們過河,然后我們再約時間開打。要是你們不想來呢,就原地等我緩口氣,我是長途跑來的,等我們休息完了,再渡河去跟你們決戰。”
斗勃是個急脾氣,聽完話當場就要命令大家過河,一旁的人趕緊勸:“老大,你忘了泓水之戰‘半渡而擊’嗎?晉國人向來是大忽悠,不講信用,他說退三十里,萬一根本沒退,而是埋伏起來,等我們過河走到一半,他們就發起進攻,我們就死得很慘了。不如我們退三十里,讓他們過河來會我們。”
斗勃一聽,有道理啊,畢竟之前與宋國泓水之戰“半渡而擊”的事,就是自家楚王干的,相信狡猾的晉國人一定也會這招。于是,斗勃下令,全軍后撤三十里地,歡迎晉軍渡河。
見楚軍后撤,陽處父得意地笑了,對晉軍宣布:“你們看你們看,楚國人慫了,他們跑了!”既然楚國人都遁走了,晉軍自然沒必要繼續待在這里吹西北風,陽處父當即宣布全軍回家。
比冤屈,竇娥都不配上榜
楚國人大退一步后安營扎寨,準備第二天和晉國來一次正面戰役,誰知道,一大早起來,發現河邊一座營地也沒有,哪還有什么晉軍的蹤影。斗勃知道自己被耍了,只好帶著軍隊回國去了。作為一個老實人,斗勃并沒有一路宣布“晉師夜遁”,只乖乖認栽,承認被陽處父忽悠了。誰知道,回去后,大難也緊隨其后。
當初,楚成王要立太子的時候,看上了長子商臣,就問斗勃有什么意見。斗勃覺得,楚成王老婆多,孩子多,如果活得長,以后一定會更偏愛年輕的老婆生的小兒子,現在就立太子,到時候一定會引發內亂。而且,商臣這個人從小就不是善類,做事比較殘忍,他一向看不上,當即就否認了,還說了一堆商臣的壞話。不過,楚成王是個固執的人,他的做事風格向來是“盡管你說得很有道理,但我不聽你的”,征求完意見,又不肯采納意見,而是繼續立了商臣為太子。
這樣一來,斗勃反倒里外不是人了,被記在了太子的小黑本上,成了要劃掉的敵人。這次空手而歸的消息被太子商臣得知,馬上跑去找楚成王告黑狀,說斗勃是收受了晉國的賄賂,故意不跟他們打。商臣還添油加醋地提了城濮之戰的失敗,這次又這么沒面子,真是楚國的奇恥大辱呀,而斗勃就是造成我們受辱的人!
楚成王一聽,對呀,前恥還沒血,又在戰場上逃避敵人,傳出去楚國豈不是要喜提“慫貨”頭銜?當即大怒,命人把斗勃叉出去殺了。和晉國的兩場戰役,楚國死了兩任總理。
不過,害死斗勃的陽處父,最后也沒得到好下場。
當初,晉文公死后,晉國的內政班子也隨之更迭,晉襄公打算讓表叔狐射姑當中軍元帥,趙盾做副帥。在一次閱兵儀式上,陽處父竟然不聽命令,私自掉包了晉襄公的命令,宣布讓趙盾當中軍元帥,狐射姑為副帥。狐射姑知道后,對陽處父恨得牙癢癢,特別是后面在晉國的內政上,趙盾總是壓他一頭,處處不能順心如意,這一切的原因,狐射姑都把他記在了陽處父頭上。因此,在一次和趙盾扳手腕失敗后,明知自己在晉國沒太大立足之地了,狐射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先把陽處父解決了。
最后,史書對此的記載,是“晉殺其大夫。”意思是,這是晉國的行為。這是因為,陽處父結的雖然是私怨,卻是因為他亂改詔令,招致了自己的結果,所以,殺他這件事,完全符合晉國官方的操作。也就是說,他的死,在史書上的蓋棺定論中,并沒有可惜之處。
《史記》原文:賈季怨陽子之易其班也,而知其無援于晉也。九月,賈季使續鞫居殺陽處父。書曰:“晉殺其大夫。”侵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