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老友親人家中聚
- 重回1980獵耕生活
- 長期午睡
- 2375字
- 2023-12-09 08:29:09
劉父對劉啟明的疑問是感到難為情的,這個問題無從答起。
要說劉國庫那屋子,在劉家溝確實是算富的,倒不是因為他大舅,畢竟生產大隊和社員的待遇差距也沒那么大。
他們那一戶算是村里人最多的,人丁旺,自然也就日子過得好。
“明娃兒,村里的人情,你要學得還多得很。”劉父板著個臉,拿煙槍擺了擺:“國庫屋里也不容易,你有機會也多和他聊聊吧。”
劉啟明聽到這就不再多問,拍了拍背包回應道:“我打到獵物了,我能取走那桿單管獵槍了不?”
劉父嘿嘿笑了兩聲道:“拿去拿去,你能照顧自己屋里就行了。”
語氣雖然不好,但即使是重回一世,父親的認可還是讓劉啟明心里一陣溫暖。
他吸了下鼻子,干笑了幾聲:“我給你燒頓好吃的兔子肉!今晚大哥也回來,我還叫了耀光,湊足四個人陪你好好喝一回。”
劉父瞥了眼他鼓鼓的背包,拿煙槍敲了幾下,扎實的回響,老獵人一聽就知道出貨了。
“養你那么大,沒見你燒過火,尾巴翹上天,獵回來沒二兩肉就吃了?”
劉父語氣嚴肅,臉上憋著一股得意的勁兒,瞪了他一眼,板著臉道:“啥大事要慶祝,不喝不喝!我藏屋里那點點拐棗酒,又叫你盯上了。”
拐棗又叫枳椇,八到十月份就到果期,山里頭很容易采摘,算不上是好貨。
劉父青年時打獵養家,在山里吃了不少苦頭,落下了腿腳不利索的風濕病,拐棗酒對風濕病有些緩解作用。
所以他每年都會自釀一點點,也是劉父苦中作樂的閑情。
日子雖清苦,但劉啟明家的生活態度向來是積極的。
父子倆的關系,是傳統的中式父子,很難真正煽情起來。
這樣熱切的心里話,超過兩句,就會觸發自我反胃了。
二人都干咳了兩聲,自覺散開。
“同志們、鄉親們,大家好!今天咱來談談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隨著村口大喇叭廣播開始,一陣悅耳的女聲響起。
劉啟明那深埋在記憶中的習慣也被喚醒了,這是下午近五點半左右的廣播節目。
晚飯時間將近,差不多也是時候準備把兔子肉烤了。
劉父早些年搭了個簡單的狗舍,專職打獵時用的。
現在只剩成日嗜睡的大黑,還有大蠻偶爾會關在里頭。
劉啟明把大蠻在安頓好,看它逐步自信的神姿,正坐在狗舍中,目光澄明有神,倒是有些做頭犬的資質。
“好好歇著。”
大蠻正坐在鋪了干草的地上,突然撲在木柵上,搖頭晃腦的。
劉啟明哈哈笑了幾聲,逗了會大蠻,提著背包往灶臺走去。
雖然對自己廚藝有些信心,心里也有準備做飯條件會很簡陋。
但習慣了后世豐富的調味料,看著這陳列擺放的幾樣調味品,劉啟明還是覺得有些犯難了。
鹽和自制的野山椒辣醬,倒是派上用場。
80年還在計劃經濟的背景下,雖然1978年12月已經通過會議明確敲定了經濟雙軌制的事實。
但對劉家溝這種地理位置,雙軌制的作用并不明顯,甚至說是雙軌制下的劣勢方。
調味料大多數都屬于計劃內商品,自然要用票證兌換,按劉啟明家庭現在的情況,不可能在這塊有太多投入。
鍋里還熱著的野菜糊糊,代表的是這一代人的飲食水平。
野菜糊糊,本來是該用野菜和谷物一起磨成糊狀,煮出來的湯羹。但這年頭確實是五谷不豐,大米小米糜子,沒有一樣是富裕的。
谷物糧食算是計劃內商品里的稀缺物,有時就拿紅苕粉來替代谷物。
紅苕有一整套組合拳的吃法,紅苕干,紅苕藤,紅苕粉,輪著吃,油水少,吃得癆腸寡肚。
吃太多了,嘴里就會止不住流清口水,經常睡醒床邊都是一灘水,是這一代人愛恨交組的記憶。
不像后世人,粗糧反而成為了健康食品,過上了好日子的后世人,自然允許飲食條件講究平衡,吃膩了就換。
但在這個年代里,量產能力卓越的紅苕,并沒有留給這代人多美好的回憶。
這是特殊的一年,不僅食用油要食油票,鹽也特殊實行了半年的鹽票管制,這期間很短暫,劉啟明卻記得很清楚,給他帶來了不少困擾。
所幸的是,拋開特殊轟搶時期,食鹽不管是在計劃商品內,還是后來放開市場經濟,它總是十分便宜的,一家人怎么也是夠用。
只是烤兔子肉如果只用食鹽,味道會很差,兔子肉的肉質非常細嫩,口感有嚼勁,這是唯一的優點。
除此之外盡是缺點,有很重的腥膻味,沒有什么鮮味,甚至是完全沒什么味道,放什么料就是什么味。
他正犯難之際,林文茹回來了。
“啟明,你呆在灶臺這做什么?”
劉啟明尷尬笑了幾聲,拍了拍案板上剝了皮的兔肉:“我原來是打算烤來吃,但用鹽怕壓不住腥膻味。”
林文茹哧笑了一下,溫柔得把他推開,從他背后的籮筐里,翻了個破布袋出來,解開后在劉啟明面前晃了下。
隱約就有股刺鼻的味道傳了出來,是野花椒!
雖然有些苦澀味,但拿一丟丟來壓住腥膻味,再拿點自制的野山椒和鹽腌制一下,味道是不差的。
這窮鄉偏壤之地,雖然享受不了雙軌制的經濟優勢,但要滿足口欲,總有那么一些苦中作樂的辦法。
山里七到九月是野山椒的果期,有一雙勤勞的雙手,便能在大山里取出很多寶貝。
林文茹按劉啟明說的,將兔子肉腌好,她性子溫和,做什么事都是不緊不慢。
屋外的雨已經消停了,劉啟明在寬闊的地方壘了幾塊大石板,簡單搭了個烤架,從灶臺的爐膛扒了幾塊帶火星的木柴堆在烤架里,又添了幾根新柴進去。
隨后脫下背心,猛扇了一通,火苗終于燃起來了。
劉啟明忙活完,回頭望去,見林文茹已經妥當處理好了,將兔子端了過來。
接下來只要用木棍串起來,反復旋轉烤出油來,便是一道美食了。
“阿叔!吃飯了么?”
堂屋來人了,這口音,這問法,這聲音劉啟明一聽便知道是吳耀光。
劉啟明認識的人里面,只有吳耀光見人就問吃飯了沒。
而且自己就是叫他來吃肉喝酒的,他還問這種問題,足以證明這一世的吳耀光,還是和從前一樣,腦子確實是不太靈光。
但這份純真的赤子之心,也是劉啟明和吳耀光走得很近的原因之一,他是那種有傻福的人,也是那種很值得深交的朋友。
和劉父打了招呼,他就往劉啟明這邊來了。
見劉啟明拿著件背心在扇烤架,他動作非常自然,把背心接過來代替了劉啟明的工作。
“阿明,我來就好。”
劉啟明嘆了口氣,拍了拍他肩膀:“耀光,你屋里坐著就好,你來是客,何況待會我還有事找你商量。”
吳耀光也不客氣,就這樣把背心還給劉啟明:“好,阿明,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