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巴黎公社
- 大明崛起:從滅清開始稱霸全球
- 不思和尚
- 2010字
- 2024-01-02 13:02:23
在法蘭西一處昏暗的酒館里,煤油燈微弱地閃爍著,勉強照亮了周圍的景象。
突然,一聲激昂的怒吼劃破了寂靜的空氣:“什么?你們要放棄波拿巴家族的復興,去成立什么共和國!”
路易·巴拿巴猛地一拍桌子,顯然對這一消息感到極度憤怒和不解。
他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不解地追問:“這是我聽過的最荒謬的事情了!你們是不是擔心周邊國家不會接受,所以想慢慢實現這個目標?”
然而,達武的回答徹底擊碎了路易的幻想:“夠了,路易……你還不明白嗎?法蘭西歷經多次革命,為何始終未能成功?”
路易無言以對,他沉默了片刻,沮喪地低下頭。
達武繼續說道:“每一次的革命,最后都被那些卑劣的政客竊取了果實……拿皇也只是順應了民意,才取得了后續的輝煌……”他深深嘆了口氣,“如今,拿皇已逝,我們需要一個新的領袖來引領他們,否則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泡影?!?
“所以啊,希露難道不是最佳的人選嗎?“路易提出了疑問。
然而,達武卻給出了否定的回答:“這份責任,對于希露而言還是太過于沉重了……而且,咳咳……在我們離去后,又有誰能確保后繼者能堅守正道呢?“
希露聽后,眼神中流露出了一絲擔憂,看向達武:“達武爺爺……”
達武長嘆一聲,語重心長地說道:“真正的領袖,不應是孤膽英雄,而應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們共同認可并堅守《宣言》。否則,我們所有的付出最終都將付諸東流。”
“即便如此……“路易似乎還想說什么,但最后還是選擇了沉默,整個人看上去無比失落。
“我懂了,“路易有氣無力地回應,“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再多說什么了?!?
這時,一直沉默的卡爾突然發聲,用鏗鏘有力的語調說:“路易先生,感激您的開明。請深信,我們所做的努力,都為的是腳下的這片熱土,以及全人類所經受的苦難與磨難!”
卡爾,這位普魯士的勇士,在19世紀初的工業革命浪潮中,見證了國內經濟的蓬勃發展,卻也目睹了底層人民的苦難。
饑餓的人們為了生存,冒險踏入森林撿拾枯枝、采摘野果,甚至不得不破壞獵場和牧場。
而政府對此的態度,卻是冷漠與打壓,對貧民施以重罰。
這些令人發指的行徑在1836年后愈演愈烈。
卡爾忍無可忍,于1838年在《萊茵報》上發表文章,揭露立法機關對林木所有者的偏袒,他直言不諱地批評他們對貧民習慣權利的無理剝奪,并提出了自己獨到的森林立法觀。
然而,他的呼聲并未喚醒政府的良知,反而使《萊茵報》陷入困境,被迫??瘮灯凇?
面對這世界的冷漠與不公,卡爾并未屈服。
1839年,正值明清戰爭爆發之際,卡爾在《萊茵報》上揮毫潑墨,強烈譴責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一世誘拐英國少女的惡行。
他的文字如同一把銳利的劍,直指人心,引發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和強烈譴責。
尼古拉一世聞訊震怒,要求卡爾公開澄清此事為子虛烏有,然而卡爾堅守立場,不肯妥協。
在尼古拉一世的強硬施壓下,普魯士政府為了平息這場風波,順水推舟地將卡爾這個大麻煩給驅逐出境了。
隨后,卡爾和燕妮輾轉來到了法蘭西,可惜并未受到法蘭西政府的熱烈歡迎。
在輿論的壓力下,法蘭西政府選擇了冷眼旁觀。
然而,命運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轉折。
達武找到了卡爾,慷慨地提供了一大筆資金,讓他的生活有了保障。
這一切,其實都是朱靖堂精心策劃的結果。
有了穩定的物質基礎,卡爾開始積極參與達武的秘密行動,并為巴黎的工人們提供思想的引領。
最終,他將自身的經歷與深刻的見解融為一體,創作出了聞名后世的《宣言》。
這本《宣言》仿佛一道明亮的光芒,照亮了工人們前行的道路,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
而達武和希露,他們早已下定決心,要將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人類的解放事業中,共同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1840年2月,法蘭西大地迎來了一場波瀾壯闊的革命,后人稱之為“二月革命”。
起先,只是一場邊境的小小騷動,一些支持波拿巴的人揭竿而起,而國王菲利浦派遣軍隊前去鎮壓。
然而,軍隊在經過巴黎時,卻戲劇性地倒戈相向。
與此同時,達武等人在內應的協助下,成功控制了菲利普在巴黎的軍火庫,與起義軍形成了完美的里應外合之勢,讓巴黎守軍措手不及。
最終,菲利普無奈之下倉皇出逃,不知所蹤。
巴黎被起義軍牢牢掌握后,各地的響應之聲如潮水般涌來,武裝起義的烽火在法蘭西大地上熊熊燃燒。
在達武與波拿巴家族威望的引領下,大半個法蘭西都歸順于起義軍的旗幟之下。
一開始,大資本家們對這場起義并不以為意,認為只是王朝更迭的小事。
然而,當起義軍宣布成立新政府時,他們驚愕地發現這個新政府并非他們所期望的波拿巴王朝,而是一個被稱為“巴黎公社”的陌生名字。
這個新政府竟然還主張學習大明,將利益分給那些他們眼中低賤的工人。
這些大資本家如何能忍受?他們的財富,豈能輕易分享給這些下等人!
但巴黎公社可不會縱容他們的貪婪。
在新政府的高壓政策下,這些資本家不得不做出讓步。
然而,他們心中的怨恨并未消散,一直在等待著一個時機,一個可以反撲的契機。
很快,那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悄然而至。
隨著巴黎公社的崛起,歐洲各國目睹了巴黎的工人們挺身而出,執掌政權。
這股洶涌澎湃的力量甚至也引發了本國境內工人們的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