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妍研制的藥方,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已經有一部分病人痊愈并且轉移到了安全區域。大多數病人的病情也都有所好轉。
那群痊愈的病人為此專門找到葉妍說要一表感謝。看著那些痊愈的病人手拿著鮮花,臉上洋溢的笑容,葉妍體會到了醫者的責任。
還記得報志愿哪年,網上好多人都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導致她對醫學專業有了有色濾鏡,最后報了計算機。
那時的網上有好多醫者拍攝著一摞摞厚重的書,以此來展現自己的不容易。年少無知的她反而慶幸自己沒有學醫。
現在看來還真是后悔,如果她當時學習一些專業的知識,這些人早就痊愈了也不會受那么多的罪。
熬完最后一副藥,葉妍蹲坐在地上不停的擦著汗。
楊仲迎面走來,手上還拿著肉包子:“妍姐姐還沒吃早飯吧,給。”
看著怎么香的肉包子,葉妍瞬間落淚:“這么大的肉包子,你從哪里弄來的?”
要知道因為這里聚集了很多病人,糧倉一時間揭不開鍋,平日里吃的不是玉米打成的粥便是炒面。她平日里在將軍府過慣了富貴的日子,現在到這兒竟然還有些不習慣。
這種情況倒是讓葉妍前段時間一直痛惡自己資本主義的惡行。
“你就拿著吧,我去送信的時候專門在別的地方買的。”
“那就謝謝你啦。”葉妍接過肉包子卻沒有立刻吃,小心的放在口袋里。
“妍妍姐姐,你這方子里六神草和七子絕都是劇毒之物……”【藥名什么都是隨便編的,大家別介意(*?I`*)】
在楊仲的不停追問下,葉妍終于甘拜下風,不到半刻就落荒而逃。
這就是天賦型選手跟普通選手最根本的區別嗎?好可怕???
躲過楊仲,葉妍回到了病房里。
這個房間是最狹小的,里面住著的大多是七八歲的小朋友。本來身體抗體就不多又偏偏遭了這番禍事,恐怕最后治好也會落下病根。
只不過,讓人操心的還不只是這個。
“孩子們喝藥了!”葉妍招呼大家。
聽到要喝藥,幾個孩子即使生著病也音色沙啞的說:“不要。”
“姐姐,藥太苦了,我們可不可以不喝。”
“咳咳,就是啊。”
“姐姐,你放我們出去吧。我們想看看娘親。”
“姐姐……”
這群孩子大多都瘦成了皮包骨,有的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小小年紀手指就長起了厚繭,背上還有各式各樣的勒傷。
從他們口中葉妍得知他們自小沒有父母,隊伍里最年長的那一個帶著他們上山砍柴,一天的收益也算不錯勉強糊口。
但是即使被生活壓的苦不堪言,他們的眼神里也有著滿天的星光,同普通的小孩一樣不斷憧憬著未來。
小孩兒們嘰嘰喳喳的說著,倒不像是在訴苦,而是面對久違朋友的興奮。
對于帶小朋友葉妍實在沒有什么經驗,悄無聲息的從口袋拿出香噴噴的肉包子。
“乖乖吃藥啊,吃完藥我給你們分肉包子。”葉妍蹲下走到其中一個看著乖巧的小朋友身邊,還未等小朋友說話強硬的把藥塞了進去。
其他幾個小朋友見識到了葉妍的手段,之前嘰嘰喳喳的房間此時鴉雀無聲。
好不容易一碗藥灌了下去,葉妍準備對下一個倒霉蛋痛下毒手,小朋友看到葉妍走到自己跟前,兩個大眼睛眨巴眨巴的。
肉乎乎的小手端過藥碗:“我可以自己喝!”
看到小朋友這么上道,葉妍這才開心的笑起來:“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吃點苦,怎么成為人上人……”
接下來幾個小朋友都很乖,挨個排隊喝完藥接受著葉妍的一頓知識輸出。
分完肉包子,葉妍眼饞的看著幾個小朋友大口大口的咬著香噴噴的包子,內心里暗暗流淚。
后悔已經沒用了,葉妍又加強了一番思想教育。小朋友們一邊啃著包子一邊認真的聽葉妍講話,有種讓人夢回課堂的感覺。
嘖嘖嘖,看來我還是挺有當老師的天賦的。
“姐姐,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什么意思。”一個看著五歲的孩子問。
“嗯~”葉妍蹲下來好與孩子們直視:“意思就是活著的時候要當人之中的豪杰,死了之后也要當鬼中的英雄。”
小孩兒狀似懵懂的點了點頭又一次問:“姐姐,那這首詩是誰寫的呀?好厲害!”
“是蘇曉。”
“李清照。”
兩個人同時回答,答案卻是相反的。
楊仲疑惑的看著葉妍:“這首詩難道不是蘇曉寫的嗎?李清照又是誰?”
“一個很有個性很偉大的女詩人。”
楊仲撓了撓頭:“可是我們大夏自古以來好像沒有這個女詩人的詩集。”
“或許是你忘記了也說不定。”葉妍起身。
“那你剛才怎么說……”
“我說差了”葉妍急忙打住楊仲。
見此,楊仲也不好多問。習慣性的為房間里的幾個孩子把脈,好像忘了剛才突然發生的插曲。
小孩子面對把脈很聽話,一邊的葉妍看到沒有自己什么事,便先開溜了。
待葉妍走后,楊仲忍不住問孩子們:“剛才姐姐給你們講了什么呀?”
“姐姐剛才說,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還有還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
幾個小朋友嘰嘰喳喳的說著,像是永遠也說不完。而在一旁的楊仲確是有些疑惑。
這些詩句中有一兩個是蘇曉詩句中的,還有的他是聽都沒聽過。但是這顯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他自幼便飽讀詩書,大夏所有的詩集他都有看過,就連那些打油詩他也耳目均染。更別提這樣好的詩句了。
楊仲匆匆忙忙回到書房把剛才的詩句全都抄在了一張紙上,隨后拿起濃墨韻雅的宣紙口中念念有詞: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