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水淹三軍】
- 大明:天子封神術,鐵蹄踏全球
- 高高興興2
- 2055字
- 2023-12-03 00:00:00
“戚將軍,你嘆息什么?”王守信轉頭看向戚安林。
戚安林舉起了馬鞭,指著那些逃竄的韃靼士兵,沉聲道:“若是將他們留在這里,韃靼三十年之內,都不敢踏入大同一步!”
“哦,戚將軍,你怎么知道我攔不住他們?”
戚安林聽到王守信的話,眼前一亮:“王總兵,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鐵膽神侯獨自一人,持劍而行,從大同城關中走出。
鐵膽神侯已經離開,他不是什么統帥,他要殺的,就是韃靼!他的使命已達,萬軍之中,取韃靼大王項下人頭,胡虜之亂,他也算大功告成!
是時候回到護龍山莊了,不管他有多想上戰場,有多大的權勢,這個時候,他都要回到護龍山莊之中,忍氣吞聲。
沒有皇上的諭令,他不得踏出自己的封地,不得踏出護龍山莊半步!
潛龍被困在丘中,惡龍不能下海,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王守信看著那些潰逃的韃靼士兵,眼中閃過一絲自信的神色。
韃靼軍隊退回大營,整軍休整。
鐵膽神侯如蛇一般,將韃靼將領一個個的毒殺得干干凈凈。
誰知韃靼國王等十八個酋長正在王帳議事,卻見鐵膽神侯忽然現身王帳外,將韃靼諸王連同諸王,盡數斬首!
大同關口外,萬馬死尸,十余韃靼將士,再也沒有回來過,韃靼大軍,失去了領袖,早已心生退卻之心。
……
王守信站在大同府城頭,將自己麾下的兵馬全部召了過來。
“瘟疫的藥草都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
“船都準備好了嗎?”
“回將軍,東西已經運到大同府了!”
“要不要稟告皇上,讓他做好大同府賑災的準備?此戰之后,大同府什么都得不到!”
“將軍,折子已經寫好了!”
“給我備好棺材,這一戰,我沒臉見你們,我寧愿死在大同府之外,也要死在這里!”
王守信的話,戚安林聽得一頭霧水,但是他總覺得,王守信這是在給他的后人下一課。
“王總兵,您怎么了?
戚安林不經意間,就看見地平線上,有一道巨大的洪流,正在洶涌而來!
洪水洶涌而來!
“王總兵,你怎么來了?”你!你……”
“是啊,我在海河里引了黃河的水,海河的水已經被堵了兩個多月了!”
兩個時辰之前,屬下已經下令,將海河上的大堤全部炸毀,現在已經到了。
“海河的水位,已經漲到了三米多高,這一戰之后,大同府周圍,都會被一片湖泊包圍!”
“此戰之后,大同府三年之內,都要斷糧,生靈涂炭,此乃王守信之罪,當以死謝罪!”
大同府子民,還沒等韃靼大軍攻來,就早早地躲入大同府城門口。
韃靼是出了名的兇狠,誰還敢出城?
大洪水來臨,唯一首當其沖的,就是入侵邊疆的韃靼軍隊,而大同府,則是大同府的子民!
……
海天相接。
洪水來了!
戚安林看到大水沖入大同府,頓時驚呼出聲。
自古至今,最損功德之計,便是水火之計。
諸葛亮一把火燒了藤甲大軍,消耗了大量的壽元。
關云長的水淹七軍,讓他們潰不成軍。
大同府外,韃靼人的營地已經被大水吞沒,韃靼人擅長長途跋涉,卻害怕水。
可怕的洪水席卷而來,所過之處,樹木、建筑盡皆被摧毀。
三十萬韃靼人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洪流沖得七零八落,一具具尸體浮在水面上,隨波逐流。
大同府城門口,更是不堪洪水沖擊,被沖得潰不成軍,紛紛涌入大同府。
只是大同府關,比別處要高出許多,大水到了大同府,就漸漸退去,水勢也慢了下來。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大同府已經變成了一片地獄。
三十萬韃靼鐵騎,已經折損了大半,剩下的,則是被大同府的士兵一箭射死。
韃靼人的鐵騎是跑不了的,這一次的大水,綿延一百八十里,方圓百里之內,都是大水,無船可渡!
經此一役,所有進入大明境內的韃靼士兵,一個也別想活!
王守信的陰狠手段,戚安林算是看明白了。
不費吹灰之力,就擊潰了三十萬韃靼軍隊。
只是,這個計劃,實在是太殘忍了一些。
不止是對待敵人,對于大同府子民,更是免不了死傷慘重。
毫不夸張地說,王守信王總兵,就是一個毒士!
海河被沖垮,海河被汪洋沼澤淹沒。
在這片土地上,到處都是泥土和植物,而在這片泥濘的土地上,還夾雜著韃靼人的戰馬和韃靼人。
洪水來的快,去的也快,躲不開。
大同府地理位置特殊,大同府本就是一盆水,四方匯聚,匯于大同,形成湖泊……
王守信這一招,可謂是險中求勝,若是大水不大,不能將韃靼大軍沖垮,那就是大水淹沒大同,給韃靼可乘之機!
這也是為什么王守信一定要等到鐵膽神侯成功,而他麾下的三十萬韃靼人沒有了首領的情況下,他才會敢于發起潰逃。
王守信這一次可謂是孤注一擲,天災難料,一旦發生大洪水,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喪命。
大同府所在盆地之中,一遇大水,城門必被沖垮,韃靼不除,豈非為韃靼所乘,直搗大同府。
可是王守信要想留住韃靼,就非用這個辦法不可,因為同州只有少量的騎兵,不能和韃靼交戰,而且韃靼撤退,他們也不能追。
大同府城城頭,城墻上,一名身穿黑色長袍的男子站在那里。
王守信望著遠處的烈日,微微皺眉道。
大同府衙內,有官員爬上城頭,報告傷亡情況。
“啟稟提督大人,大同府外,六座郡縣,被大水淹沒,房屋倒塌,超過七十萬幢。”
“這六個郡縣的子民,死傷情況怎么樣?
“稟提督大人,兩月之前,我們就得到了韃靼南侵的消息,六座郡縣的子民,都已經被遷移到了城關之中,安置妥當,只是,這一次,大同府的秋收,怕是要顆粒無收了。”
“大同府田產,已經被大水淹沒了七八成。”
王守信聽到這名官員的稟報,頓時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