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看到孩子的求救信號
孩子為什么頂嘴、離家出走、輟學、自殺、犯罪?……其實他是在透露內心的不滿,以此向父母求救(快接住我)或抗議(別再這樣做了)。
心理咨詢師王意中說,很多父母不懂孩子的心聲,不僅無法及時協助,反而給予更多責難,使孩子的情況更糟,如自殘、自殺(為了轉移痛苦):
心靈受困的孩子,內在就像到了非常嚴重的空氣污染“紫爆”等級,讓他的情緒咳個不停、喘不過氣,甚至難以呼吸……請勿批判,莫予指責。先試著接納與尊重他情非得已的想法,關注他的感受。
當孩子產生無價值感、無意義感與絕望感時,并非孩子所愿;大人也會有無法解決的問題,何況是未成年的兒童與青少年。孩子遇到難題而有叛逆表現或自我傷害,父母若以增加罪惡感的方式回應:“你知不知道這么做讓我們多傷心?我們這么多年辛苦撫養你、照顧你,你竟然如此……”不僅不能打消孩子“一了百了”的念頭,反而使他覺得“爸媽真的不了解我”,心頭更加沉重。
父母如此責備是因為“不知所措”,所以才施以“情緒或道德勒索”。此時,父母應放下面子與執著,求助學校輔導或心理專業人員診斷與咨詢。
大人也會壓抑情緒,不知或不敢向人求救,使小問題累積成大問題。小孩有類似狀況也不足為怪,重要的是要及早發現并勇敢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