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看見家庭教育的曙光
1 破除教養盲點
“想成為”好父母和“是個”好父母之間,有著頗大的差距。
想象只是目標,實踐卻可能處處受阻。例如,看到別人的兒女很優秀,固然羨慕卻不知從何下手。直接模仿則“畫虎畫皮難畫骨”。如同養花,若光照、水分、施肥等條件不足,盛開的花朵移植后,仍可能枯萎而死。
教養成功或失敗,并沒有特定的樣貌。不少教養成功的表象,可能隱藏失敗的真相。反之,目前看來失敗的教養,可能離成功只差一步。所以,教養方式可以參考、反省,不適合模仿、照搬。
另一個教養盲點則來自夫妻及其他相關人士,如老師、朋友等主觀感受的差距。也就是父母自以為正確的教養方式,其他人并不以為然。甚至已經出現教養問題了,父母仍堅持錯誤的方式。
多年來,我在大學教授“人際溝通”“家庭教育”等課程,自己也育有一兒一女,隨時可驗證理論與實際的關聯。隨著歲月的歷練,發現自己在不同年齡對親子溝通的理解截然不同。驚覺過去教導別人或自以為是的地方,好多是膚淺與錯誤的。慚愧之余,開始向兒女道歉,也試著原諒還不成熟的自己。
“父母學”并沒有止境,除了在子女成長過程中,需不斷自我覺察與修正外,子女長大后,仍要持續維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包含祖孫之間),這是一生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