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出獄后的打算
- 拯救大魏:從三國志開始
- 蒼山孤月
- 2120字
- 2023-11-29 14:56:23
四人乘坐馬車很快就回到了曹植的府邸,一眾侍女、護衛都在門口等候。
在經過了一番洗漱,曹植在三個侍女的陪同下洗了一個時辰,換上平日里的衣服,腰間掛著香囊跟玉佩,散亂披肩的長發也由侍女重新梳理。
府上家宴的菜色整治得滿滿當當,按照曹植的要求,宴席中連一杯酒都沒有,以示戒酒的誠意。
不僅如此,就連歌伎也沒出來跳舞,府上安靜至極,與以往大相庭徑,針落可聞。
曹植狼吞虎咽地吃了幾口飯,只覺往日里吃慣了的菜色,在牢里餓了幾天之后,竟如同瓊漿佳肴般不住地落筷,不禁感慨道:“嘗過了粗茶淡飯,方知山珍海味是佳肴。”
此言一出,楊修等人都深為贊同。曹植作為曹操最寵愛的兒子,跟含著金鑰匙出生沒有區別。
曹植吃了個八成飽,這才將目光落在了楊修身上,隨即又轉向丁儀、丁廙,心中不禁黯然神傷:“按照《三國志》的記載,楊修恃才自傲被我父親所殺,丁儀兄弟結局更是令人唏噓,只因曹丕當上了皇帝,便開始報昔日之仇,丁家被滿門抄斬。”
雖然時候未到,曹植卻已經提前看到了他們的未來。
對于楊修的才華,曹植心中是極為肯定的,視其為平生知己兼首席幕僚,只可惜的是為人過于張揚。
當然,此時曹植也沒臉說別人張揚,因為自己干出了天底下最張揚之事。
最明顯的便是“一口酥”、“蔡邕碑”的解讀中,連曹操都驚嘆于楊修的才華,對猜字解謎有著極高的造詣。
而害死楊修的正是他的這份能力,在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與劉備相拒于陽平,戰況進退兩難,曹操頒布教令曰“雞肋”。
楊修在聽到教令是雞肋這兩個字,立即就明白了曹操的心中所想,大大咧咧地跟身邊將士說早日收拾行囊,不日魏王即將撤軍。
眾人不解,不明白楊修為什么會這樣說,楊修為此還得意地解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該說不說,這么一解釋確實猜中了曹操的心思,可作為統率三軍的魏王,講究的是威不可測,且老曹本人又是疑心極重者,哪容得旁人對自己的心思了如指掌?
對此,楊修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想到這里,曹植嘆了口氣,將佳肴中的一對雞肋夾到碗里,對楊修道:“德祖,嘗個雞肋。”
楊修一愣,連忙避席,快步接過了雞肋,也不知是何暗示,忙道:“謝公子賜食。”
曹植心中苦笑:“你今后絕不可提雞肋二字,更不可過分揣度,這是保你的性命。”
當然,他心中也明白,楊修之死固然是因自身性格使然,但父親是個惜才之人,不到萬不得已,決不會對英才下手。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立儲之爭中,曹操心中已確立了曹丕的世子之位,而楊修等人又是鼎力相助曹植為世子的,這就有了鏟除后患的必要性。
曹操為避免日后曹植不服氣,擔心楊修背后鼓動,所幸一了百了的找個借口將其處死。
“害死楊德祖的,不是我父親,而是我。”
曹植想到這里,又是一聲長嘆。
楊修嚼著雞肋,渾然不知其味,心中不住地盤算公子究竟是何意,暗想:“雞肋?公子向來雅量寬宏,絕不至于拿一副雞肋相賞,這其中必有深意。”
曹植無奈地看了他一眼,心想德祖真是心細之人,任何小事都能猜出貓膩來,難怪能在軍中僅靠著“雞肋”二字的口令,就推算出父親有了撤軍的念頭。
人臣固然要能明白圣意,揣摩圣意,但又不能太會揣摩,將皇帝的心思都摸了個透,那是很危險的行為。
畢竟皇帝以“孤家寡人”自居,就很好地說明是誰也信不過的,更何況是曹操這樣的雄猜之主。
“德祖,我今日犯下這樣的錯,還能有機會跟我兄長爭奪世子之位么?”
曹植目光微微一瞇,雖然是看著楊修,余光則暗中打量丁氏兄弟。
他想知道,自己這幾個心腹的看法。
楊修嘆了口氣:“回公子,恕在下直言,擅闖司馬門一事,不僅壞了公子的名聲,更是有損魏王的名節。”
曹植不置可否,事情已經發生,追悔莫及,想辦法糾正改變才是上策,只問道:“不錯,這是我平生的一大錯事,朝中但凡有支持我的大臣,恐怕也為之動搖。”
楊修皺眉道:“公子明鑒,朝中群臣都明白魏王更鐘愛于公子,遲遲未立世子,乃是因公子并非長子。自古以來廢長立幼,皆為取禍之道,即便是魏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是嫡子或者長子就具備了天然的優勢,延續幾千年的死板公式。
退一步說,嫡長子就算是個低能兒,只要不犯大錯,成為儲君的機會也大于小兒子。
這倒不是古代君主腦袋迂腐,為何只立嫡長子,不以立賢為主,這樣豈非更能選出中興的皇帝?
可細細道來,立嫡長子是一個很明智的做法。
首先,立賢,怎樣是賢?這本身是一個很主觀的問題,各有各的看法,無法成為評判標準。
其次,若是論能力來挑選儲君,曹操攏共二十五個兒子,哪個會自覺才能比其他兄弟差一截?
為避免陷入爭奪帝位的不必要內耗,立嫡長子是一個確定性的事情,也斷絕了小兒子們的念想,不要老想著跟大哥爭皇位。
曹植閉目不答,許久才道:“德祖所言甚是,立嫡立長,這個道理我父親又怎會不知呢?我唯一能與曹丕爭長短的,無非是我父親的偏愛。若無這一層關系,偌大的朝堂也不會有幾人支持我,現在我犯了大錯,父親心中自必失望,看來是樹倒猢猻散了。”
楊修聞言一驚,丁儀兄弟也微微變色,三人急忙起身避席,跪伏于地。
“公子切勿灰心,我等自必誓死相隨,決不相棄!”
楊修額角流下來一滴汗珠,明白曹植是在試他們的心是否真誠,急忙表達忠心。
丁氏兄弟也連聲附和,紛紛對曹植表明并無二心。
曹植頗為滿意,這幾乎是他唯一的中堅力量了,暗想:“就目前來說,此三人還是忠心于我的。”